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新礼的眼里,“卖企业,不是卖国”。
2008年等待商务部批准并购的日子里,他对媒体说:商务部批准与否他都高兴。
朱新礼也没想过需要给“并购失败”留一点准备。跟可口可乐签署股份出售协议后,他甚至跑到一个小山村悠闲了3天。几个月后,商务部叫停了并购。
据说在2013年,商务部反垄断局到汇源进行党员实习日活动时,有人在现场对朱新礼说:不好意思。他后来把这个事情讲给媒体的时候,说:这些事就叫命中注定,我一点都不埋怨。
但是多年来,他也不止一次的对不止一个媒体说过: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将是千亿级公司。
这个世界最残忍的一点,恐怕就是从来没有如果,11年过去了,百亿卖身没有成功,千亿梦想更是遥遥无期,现在的汇源,负债114亿,朱新礼也成了老赖,公司岌岌可危……
01
生于1952年的朱新礼,在当地人心中是个敢想敢干的能人。
朱新礼的老家在山东沂源县,平均海拔401米,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也是最贫穷的几个地方之一。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除了煎饼就啥都没有了”。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不甘清贫的他就离开了沂蒙山区的那个村庄:“带着妈妈摊的煎饼,揣着山里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不是对故土的背叛,只想探讨远方的路到底有多长。”
远方的路有多长,没有谁比他的“解放牌”汽车更清楚。
1980年,他靠着承包汽车跑运输,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年赚了5万元,第二年赚了20多万,成了那个时代“最先富起来的人”。
时值“下海潮”,敢想敢干的人遇上了最好的时代。1992年春天“南巡讲话”后,朱新礼辞掉公职,接手了一家负债累累,已经三年发不出工资的县办罐头厂。
同年6月,汇源集团的前身“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朱新礼自筹资金,利用补偿贸易的方式,从德国和瑞典引进了全球先进的浓缩果汁生产线和无菌冷灌装生产线。
等到了第二年,朱新礼只身来到德国慕尼黑参加食品展销会,借着这次机会,汇源从一家瑞士公司手里拿到了500万美元外销订单。
从负债1000多万半死不活的罐头厂,到接到第一笔外销订单,朱新礼只用了一年。
02
光有了订单恢复生产还不行,关键是要做大。
1996年,朱新礼以7000万价格中标第二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成功让汇源果汁成为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之后更是荧幕上的常客。
图源网络:汇源果汁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与改革开放后起家的“草根派”不同,“92派”企业家多和“下海”、“下岗”有关,不仅身上草莽气息比较淡,也更清楚资本的力量。
深谙此道的朱新礼亦是其中的佼佼者,德隆系、先锋系,甚至连外资都不能在他手里占到便宜,只能在汇源不断做大的路上添砖加瓦。
2001年3月,汇源同德隆系资本在北京合资创办北京汇源。
本来,“德隆系”大老板唐万新一直将手上的上市公司及合资企业视作“提款机”,但同样精明的朱新礼一直没有让他如愿。
看重和朱新礼合资公司充裕的现金流,唐万新曾提议以合资公司年利润7倍的价格收购汇源集团所持北京汇源49%的股权;精明的朱新礼那时也想回购德隆系旗下“新疆屯河”手中的那51%股份。
结果,德隆未能筹集到足够资金,反而是现金流充裕的朱新礼拿出5.3亿元,把北京汇源收入囊中。
05年的时候,朱新礼又找上了台湾的食品巨头统一集团,合资组建了“中国汇源果汁控股”,统一占股5%。
没过多久,他又以此为噱头稀释35%股份,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等基石投资者,交易对价为2.2亿美元并筹划上市。
2007年,汇源果汁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在朱新礼的运作下,汇源资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增值了50倍以上。
在当时汇源果汁的招股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国人均果汁的年消费量不足1升,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20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果蔬汁消费市场。”
让13亿人的手里多出一杯品质优良的果汁,这确实是一个动听的好故事。
03
2008年,56岁的朱新礼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短暂的高光时刻。
垂涎中国浓缩果汁市场的可口可乐,向汇源果汁提出总价约179.2亿港元要约收购,意在汇源果汁所有股份。朱新礼当时拥有汇源公司42%的股份,如果收购成功,将直接进账74亿元港币。
可口可乐的算盘十分精明,与其烧钱重塑品牌,不如直接接手已经做得很成熟的汇源果汁,合并之后削减重复的人员配置,提高效率,反而效果更好。
拿钱换厂,也正中早有退意的朱新礼下怀。
