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最恐惧的三个字,撕开娱乐圈最羞耻一幕(组图)

我是春丽。 在最近一期的《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似乎变了。

他一上来就直指陈凯歌、李少红两位老将所导剧本存在问题,

特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郭敬明认为剧本内容太过荒诞,逻辑不自洽。

他单刀直入,没给两位导演留半点余地。






看起来,郭敬明似乎胆子大了。

但其实,郭敬明也有他的命根。

他最恐惧“乡巴佬”三个字。

这三个字,是娱乐圈最震慑的牌面,

却是郭敬明过去的羞耻布。



曾经的郭敬明既自卑又渴望出风头,他像孩子般莽撞冲动,

他渴望上海的繁华,而羞于自己的出身。

2002年,郭敬明步入大学后,

陌生的环境让他无所适从。

“感觉从天上掉到地下,有95%的都是本地学生。”

大城市的繁华让来自小城的郭敬明慌了神,

老师用上海话授课,同学们高人一等的姿态,

当身边同学讨论某某牌又出新款鞋子时,

他脚上穿的还是那双已经发黑发黄的水洗球鞋。

自己无论外形,气质还是家庭没有一项可以拿出手,

这一刻,郭敬明自卑到了极点。






刚来上海时,郭敬明还不会讲上海话,

便有不少同学私底下用上海话来打趣这位“乡巴佬”同学,

他心里都明白,却一直装糊涂。

有一次,郭敬明母亲从四川专程到上海探望儿子,

两人却因为不知道坐地铁需要走闸门,

被工作人员用上海话羞辱了,

从工作人员眼神中所流露出的鄙夷,

第一次让郭敬明感受到什么叫做耻辱。

“大学尝到了什么叫穷,因此我要享受更好的生活。”

这是郭敬明当时的心声。

有一次,他走进了时代广场里的Gucci店,

一眼就看中了摆在柜台上的一双白色球鞋,

在询问店员鞋子该如何清洗时,

店员从上到下的看了他一眼,

然后说能穿这双鞋的人一般很少走路。

路过一家服装店时,想进去试穿一下衣服,

却被店员直接用“你不合适”的理由给拒绝了。

有点名气,要上通告时,

他穿了一件自以为很棒的衣服,

却被工作人员误以为只是穿着普通的助理,

他说,当时工作人员的神态,终生难忘。



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鄙夷,

使这个小城长大的“天之骄子”感受到挫败,

他开始疯狂地证明“我可以”。

他学习上海人的方言、腔调,甚至生活习惯,

只要是和“上海人”这个名词挨边的一切,他都要学习,

他把自己活生生地打造成了一个“上海人”。

他渴望融入这个城市,

但却一直显得格格不入。

2003年,《幻城》成功了,郭敬明也成功了。

《幻城》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和无数鲜花掌声。




郭敬明也从中发现了商机,

他发现,《幻城》成功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自己,而是报社。

他便开始不满足于写稿,索性找了几位同学,

大家一起成立了报社,自己干!

最初的《岛》就这样成立了。

《岛》带给了郭敬明巨大的受益,他的财富开始慢慢累积,

他的炫富之旅也从这揭开序幕。

他在上海购置多处豪宅,






光客厅的水晶吊顶就价值40万,

一把雨伞也要5000块人民币。



家里盖了巨大泳池,

第一件事是先发微博告诉大家,

你们快看,我家泳池多大。

同时疯狂在自己的博客、微博上晒各种奢侈品,







似乎是在告诉全世界,

你看,我现在多有钱。

曾经对我不屑的同学,地铁工作人员,如今是不是该仰望我了?

郭敬明对财富的向往,

这一点上,在他早期写过的《小时代》中算是完美体现。

小说中随处可见的爱马仕、LV、百达翡翠……

甚至有人说,因为看小时代,才知道了不少奢侈品牌。



而在电影中这点似乎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拍摄《小时代》时,郭敬明看不上市面上的东西,

