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协议对谁更有利?川普:立即第2阶段协议谈判



美国总统川普今天推文说,美国与中国已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原订本月15日对进口中国商

品再次加征关税暂停,同时双方将立即展开第二阶段协议谈判。

川普在推文中说:"我们已与中国商定规模非常大的第一阶段协议,他们同意推动许多结构性改革,并大笔采购我方农产品、能源和制成品以及其他许多商品。"

"由于达成协议,原订12月15日开征的惩罚性关税不会实施。双方将立即展开第二阶段协议的谈判,而不会坐待2020年(美国)大选之后。这是个令大家都高兴的协议,感谢!"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第二阶段的磋商将取决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第二阶段的磋商将取决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情况】国新办就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中美第二阶段的磋商,将取决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情况。大家肯定也能理解,双方现在刚刚就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了一致,当务之急是把这份协议签下来、落实好,发挥协议的三个作用:一是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二是增进中美两国和全球人民的福祉,三是稳定全球市场的预期。


北京实际处于震惊与慌乱中,美中协议对谁更有利?

华盛顿 —

就在12月15号美国对中国加征新一轮关税的最后期限逼近之际,特朗普(专题)总统发推表示,美中接近达成重大协议。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不仅要取消定于12月15号征收的关税,还将削减对三千多亿美元中国商品已经征收的关税,以换取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以及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让步。消息一出,商家欢腾,股市大涨,但也有很多人批评美国让步太大。

特朗普总统今年以来第五次推迟或者取消对中国的关税,是否失策?对后面的谈判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人说,中方其实已经准备好在经贸上和美国脱钩,谈判只是拖延战术,美国通过让步来寻求协议是缘木求鱼。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嘉宾:北京独立时评人士吴强; 政论作家陈破空;国际商业投资顾问张洵

国际商业投资顾问张洵表示,首先,这个协议的正式版本还没出来,我们也只是根据现有新闻线索来看。现在基本都是说中方承诺购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也有说是400亿美元,但也有人说这些不写进协议里,只是个口头承诺。当然中方肯定是要大量购买的。

写进协议的,一个是知识产权保护,另一个是中方停止货币操纵。当然写的是很可能是双方都要这么做,但这主要针对中方。

这样一个协议,根据和以往的比较来看,确实美方有一个明确的让步。这让步并不是取消原本12月15日要加的关税。取消原本要加的关税这种事,特朗普已经做了几次了。我先宣布要加税,之后又取消或推迟加征,这都没有关系。但是,这次他把以前已经加上的关税,在中方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前就决定减免,这对中方、对习近平(专题)来说是个好礼物。

中国的政治决定经济,所以赢得时间也没用;中国经济恶化不可避免

张洵分析说,贸易战过程中,中国这边一直试图拖,一直在等,但特朗普这边也是在等。他加关税也好,他进一步妥协也好,或达成分阶段协议也好,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美国无论是金融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它们跟中国脱钩,比如把生产和采购转移出中国也都需要时间。所以这方面也不排除特朗普的策略性用意。

另一方面,至于贸易战要怎么看,张洵表示同意另外两位嘉宾的看法,觉得这脱不开中国大的政治环境。习近平上来后他要定于一尊,其政治文化决定其程序,他有权力决定政治,政治又决定经贸。所以他现在在经贸方面的所有行为,和其政治上的举止是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的一些举止——刚才陈破空先生已举例很多——注定了他赢得时间也没有用。最后,美中之间的“软脱钩”或“硬脱钩”,以及贸易战打击下中国经济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

过去一周,北京实际上处于震惊与慌乱中

北京独立时评人士吴强表示,这次协议达成,中国当然没有赢,中国只是赢得了缓和的时间。过去一周我在北京感受到的气氛是,北京实际上正处于震惊与慌乱之中,处于某种“土崩瓦解”的状态当中,处在必须做出让步的巨大历史妥协当中。

这是中共自1969年以来第一次遭遇到的在外交上和战略上的挫败,他们正在经受这个外交苦果。

然而公众、精英阶层、中产阶级还大都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有待未来去理解和消化这个问题,目前在处在封闭的状态中。

但是北京帝国的核心已经处于破裂当中,这是非常微妙和有意思的事。

一切都可破,唯经贸不能脱钩,这是北京达成目前协议的主要动因

吴强表示,中国或许已经做好了在教育、科技和军事上的中美“脱钩”准备,但是远远没做好在经贸上脱钩的准备。换句话说,中国是把经贸“脱钩”作为最后一道“脱钩”来准备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对于中美贸易谈判协议的达成,对维持经贸上的合作和交流仍然是抱有相当的期望,而且这种期望在这个月前所未有的高涨。因为中美之间在安全、政治和其他问题上都处在高压中的情况下,保持经贸上的交流,维持贸易上的协议,这是目前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能达成协议的主要动因。