在那首著名的《远方》诗里,朱新礼写道:“有人问我:老朱,你心中的那个远方究竟是什么地方?我说:因为贫穷,我离开了农村。有钱了,我还是愿意再去当农民。”
如果能卖掉处在下游的果汁品牌上市公司之后,朱新礼就可以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熟悉的上游产业链,比如水果种植和包装盒制造。做了这么多年公司,朱新礼知道这个行业真正有搞头的是在上游,他卖了公司之后的打算也是如此。
为了这次并购背水一战,汇源赌上了所有,公司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暂停了一切新品推出,调整了内部组织架构,砍掉了16年来建立的销售体系,裁撤了商超渠道、销售团队收缩了三分之二,同时,在上游投资了20多亿建水果生产加工基地。
悲惨的是,在当时,被外资收购并不是一个堪称“光荣”的选择。
从1998年起,英博公司先后收购或入股了金陵、珠江、双鹿、白沙、金龙泉啤酒等多个地方品牌;而在2004年,美国AB公司更是把国内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收入麾下。
人们忘不了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被冷藏、再到逐渐消失的遗憾。
在新浪网上,截止当年9月7日,参与投票的21万网友中80%反对朱新礼卖掉汇源,80%的人认为“这项收购涉嫌外资消灭民族支柱企业”。
2009年3月18号,监管部门公告,禁止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原因是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随后可口可乐宣布不再继续竞购汇源果汁。
04
可口可乐拍拍屁股走了,汇源果汁从那时候开始就死了一半。
2010年,并购被叫停的第二年汇源果汁开始出现亏损,股价腰斩,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为负,政府补贴和变卖资产,成了这家企业净利的主要来源。
流血不止的汇源果汁被迫在2011年宣布停止分红,市值也开始下跌,最低时跌到50亿港币,比刚上市时的230亿缩水近80%。
卖身不成,好在上市公司自己还有油水可榨,朱新礼的眼光从“出口”转向了“内销”。
2013年,汇源果汁通过发行4.47亿新股和6.55亿可转换优先股,以合计47亿港元+12亿负债由上市公司承担的方式,通过关联交易收购了母公司汇源控股的浓缩果汁资产。
2014年3月,汇源果汁再次发行1.5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这笔可转换债券,又转换为上市公司接近4亿股汇源新股和更多的负债,以此拿到了接近20亿现金。
这边发债、领补贴搞到的现金,转头就成了向关联方输血的燃料。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之间,在没有签订借款协议且没有按联交所要求履行公告等程序的情况下,汇源果汁累计向关联方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共计42.82亿元。
对了,在可口可乐之后也有人想要接手过汇源这块烫手山芋。
今年4月份,汇源曾计划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其中,汇源果汁以品牌“汇源”的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出资24亿元,占股40%。
不过这项计划很快就泡汤了。
7月16日晚,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与天地壹号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已经自动终止。
“企业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这句话,竟然真成了朱新礼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
05
今年10月份的时候,先锋系P2P平台网信普惠、工场微金接连传出贷款逾期的消息。
在工场微金平台披露的违约信息中,北京汇源有约418.5万平台借款逾期。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做过千亿梦的国民饮料汇源果汁,竟然因为区区的418万元借款成了“老赖”。
从这开始,朱新礼似乎就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12月2日,在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朱新礼因未在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列为“被执行人”,收到限制消费令。
曾经跟马云一起作为《赢在中国》评委的朱新礼,今年已经连续6次被列为执行人,4次被限制消费。
曾经创造港交所最大规模IPO的汇源果汁,今年被港交所发函:“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将启动对公司的退市程序。”
十多年前朱新礼试图卖掉汇源时,曾经说过:“汇源就好比是一个少女,时机太早,就不够成熟,太晚的话,她就太老了。”
十多年过去了,朱新礼的头上满是白发,而汇源果汁依然待字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