便大手一挥,把自己家的名牌和装饰品拿来当道具。

宫洺的个人居所“水景房”,

是郭敬明当时为拍电影专门买下的。

被林萧摔碎的那只水晶杯,

是郭敬明的个人收藏品,价值4000元。

一个笔筒1500块,一个台灯价值16万,

而男主身上的一件毛衣动辄就要8万块。

杨幂接受采访时表示,

郭敬明让她觉得自己没见过世面,

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郭敬明是在用《小时代》构建一个他理想的生活,

而这一切的炫耀都源自于他内心的报复性心理。

从小城男孩到一步步扎根上海,

当他有足够的分量时,

他开始“豪砸”这座曾经让他难堪的城市。

而曾对他嘲讽,鄙夷的人,

大概就是郭敬明之后狂买奢侈品的诱因吧。

本就自卑敏感的心再加上外力的鄙夷,

成功后,他便像个小孩子一样,

疯狂地告诉全世界我可以。






其实郭敬明这种竭力想证明自己的心态,从小就存在了。

1983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城里。

父母都是普通职员,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幸福无比。

小时候的郭敬明,通常会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院内等父亲下班,

看今天父亲有没有给自己买甜甜的棒棒糖。







直到4岁,他被确诊患了败血症。

从此医院便成了他第二个家。

因为身体的缘故,加之郭敬明自身喜好,

以书为伴,以书为友,成了他的常态。

每次,母亲带他去书店挑书,

他那小小的个子对着琳琅满目的书籍都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

郭敬明有一个习惯,看书要一口气读完,

无论期间母亲如何喊他吃饭,都必须先看完再说。

那时,郭敬明最期待的就是家里来客人,

这样他就可以即兴给大家讲上一段故事,

而当别人露出肯定神态时,那是郭敬明最享受的状态。

上小学后,当身边同学还在被日记愁哭时,

郭敬明已经可以写一些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他的作文还经常会被老师拿来当作范文。

在同学面前“出风头”,那时的郭敬明已经隐隐有些得意。

14岁时,在一个午后,

郭敬明从刊物《人生十六七》上看到了投稿信息,

他眼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冲劲。

很快,他写了一篇自己的处女诗作《孤独》寄给报刊,

没想到一次尝试给了郭敬明极大的鼓舞,

几天后,他收到了十块钱稿费和一本样刊,

他的诗真的在报刊发表了。

可能是比较享受周围人艳羡的目光,

从这开始,郭敬明一有闲暇便开始写稿投稿。

即使高中学业负担较重,

郭敬明依旧没有放弃写作,

制定计划:写作时不想学习,学习时不想写作。

后来郭敬明老师接受采访,

说他很有灵性和自制力,学校的老师对他很省心。

20世纪末尾,互联网开始兴起,郭敬明赶上潮流,

在网上注册网站并开始发布作品。




高二时,他听说了新概念作文大赛,

男孩子的好胜心,想知道自己在全国舞台上水平怎样,

于是他写了篇《剧本》参加初试,

很顺利,他的稿子通过了,

他被邀请到上海参加决赛。

可以去上海了,可路费怎么办,

郭敬明的家境虽不困难,但也只算小康,

这次去不一定会获奖,

却会花掉父母辛苦攒下的部分积蓄。

郭敬明收到信的那天,

父亲十分高兴,特意让妻子做了一桌好菜庆祝,

在他们眼中,虽然去一趟上海会让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

但却可以增长见识孩子的见识,

因此他们主动鼓励郭敬明去参加,

希望他不要做困在笼中的小鸟。

郭敬明确实是有才华的,

他那年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而第二年他又再次蝉联第一。




这在新概念史上,连续拿下两届一等奖的只有两人,

而其中一位就是郭敬明。







2006年,郭敬明被法院判决,

自己的书《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作家庄羽,

要求他赔偿并向庄羽道歉。

那一晚,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拉着他彻夜长谈,

想让他变通一下,承认错误,

可最终郭敬明还是选择了赔钱,拒不道歉,

就像年幼的孩子被家长拉着承认错误,

可小孩子的反叛心理却在作祟。

在之后的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道抄袭事件,

郭敬明一时语塞,

最后跑去厕所待了十几分钟,

用这种方法来逃避这个让他无比尴尬的问题。

《小时代》后,他把自己的另一本小说《爵迹》也拍成了电影。

那天是电影路演的最后一站,在上海。

电影上映后,来自各方的质疑此起彼伏,

3天2亿的票房成果也并不让他满意,

原本冷静自持还能和影评人打打口水仗的郭敬明,此时也绷不住了,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这一站,可能是因为太累了,绷的时间太紧,他情绪彻底失控了。

《爵迹》惨败后,郭敬明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时间变少了。

原本狂秀豪宅奢侈品的微博主页,

如今多了他收养的流浪狗店店的影子。

“店店有啤酒肚了,

店店会自己找窝了……”

他开始学会收敛自己的张扬。

这个外表看起来自信满满的人,但其实内心一直都渴望被认可。

等他再回到大众视野,是这次的《演员请就位》。

在之前的一期节目中,

陈凯歌竟然把郭敬明夸哭了。

原因是节目中金靖和李滨出演的《亲爱的》这段,

陈凯歌夸细节设计十分到位。

李滨主演的丈夫角色在吃饭时看了妻子一眼,

表现出了自己的心事重重。

而金靖表演的妻子,一直都在戳动自己一口都没吃的米饭,

展示了内心的犹豫。

得到陈凯歌的肯定,郭敬明一时落泪。






这就像是一个别人给块糖,他都要含在嘴里笑半天的孩子。

他说不知道自己给演员改的这些细节点是加分还是减分,

这次以“菜鸟导演”身份来质疑两位老将,

点评虽有不足,但可窥探出郭敬明有在努力成长。

如今他拔掉了身上的刺,开始愿意与世界和解。

他一路被骂,一路被迫成长。

如今的他,会说一口正宗的上海话,

脚踩比Gucci还要名贵的高档皮鞋,

不知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怀念,

当初穿着发黄的水洗球鞋,满嘴四川话的穷小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