所有问题都可以破裂,但经贸不能脱钩。吴强认为,这是北京目前唯一的也是最高的谈判目的。

协议对谁有利对谁不利,扑朔迷离下没法简单作结论

政论作家陈破空指出,对于这次特朗普可能要批准第一阶段协议,美方大幅报道,但中方压着不报,这说明这协议不见得对中方有利。

英文报道中用的词是sign off,说特朗普总统已经批准了第一阶段协议,这说明特朗普对这个协议是满意的。中方却还没有任何动静,说明中方还在内部争执之中。

根据新闻报道,根据字面的不完整信息,这个协议中美方有两个让步,中方有三个让步。美国方面,12月15号原本要加的关税取消;另外,过去加征的一部分关税要削减。但大部分从去年到今天的关税会保持。所以,中方之前说要美方取消全部关税,显然不切实际。

中国方面,一个是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二是保护知识产权,三是开放金融市场,尤其是对美国。但文本的字面上忽略了重大的一项,就是中方实际上提前取消了对美国的关税。中方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已经多次没有实行,对美国示好。

也就是,美方还没取消时,中方取消了。比如农产品上,大豆和猪肉都进入排除名单,不加税,并大量进购。在这般种种情况下,情况还扑朔迷离。对谁有利,对谁不利,恐怕没法简单作出结论。

很多人不满协议签署,是因关键问题上中方未让步,也无意让步

陈破空表示,贸易战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杀伤力。现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中国经济节节败退。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知道求和妥协的是哪一方。但中共为了维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或一党专政不受动摇,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让步。

对于这次协议,为何特朗普说要签的时候美国很多人不满意呢?主要就是结构性改革或对国营企业的补贴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中方也无意解决。所以,如果特朗普签了的话,美国国会这边和民意上对特朗普不利。


习近平主持经济会议,能否扭转经济下滑?

外界关注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结束。这次会议确立了明年的经济政策和GDP增长目标,被视为解读中共高层执政重心的风向标。会议前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表示不必执着于6%的经济增长率,被外界解读为当局为下调经济目标埋下伏笔。外媒则注意到,这次会议是中共自2013年以来首次将“保稳定”作为重大经济目标。在经济一路下滑,经济红利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当局要怎样做才能“防风险,保稳定”?习近平上任几年来,执政重点先后放在反腐和党建,现在把治理重点转向经济,能否逆转下滑之势?

嘉宾:北京独立时评人士吴强; 政论作家陈破空;国际商业投资顾问张洵

这次会议制定的政策内容要到明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才公布,但是从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讲话应该能看出一些端倪。他们的讲话有无新意和看点?外媒最大的关注点是,这是中共自2013年以来首次将“保稳定”作为重大经济目标。为什么?

吴强说去年就谈了稳定,今年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虽然老调重弹,但是意义不同,是对党内的总动员,警告所有党内干部未来会出现经济大萧条出现危机之前所做出的反危机的总动员。

现在谈的六个稳定已经是半军管式半戒严式的统治经济的一个全面体现。比如对民营经济和创业经济的促进都不重要,实际上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防止在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时候连带出来的效应。

这是防危机做的准备和动员,这是他们为中美贸易战导致的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内部经济下滑做准备,而不是在政治上作检讨。其实是把政治问题转移为经济问题,这是非常巧妙的办法。

张洵说习近平上台以来最糟糕的就是经济。习近平注意到前任造成的债务问题,所以他并没有继续印钞,而是开始打击反腐问题。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自江泽民时代腐败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润滑剂。现在他又不得不回到印钞票、拉动投资的老路上来。现在经济已经进入滞涨状态,现在不是保增长了,保稳定成为必求目标,但可能这个目标也保证不了。

中共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的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明年是这个目标的收官之年。达到这个目标对习近平个人意味着什么?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陈破空这次经济会议的看点之一是时间,经济工作会议一般在下旬召开,这次选在12日是提前在中美贸易谈判之前。会议重点落到两句话,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关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关之年。

十三五计划是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模式,现在还在用。四个“全面”中的三个都是空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等都是反的。唯一比较有意义的全面小康也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怎么实现。

中国经济在下滑,债务高筑,手中吃紧,哪来的钱来实现全面小康?只要习近平在大会上宣布小康,就行了?这种虚而又虚的口号治国是习近平的特点,根本落不到实处。明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严峻。

综观中国官媒在中央经济会议期间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浩荡前行”“疾风知劲草”“安如磐石底气足”以及“无惧风雨稳步行”等语言,给自己打气的特点突出。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百分之六,中国真实的经济状况如何?

