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75岁生日 女儿软禁在千里之外:华为何以家为

这是任正非一个多星期前接受采访的照片,依旧神采奕奕,精神矍铄。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他已经是个古稀老人了。

是的,今天2019年10月25日,是他的75岁生日。



今天早上,孟晚舟发了一条朋友圈,遥祝父亲生日快乐:

老爸,

又是你的生日了,不知不觉中,你又年轻了一岁。

往年你的生日,我们都会团聚在一起。你这个寿星总是会亲自下厨,做我们喜欢吃的各种菜菜,总是会从下午四点就开始追命连环call,催着我们赶紧回家。今年,女儿无法陪在你身边,尝你的饭菜,听你的唠叨,摸你的皱纹,亲你的笑脸,还有受你的批评!这些,都请你先欠着哈,等我回来,你再慢慢地还哈!

亲爱的老爸,生日快乐!

猪儿

2019年10月25日





一年前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扣押,让孟晚舟这个名字成了几亿人讨论的的焦点。

现在孟晚舟案依然遥遥无期,即便是父亲大寿,孟晚舟依然不能回国。

普通人的75大寿,已经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了;而任正非还休息不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像是华为的守夜人,始终冷眼打量棋盘上的一举一动。

《冰与火之歌》里的守夜人,都有不娶妻不生子的誓言;而任正非一路走来,也牺牲了太多。



自从创办华为后,任正非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呆在公司。

别人过节回家团聚,他却过节出差,只因国外此时不过节,正好可以工作。

母亲出车祸逝世时,任正非也没办法立刻赶回来,因为那时他正在国外随访出差。

在任正非的生命里,他已没有办法再和华为分开,他的家人也不能。

1

童年时的任正非是在贵州度过的,这是一个“三无天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的地方。

全家能依靠的就只有身为教师的父亲任摩逊和母亲程远昭的微薄工资。

而这份工资还要掰成九份来花,养活7个子女。



1955年,任正非(右三,11岁)家人合影

在过去,如果得到一点吃的,家中的老人必定会留出来给孩子吃,但是任家为了能让每个人都活下去,实行了分饭制。

无论年长还是年幼大家都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食欲,不能多吃一点,以防有人因口粮不够而被饿死。

母亲程远昭那时每天的劳动量特别大,白天上班还要操持家务、为7个孩子煮饭、洗衣。

但她也从不多吃一口粮食。

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任家父母还要供孩子们读书。

那时每学期每个人都要交2、3块钱的学费,到了月底,任正非的母亲只能四处借钱度饥荒。

但任正非的父母却从来没放弃让子女读书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养育孩子,不仅是吃饱穿暖的事,更重要的是培育他们。



高中时,任正非正值16、17岁,由于太饿无心读书,高二的时候还补考了一次。

好不容易挨到高三,还是饿。任正非只能把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勉强充饥。

快高考的三个月,母亲程远昭千方百计弄来了小玉米饼鼓励任正非。

作为家中的长子,任正非很清楚,这小小的玉米饼是从全家人嘴里抠出来的。

正是靠着这个玉米饼,任正非才把复习撑了下来,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今重庆大学)



在任正非读大学的时候,文革开始了。

任正非的父亲遭遇了批斗。

但是家人都瞒着任正非,不敢告诉他,他们不想打扰任正非的学习。

文革大家都知道,挨不过去的人有很多。父亲任摩逊的老同事、老革命、学校的党委书记黄宣乾就因受不了非人的折磨,自杀了。

但是任摩逊不敢死。

他怕他的死让儿女背上政治包袱,害怕儿女将要一辈子抬不起头。

所以即使头戴高帽,满脸被涂黑,双手被反捆站在高台上被批斗,被人拳打脚踢,任摩逊都坚持下来了。



后来任正非通过同学那里了解到了父亲被批斗的情况,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任正非不管不顾一定要回家看望父亲。

没有火车票就偷偷扒火车,被人打了赶下车来,就走十几里地回家。

总之,他要见到父亲。

到了半夜,任正非才赶到家。父子短短相见过后,父亲任摩逊就催促儿子明天一早赶快走。

他不想儿子被人看到受到影响和牵连。

但他没忘记叮嘱任正非:“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证明了的真理。”



