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爆华为美国芯片库存将耗尽 华为考验刚开始

在中美贸易战这场大戏中,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引述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研究公司Mobile Experts的首席分析师乔·马登(Joe Madden)的话报道称,华为的美国零部件库存将用尽。此前,也有媒体根据华为5G基站每月的出货量估算,华为囤积的美国零部件将在年底前耗尽。

自2018年底孟晚舟事件发生后,华为公司就开始做最坏打算,针对可能遭受来自美国的制裁做准备。一方则是华为的“备胎计划”,通过自研或者培育中国国内供应商,以及转单不受美国影响的零部件供应商,来保障零部件供应;一方面是尽可能囤积华为所需的可能受制裁影响的零部件,为“备胎计划”争取时间,外界曾预计这将为华为争取到一年的缓冲期。

当美国零部件库存耗尽,华为的“备胎计划”准备得如何,任正非“烂飞机”上四千多个漏洞又修补的如何?

2019年5月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遭遇美国制裁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多次以一架二战时期千疮百孔的“烂飞机”自况华为,指出华为有四千多个漏洞需要修补。图为华为2019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背景即是那架千疮百孔的“烂飞机”。(VCG)

《华盛顿邮报》报道中所提及的零部件来自美国半导体大厂赛灵思(Xilinx),其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独步全球,华为即将耗尽的正是用于包括5G基站在内的通信设备的FPGA芯片。通信设备作为华为公司起家之业、立身之本,其创始人任正非一再强调的“主航道”,是华为“备胎计划”最优先的领域。

也正因为通信设备领域的优先地位,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制裁后,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就多次表示,“烂飞机”上通信行业的“洞”修补得差不多了。就在《华盛顿邮报》报道前不到一个月,9月26日任正非在一个商务论坛上表示,华为已经开始生产不含美国零部件的5G基站,“很多西方公司已经拿到了没有美国零部件的产品,他们信心大增,相信我们能够供应得上他们的货物。”

事实上,乔·马登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也承认,华为“将换用自己的产品”。当然,他也认为“这可能会降低华为5G设备对全球买家的吸引力,因为华为的技术可能不如赛灵思的先进”,“如果赛灵思的芯片被更换,华为将会陷入困境”。

除了作为“主航道”的通信设备领域,华为包括手机、笔记本等在内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对于华为公司同样至关重要。前述任正非在对外表示通信设备领域的“洞”已经修补得差不多时,指出消费产品领域“洞”的修补尚需时日。不过,从华为10月22日宣布手机出货量突破2亿部,年度旗舰手机mate30系列2019年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部来看,似乎消费产品领域影响也不大。

华为消费者产品领域的“洞”究竟修补得如何,除了发布方舟编译器与鸿蒙系统华为并未公布太多信息,在两者发布后也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不过,作为华为2019年上下半年的旗舰手机P30系列与mate30系列,正好一个发布于美国制裁前,一个发布于美国制裁后,通过媒体对两部手机的拆机得出的零部件供应商名单对比,可以对华为在消费者产品领域的补洞进度管窥一二。

据媒体拆解披露,P30 pro手机中来自美国的零部件共计15个,价值59.36美元,占整机的16.3%。其中,仅美国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的内存就价值40.96美元,其他美国零部件还包括来自科沃(Qorvo)、思佳讯(Skyworks)等公司的射频芯片。此前曾经采购的美国零部件,比如德州仪器(IT)的电源管理芯片已经被海思取代。总体而言,P30系列手机所使用的美国零部件已经很少,美光也并非不可替代,射频芯片等则难度较大,美国公司在这一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也是由于美光的可替代性强,mate30系列手机供应商中果不其然已经没有美光,取而代之的是韩国三星、日本东芝,以及中国的兆易创新也就是合肥长鑫。在关键的射频芯片领域,中国相关企业三安光电、信维通信、硕贝德、卓胜微等进入了供应商名单。至于中国厂商不给力的领域,比如功率放大器(PA)只能华为自己解决,由海思设计,台湾稳懋代工。mate30 pro手机中仍然使用了赛灵思的FPGA,但同时引入了紫光国微。

通过媒体披露的mate30系列手机的供应商来看,生产一部不包含美国零部件的手机,对于华为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至少手机领域的“洞”华为已经修不好了,美国零部件消耗殆尽影响不大。在整个华为消费产品领域,笔记本的问题最大也最难解决,美国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高不可攀,只能依靠库存了。

总的来看,得益于世界电子产品制造向东亚集中,美国的制裁对于华为影响很大但也不大,华为被制裁固然失去了部分国际市场,但由此培育起来的电子产业的“新亚洲工业链”,尤其是众多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突破,会逐渐使美国相关产业边缘化,而美国尚能经得起折腾的实体经济不多了。此外,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工业门类的齐全,中国很多产业虽大而不强,很多产业不仅小而且弱,但关键时刻有与无的问题更大,在市场需求牵引与培育下终有出头之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