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副总理刘鹤10月25日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通话。双方同意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确认部分文本的技术性磋商基本完成。双方商定将于近期再次通话。 这进一步印证了刘鹤前不久访美后,中美正在就达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展开最后的谈判。
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利好消息对维稳中美关系效果有限。
中美贸易代表近来谈判顺利。(路透社)
中美纠纷不止贸易领域
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10月24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说。他虽然说不寻求同中国脱钩,但言辞中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人权、民主方面的批评仍然未退。尤其是其对香港局势的表态必然引发北京的抗议。
世界互联网大会10月22日在中国乌镇结束。美国三大网络巨头集体缺席,过去引人注目的美中专题研讨会也从与会者的视线中消失了。国际宇航联大会日前在美国召开,中方负责人未如期参会原因竟然是赴美签证被美国拒签。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方面对中国的学者、学生、企业界人士和科技人员等赴美普遍采取了拒签、拖延签证申请、吊销赴美长期签证、盘查骚扰等措施,仅去年一年,就有30名中国学者遭遇“签证封锁”。现在看来这一趋势并没有得到阻止。
美国国务院前不久宣布实施了一项新规定,要求中国驻美外交官以及在美从事公务的官员在会见美国官员以及前往美科研机构前须向美方报备。北京在美国宣布这一规定后作出强烈反应敦促美方“纠正错误”。
美国国会众议院全院10月15日无异议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法案包含三项重要内容:一是对香港自治情况进行年度审查,以确定香港是否继续享有区别于中国内地的特殊待遇;二是对侵害香港自治和人权的人员实施拒绝入境、冻结在美资产等形式的制裁;三是对申请美国签证、因参加民主抗议而有案底的港人予以通融。中国政府称这是“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并表示“强烈谴责”。
世界贸易组织(WTO)10月2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国政府因美国未能遵守WTO的案件裁决,正寻求对美国实施价值24亿美元的报复性制裁。
从政治到军事,从人权到经济,中美关系实际上处于矛盾此起彼伏的高发期。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不足以改善各方对中美关系的悲观情绪。
彭斯演讲会在中美之间引发新一轮口水仗。(AP)
中美有条件有必要达成第二阶段协议
中美贸易战18个月来,中美关系前景不容乐观是各方的共识,中美协议会不会再次被撕毁一直是萦绕在各方心中的疑虑。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很多人对于前景的判断。这一认识正在各个层面发酵,并展现出破坏力。现在各方均抱着再看看的心态,观望中美在全面开花的分歧中,是否可以达成不被推翻的共识。
换句话说,中美贸易战最大的破坏力就是让各方产生了对中美关系非常悲观的情绪。在这一基本判断之下,各方都希望从中美冲突中避险。中美之间现有的共识不足以消除各方心中的阴霾。
特朗普愿意推进第一阶段协议,出发点是竞选连任。而中方愿意推进第一阶段协议,出发点并不是帮助特朗普竞选连任。如何维稳中美关系,如何让中美关系平稳发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才是北京考虑的长远利益。为了稳定各方的预期,为了消弭中美贸易战持续波折的负面影响,中方有必要推动中美谈出更多的成果。
中美已经有90%的共识,10%的分歧。这其实是中美所有共识和分歧的集合。中美完全有能力从共识中整合出第二第三阶段的协议,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分歧中找到随时撕毁协议的理由。目前的形势,需要中美能够谈出第二甚至是第三阶段的协议。
如何管控分歧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多的确定性是北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中方的任务不只是谈出成果,更重要的任务是谈出不被轻易颠覆的成果。如果中方不能确保成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那么谈出的协议就没有意义。
毕竟中方不可能陪美国玩达成协议再撕毁的游戏。这样的过程只会损害北京能否管控中美关系的信誉。要么达成一个有效稳定的协议,要么不达成协议。经济关系一直以来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如果中美能够在贸易协议方面有更大的进展,对于稳定局势无疑会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