吴强说在他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的经济学教授就告诉学生6%的增长基本上就是0%。如果低于6%基本上就是负增长。对于经济下行的承认是最重要的,会削弱中央财政的自信,由此影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所谓的福利政策。当他们开始承认经济下行的时候,实际上视为负增长、经济衰退、更多失业率、福利的提取做准备。

一方面是经济下滑,一方面是物价上涨,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已经陷入经济界最担心的滞胀状态。为什么滞胀是一个让经济界谈虎色变的状况?

张洵说滞涨不是中国特有的,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会遇到这个情况,但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和集权国家遇到滞涨的后果不同,市场经济国家会变成危机,在集权国家会变成起义。

由于市场乏力疲软造成没人买东西,生产停滞,没有需求,大量失业,因此就要依靠大量印钞来制造需求。由此价格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苏联最后的经济问题就是物价飞涨,但是没有产品。中国现在怕的也是这个问题。

有观察人士注意到,尽管官媒对中国经济形势唱赞歌,但是主管中国经济的李克强却从来没有对中国经济形势表示乐观或者看好。你如何解读这个现象?

陈破空说李克强的话语权和地位有所增加。在习近平党管经济的时候,李克强的确在过去几年被架空。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越走越坏,滞涨病态,零增长。习近平的讲话底气十足,李克强的讲话都是保住经济底线,的确也在李克强口中没有听到唱好经济的话。李克强权力上是出于下风,但是实践证明李克强提出的市场化克服困难,是站得住脚的。

中共在讨论经济问题时,一直把“防风险,保稳定”作为首要目标。经济下滑,老百姓生活品质没有改善甚至下降,对中国社会稳定是否带来挑战?有很多人说,中国老百姓吃苦吃惯了,经济不好,不见得会催生政治或者社会诉求。

吴强说中共在这个方面已经做好准备了,在过去7年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公民社会,似乎都是在担心经济下行后社会会产生的各种社会反抗。这就是王岐山在7年前反复谈的旧制度和大革命给中共高层领导人带来的教训。但是这些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就算意识到,也无法避免经济下行、社会困难的情况下自救的能力。

这种自救能力才是过去100年知识分子和自由派所说的社会转型能力,这不是任何一个独裁者可以消灭掉的。这种转型时代人类社会的自救能力,我们已经看到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华为215事件,都在说明中国的经济、社会、中产阶级们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对抗这一点。

张洵说很多人把中国经济下行与毛时代的三年灾害相比,张洵不同意这个观点。

三年灾害时期维持社会秩序的成本很低,今天维稳成本非常高。现在知识分子在探讨新的秩序和抗争方法。从中国的文化和民族性来说,自发维持秩序的能力是极差的。目前抗争是对于中共极权的冲击,但是对于秩序的建立没有帮助,很大可能会造成秩序的崩塌。所以经济和社会不稳定之间有实在的关联。

陈破空说官方媒体自己的表现就证明中产阶级的不满情绪。以前报道评论都没有开放观众评论,现在连五毛党的评论都看不到了,就是干脆不开放评论功能了。涉及到贸易战、香港等敏感重大的事情,连五毛党都控制不住民意。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可以看到地下之火多么沸腾。所以毛泽东时代闭关锁国是可能的,今天再闭关锁国,是走不远的。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国务院官员王一鸣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表示不要过于执着于百分之六的经济增长目标,还表示经济增长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外界不少媒体解读为官方在为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做铺垫,埋伏笔。

吴强说从经济学来说调低经济增长实际上是转移中国经济政权的合法性。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剥夺李克强所代表的国务院管理经济的正当性。这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伦理的调整,他们在做准备。但是中共政权目前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如果做好准备的话,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说的治理现代化,实际上就是镇压,就是预防经济增长迷失破灭后要采取强硬手段来镇压一切反抗。

张洵说无论怎么说经济增长指标,从习近平上台以来就不断提新常态,一步步把经济下行执政从失误变成一种正常现象。

陈破空说6%是伪命题,不存在这样一个数据。这是官方精心策划的数据。国内的经济学家都说过,这不是增长,都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中共现在大谈6%是为了转移视线。就在人民生活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保持6%,不要低估中共造假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