第二天临走时,父亲脱下了自己的旧翻毛皮鞋送给任正非。

其实任正非并不是很需要那双鞋,他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也穿不上。而父亲任摩逊当时被押在冰冷的水里、泥里做苦工,他更需要那双鞋。

父母的恩情,儿女只能来日再报,但是造化弄人,多年后任正非出人头地之时,回首身后,已经空无一人。

一块玉米饼,一双旧皮鞋,一辈子都还不上了。

2

任正非43岁时,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时任正非正在国企南油集团下的子公司当副总经理,本来他给公司拉了一个200万的单子。

但谁知道,货发过去了,对方却迟迟不打款。

任正非这才知道,他被骗了。

南油集团辞退了他,并要求任正非偿还这200万的损失。各种矛盾交加重叠下,妻子孟军也和任正非离了婚。

就这样,任正非的43岁,从幸福美满变成了一无所有。



得知自己的儿子遭遇了这样大的困境,任正非的父母亲担心他熬不过去,不辞辛苦大老远从家乡贵州赶到深圳,就是为了陪他一起渡过难关。

一家人和任正非挤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做饭吃饭都只能在阳台上解决。

为了节省开销,任正非的父亲从不敢在外买烟抽,都是抽从老家带来的劣质烟。

母亲更是只能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买不新鲜的鱼、虾回来吃。

生活的艰难困苦,远比不上心灵受到的折磨。但是有父母在这无疑给了任正非一颗定心丸。

自己的家还在。

任正非知道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任正非选择了自己创业。

当时,深圳市要求注册公司最低也要有两万块钱的注册资本,任正非通过向朋友集资凑了两万一千块钱,注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这就是最开始的华为。



在深圳南山区蛇口附近的一栋居民楼里

华为诞生在这里并经过了第一个发展阶段

为了生存,刚开始的华为什么都尝试过。

卖减肥药品、火灾警报器、气浮仪,只要能赚钱的,华为都做。

研发交换机的时候,小小的一层楼既要当生产车间、库房,还要充当厨房和卧室。

十几张床挨着墙边一字排开,床不够,就用泡沫板加床垫代替。

所有人既在这里工作也在这里吃饭、睡觉。做累了就休息一会,然后起来接着干。



任正非与早期华为员工

网上曾经有一句很火的话: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

养家和顾家,就是这么难两全。

在当时的状况下,任正非连自己都顾不了,更别说照顾父母的生活了。不得已任正非的父母只能辗转昆明,由任正非的妹妹代为照顾。

那时想和父母见上一面,聊聊天成了更加奢侈的事。

每次任正非一到昆明一下飞机,就被办事处的人接走了。要见一下这个重要的客户,要陪那个重要的客户吃顿饭。

结果变成每次都只是拿行李时,才能和父母匆匆说几句话。

父母总是谅解子女的:“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

好好陪伴父母的心愿就这样一拖再拖。

1995年,任正非的父亲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瓶不知名的塑料包装的饮料,喝完后拉肚子,一直到全身衰竭去世。

六年后,母亲程远昭在昆明街头出了车祸,被当作“无名氏”耽误了治疗抢救无效后去世。

母亲程远昭出车祸时,兜里只揣了十几块钱。

她担心儿子,她总是攒着钱,说这钱以后要留着救任正非,“他总不会永远都好。”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奇葩说上史航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孩子和死亡之间的距离隔了两道“屏障”,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死亡。当两道屏障都撤走了,就可以直接看到死亡,哪怕只有几岁。”

演员高亚麟也说过:“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在的时候,你对死亡不会有任何直观的感受,你所有关于死亡的想象都是抽象。

无论你是几岁还是几十岁,你都是有父母的孩子。

但当父母离世,你就会清晰的看见死亡,看见生命消逝到底是怎样的景象。

那年57岁的任正非,永远的失去了双亲,这是华为再成功也弥补不了的。

对于任正非来说,华为做这么大有什么用呢?

