《叶问4》上映8天,票房已逼近5亿,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在豆瓣,对于《叶问4》的质疑却从上映前就已开始。有的精英观众,认为叶问从第一部开始就以打外国人为噱头,觉得嘴上都是主义,其实都是生意。
就在我们还争论不休时,其实,只要看看YouTube就能发现,《叶问》系列早已红遍全球。
《叶问4》预告片刚发布,在YouTube就已获得714万次观看,15万点赞。
评论区里,更是早就被躁动不安的外国粉丝挤满,抢着要将叶问国际化。
《叶问4》的上映时间与圣诞节相近,也被许多网友们当作了最好的圣诞礼物。
你可能觉得,看《叶问4》的多是些海外华人同胞,贡献了多数国际票房。但实际上,叶问这个中华英雄的形象,早已火遍全球,成了一个信仰图腾。
好莱坞有美国队长,佛山就有我们的中国队长——叶问。
叶问,粤语读作“以曼”,老外将其音译为“Yip man”或者“ip man”。
想了解叶问在YouTube有多火,只需简单输入“ip man”,你就会感知到老外对叶问的虔诚信仰。
由于《叶问》系列在国外没有太多宣发,所以YouTube上的预告片、精彩集锦多为中文,有的甚至连字母都没有。
但这并不能阻挡粉丝的热情,如今的叶问已经被翻译成十几国语言,供各国友人欣赏。
其中观看数最多的一条由俄罗斯网友发布,至今已经有4719万观看,17万点赞。
而其他与叶问有关的视频节选,播放量也极高。
日语版的叶问短片,也有660万次观看。
评论区,叶问的粉丝纷纷发动嘴炮狂欢。虽然他们看不懂中文,但是叶师傅的拳头,成为他从亚洲带来的最强真理。
更有网友直言,自己内心的广东之魂被点燃了。
在我们看来,外国人这套说法可能有点少见多怪。
东亚武侠圈中,像叶问这样能打的,从黄飞鸿到洪熙官,从郭靖到令狐冲,没有一百也有五十。
更别提各种民间武林好手,大有人在,为何老外就对叶问如此情有独钟呢?
△ 比如说无限制格斗宗师陈鹤皋
但互联网就是这么迷人。当叶问师傅远渡重洋抵达YouTube时,他很能打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成为一个全新文化领域。
甚至老外坊间还流传着这么个都市传说:一旦叶问卷起袖子,就一定要有人挨揍。
在DC宇宙里,超人执行正义前,要摘眼镜、换衣服。
在中华功夫宇宙里,叶问想要干人,撸下袖子就完事了。
△ 他撸袖子了,我也要完了
其中,叶问“我要打十个”,咏春揍鬼子的电影片段,更为火爆。
在YouTube搜索ip man vs 10 black belts,就能看到上百条剪辑,有不少点击量都超过数百万。
下面这三位老黑哥,最开始还对叶问不屑一顾,完全不相信他能战胜空手道黑带们。
但看到叶师傅将一群黑带们一一击倒,老黑哥们激动到烟都差点拿不稳,嘴里那句“Oh,shit”呼之欲出。
在白人眼中,ip man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叶问秒速五百米的日字冲拳,成了最硬核的ASMR,在耳蜗和视网膜的二维欢愉之下,老外只能震撼地说一句:“卧槽,这就像拿着电锤在你脸上砸。”
人们看到兴起,往往不能自己。在视频中,左一龇牙缩阴,左二紧护下体,左三的黑哥则用最夸张的肢体语言,向叶问的日字冲拳致以崇高敬礼。
由于战斗力过于强大,猜想叶问下一个敌人是谁,成为粉丝们的日常。
或许《叶问5》里,叶问加入了复仇者联盟,成为了中国队长;
又或许,在《叶问9000》里,叶问的宿命是直接和超级赛亚人对战。
随着叶问IP的广泛传播,叶问,也成了一种商机。
《热血无赖》中便设置了叶问套装。只要找到隐藏的叶问套装,你就能化身为叶问,使出咏春拳。
从日字冲拳到侧身飞踹,打的有板有眼,让死宅玩家也能体验功夫大师精髓。
还有的商家更是看到《叶问》热播之后即将到来的咏春热潮,开发出了小念头App(小念头,咏春招式一种),叶问爱好者必备,专教各式咏春功夫,只要6.99美元你就可以拥有。
而叶师傅卷袖子的经典画面,则被不少商家直接做成了T恤,成了一笔生意。
在亚马逊,想cos个叶问,得花笔大钱。
叶问文化衫,20美元。
叶问战袍,108美元。
叶问精神战靴,23美元。
cos一次叶问,合计151美元,价格不菲。这笔钱,可以用来COS 5个蝙蝠侠黑暗骑士。
要是甄子丹或者叶问家人,去美国打版权保护,或者开个叶问旗舰店,估计又能收获一笔不小收入。
打遍香港无敌手的叶师傅,在赛博世界继续化身工具人,满足着老外们拳打美利坚、脚踩太平洋的梦想,隐然之间已经有形成亚文化的趋势。
但有些老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网络世界意淫叶问如何能打。
他们想成为的,是真正的叶问,是现实世界中的叶问。
从叶问爆火YouTube以来,模仿叶问打拳就成为一些武术爱好者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
明明本国就有泰拳这等上好功夫,下面这位小朋友却舍近求远,跟着中国香港的叶师傅学起了咏春。
如果不是下面“ip man vs twister”的标题,即使最忠诚的叶问粉丝,也无法分辨出这位小朋友打的究竟是咏春拳,还是跟路边醉鬼学的王八拳。
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得练上两手,不能荒废。
远在塞尔维亚的大哥,在看完咏春之后一时技痒。本着学以致用的想法,在跟隔壁靓女打乒乓球时,也忍不住露两手咏春乒乓。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只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他们想要学习真正的功夫。
YouTube上,只要你练一套咏春木人桩,便能收获一批拜师心切的粉丝。
评论区下面,网友们纷纷排队跪着叫“sifu(师父)”,想要让大师收他们为徒。
而少数天资聪颖的网友们,早已跟着视频自学起来。
但木人桩却成为摆在不少武痴面前的阻碍。有位老哥就在reddit上发帖问:在家要怎么样制作木人桩?
还好,贫穷并不能阻碍国外网友的进取心。热心功夫爱好者看到网友们的渴望,赶忙出了家庭木人桩制作手册,帮助网友们在功夫领域力求上进。
38万次观看,要是转化率是1%,全球将因为这个视频多出3800个木人桩,对应3800个海外叶问,甄子丹四面楚歌。
而最为狂热的老外,会不远万里来到佛山祭拜叶问师傅,企图领悟叶师傅的武术精神。
他们会来叶问师傅的塑像前行跪拜大礼。
或是在叶问墓前焚香跪拜。
在叶问师傅墓前打上一套咏春拳,跟已经入土为安的叶公好好练练。
有时他们甚至会组团寻根,集体来叶问墓前表达敬意。
△ knee down, be humble
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有人终成功夫大师。
此类功夫大师,每逢出场必定是长袍大褂,袖口卷出一抹白,正是叶问叶师傅的造型。尽管片中叶师傅头顶的毛有点稀薄,李小龙扮演者又太过干瘦,但依旧不影响动作场面之精彩。
△ 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我们还在争论《叶问》拍的如何时,叶问的功夫乃至精神,早已在国外开枝散叶。
对于《叶问》国外的爆火,相当多人可能不理解。
《叶问》拍到第四部,你可能会觉得,叶问的剧情越来越陈旧,拍的越来越偏离真实。现实中的叶问,在电影故事发生时年纪已经74岁,怎么可能打得过年轻力壮的海军陆战队呢?
△ 真实世界的叶问此时已经是个干瘦的老头了
但是对于老外来说,他们并不关心。
叶问的功夫是否真实、叶问的年龄与历史是否符合、叶问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跟外国人交过手、是否去过国外,这不是国外观众们关心的主要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喜欢叶问主要有两点。
首先,他们看腻了好莱坞那种科幻、魔法、暴力互搏的片段了,叶问这种简单却技巧多变的打法,深得人心。
而叶问身上,其实有一种叶问东方式的浪漫——以弱胜强。
虽然看起来弱小,身材也一般,但叶问却从来不惧怕比自己强、比自己地位高的敌人,干就完事了。
《叶问1》中,面对10个空手道黑带围攻,还有他们背后打输就得死、打赢了就得逃命的日本军官,叶问还是喊出了那句“我要打十个”。
《叶问2》中,叶问一次次被英国拳王击倒却又再次站起。尽管对方背后有香港洋人警司撑腰,叶问却还是拼尽全力,将其击败在地。
《叶问3》中,叶问面对的敌人更加凶残。光从体型上,叶问就跟泰森不是一个量级,挨上两拳就要吐血的感觉,但叶问却依然敢接受挑战。
每一部《叶问》电影结局,都是以叶问赢得比赛收尾。
生活的结局,却是越混越惨。从佛山豪宅流落到住香港的破公寓,从中国跑到外国,从一代宗师混成武术老师,还被人误认为是教体操的。
叶问的这种形象,像极了世界各地观看《叶问》电影的普通观众。
他们也许和叶问一样,瘦小,不起眼,经历过生活迎面而来的痛击,被各种人轻视。
大家生活中唯唯诺诺,但看到叶问日字冲拳出击,往往能激起一点埋没的热情。
有位老哥在看完叶问后,在reddit发帖找师父学咏春拳。
他说他曾经很想学习武术,但是因为太穷一直没有机会。他现在已经27岁,想要重新开始学习咏春拳。
因为,他不想在4年之后,变成一事无成的坏人,他想靠咏春来改变自己。
这样看来,《叶问》不仅是文化和影像的输出,或许也是一种东方哲学输出。
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以弱胜强、人定胜天的反抗哲学,早已深入人心。觉得只要坚持就是胜利,就能奥力给,所以叶问的精神意义,对我们并不太感冒。
但对于老外来说,这种观念却十分新鲜,在人人打心里认同阶级固化、认同精英教育的时候,叶问一个以小搏大的形象,无疑是另一种哲学冲击。
他象征着一种反抗,反抗日本军官、反抗白人列强、反抗强硬老板、反抗美国大兵,反抗不公的符号。
如果你要拉叶问跟美国队长比比,叶问真干不碎美国队长的大盾。
不过,我敢肯定,数年后,或许美国队长会凉凉,被新的宇宙队长取代。
但叶问“我要打10个”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还会继续传扬下去,告诉年轻人们:
设计/视觉:文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