“关键时刻,连母亲都照顾不了。”

在外人看来,任正非事业如此成功,父母望子成龙的理想终于实现,比99%的人都好了太多。

但是任正非知道,他不是一个孝子。他说他忘了父母的安危,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他知道,这一辈子,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于员工,无愧于朋友。

他唯一有愧的,是父母。

然而,他别无他法。华为需要他,需要一根主心骨。

3

母亲程远昭去世的前一年,2000年左右,是通信行业的寒冬。

IT泡沫破灭,很多传统通信厂商都面临着倒闭、破产、裁员的困境,华为的境况也不容乐观。



更要命的是,华为错失了三个主要的机会点。

第一是2G技术的研发,华为选择的技术路线一直无法突破,导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订单都拿不到。

第二是错失了小灵通的研发。当时任正非认为“PHS技术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于是转头去研究了3G通信的芯片。

但那时的中国市场上,人人会买的恰恰是小灵通,华为因此错失了几百亿的市场。



第三个错失的机会则是不做手机。任正非认为华为是设备服务商,是为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为了让运营商放心,他曾承诺不做手机业务,这也导致华为当时并没有自己的手机品牌。

就在这个华为的冬天,任正非还遭遇了“内忧”。

自己曾经一手培养的干儿子“李一男”出走华为了。



李一男是何许人也?

外界公认他是技术界的天才,15岁李一男就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

在技术方面,李一男有着绝对的天赋和感知力,并且有很强的预见性,这也是任正非极其看重的一点。

1996年前后,华为面临GSM和CDMA两个方向上的选择,同行联通在CDMA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李一男没有被短期利益迷惑。

他认为没有GSM哪会有3G,而且CDMA有西方的专利封锁,很难在海外打开局面。所以华为全力突破GSM,2000年后GSM出海果然为华为开拓了新天地,为3G、4G、5G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97年左右,华为的logo还和现在很不一样

后生可畏。

任正非对李一男是越看越喜欢,“干儿子”的叫法就这样定下了。

李一男在华为转正后,两天之内,就从普通员工晋升为工程师,两周之后,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

27岁,李一男成了华为的副总裁。

当时所有的人都默认,李一男是华为的接班人、少帅和太子。

在对李一男的培养上,任正非也十分的有耐心。

1993年底,初研制C&C08万门机配件时,李一男提出的设计路线经过实验后发现行不通,损失了20万元。

但是任正非丝毫没有责怪李一男的意思,还解释说“不会以一时的成败来论英雄”。

任正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相信李一男。

后来,李一男果然不负众望,研发出了C&C08的万门机。

凭借C&C08 的万门机与2000门机,华为横扫了中国电信市场。

1994年销售额达到8亿,1995年销售额达到15亿,此后更是每年翻倍。



作为技术型的天才,李一男性格叛逆直接,有着自己的固执,对人对事都是直来直去,这点也和任正非十分相像。

但是两个过于相像的人,反而却不一定能有好的结局。

也许是任正非的培养爱护之心“过重“,他希望李一男不仅是技术研发型的人才,还可以熟悉市场部的运作,成为一个全面的管理人才。

于是任正非把李一男暂时调离了中央研究部,转而进入了市场部。

但是李一男不这么想,他最擅长的还是产品研发,而不是市场营销或者公关活动。

他认为这是任正非不信任自己的表现,于是李一男选择了主动辞职。

任正非后来自责道:“自己也没有做过这样的管理,有些决定是反反复复地“烙饼”,把不少优秀人才烙糊了,烙跑了。”

2000年12月,任正非还是批准了李一男的辞呈。

其实任正非何尝不想挽留这位爱将,但是军人之风和强硬的特质不允许他出现柔和的一面。

他只是默认为这是一次内部创业,只是突然很高调地为李一男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会,地点设在豪华的深圳五洲宾馆。



不仅如此,任正非还要求总监级别以上的人都要来为李一男送行。

结算李一男的股份和分红时,任正非也一点都没克扣。

后来李一男带着这1000多万的分红和设备,开始北上创业,成立了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起初是做华为的代理业务,并且是华为的高级分销商,2003年时,港湾的营收就达到了7亿元。

如果故事写到这里,原本不失为一出好聚好散的戏码。

然后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任正非一个耳光。

自己创业的李一男并不满足于做华为的代理商,他盯上了华为的通信业务。

作为华为的亲儿子,李一男知己知彼。

在宽带IP产品领域,港湾网络市场占有率在7%-8%,而华为也不过10%-15%。可以说港湾成长为了华为的强劲对手。



不仅如此,李一男还大肆从华为研发部门挖人,企图推出港湾自己的产品,彻底背弃对华为的承诺。

2003年底李一男更是收购了华为光传输元老黄耀旭创立的钧天,开始明目张胆抢夺华为的光传输市场——这是华为的基业,一块不能动的奶酪。

曾经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此时却要革自己的命。

任正非和李一男,终于站到了斗兽场的擂台上,必须要拼出个你死我活。

老父亲任正非的境地更尴尬。他前有狼,后有虎,美国思科公司正在和他打“世纪之讼”。

当时,思科指责华为抄袭了思科IOS的源代码等等。在诉讼之前,思科更是花了1.5亿美元的经费来做宣传,率先打响舆论战。这样的宣传很奏效,大多数企业停止了与华为的合作,华为之前在欧洲、拉丁美洲拿下的客户,此时也是观望的态度。


腹背受敌,让任正非心力交瘁。

任正非后来回忆到:

“我理解了,社会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为什么选择自杀。问题集中到你这一点,你不拿主意就无法运行,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破灭,公司内外矛盾交集,我却无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安徒生童话里有一篇红舞鞋的故事,一旦穿上这双红舞鞋,就再也脱下来,你只能不停的跳舞,不能的跳舞。

此时的华为就像穿在任正非脚上的红舞鞋,太累却又脱不下来。

那时,任正非甚至想过把华为卖给摩托罗拉,让华为戴上一顶美国的“牛仔帽”,以此来减少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让华为能在进军美国的道路上走得更容易。

本来,双方已经谈妥了收购合同,以75亿美元的金额成交。但是摩托罗拉突然换帅,所有的协议都不作数了,这场收购也不了了之。


2003年,任正非和时任摩托罗拉总裁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右二)在海南见面谈判

既然逃不掉,就只能硬撑。

对任正非来说,绝境可能逢死,但也可以逢生。

面对思科的诉讼,任正非果断派出了应诉团队,并找来了思科的老对手3COM公司来助阵。华为联合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在法庭上3COM的总裁更是亲自为华为作证。

有了3COM的帮忙,华为逐渐占据了上风,2004年下半年双方制定了正式的和解协议。


腾出一只手后,华为调拨了4亿经费成立“打港办”,专门狙击李一男的港湾公司。

自2004年开始,凡是有李一男港湾公司参与的竞标项目,华为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赔本,也要把项目拿下来。

对于港湾挖走的人,华为的态度是:只要你肯主动的回来,待遇直接翻倍。

2005年李一男还想上市,但是被匿名举报数据造假,上市梦破碎。

李一男转而走向收购计划,西门子原本想以1.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港湾,但是华为起诉港湾公司侵犯知识产权,收购之事也就此终止。

2006年6月,港湾最终被华为收购。


李一男“回归华为”,挂名“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两年合约期满后,黯然离职。

其实从李一男第一次离开华为,结局就早已注定。二人应该也都知道,过去的并肩作战、惺惺相惜,终有一天要散场。

从此只有眼前路,再无身后身。


4

经历了李一男事件的任正非和华为,很长一段时间不曾提起过接班人的概念,华为也实行了轮值CEO的制度。

难道他没想过,立孟晚舟做华为接班人吗?

任正非的回答是:“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华为接班人。”

没错,这就是任正非的风格。媒体一直穷追不舍的问,他便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让这事再无讨论的余地。

是孟晚舟太差吗?当然不是,任正非知道自己的女儿没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并不适合担任华为的领导人。


不过任正非对自己的亲女儿,确实比对干儿子李一男要“苛刻”一点。

作为任正非的女儿,华为的公主,孟晚舟并没有享受到华为的荣誉,但是该吃的苦却一点没少吃。

孟晚舟出生时,任正非28岁正在部队当基建兵。常常需要不停地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哪里有项目安排,就转去哪里,工作繁忙的任正非没有时间陪伴孟晚舟和弟弟任平。


年纪尚幼的孟晚舟作为随军人员,还要跟着父亲漂泊不定,在成都、济南、贵阳等地辗转来去。

后来任正非为了孟晚舟的学业着想,转业南下,全家人挤在深圳的小破房子里。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日子虽苦,但好歹一家人在一起了。

但谁知这时的任正非被人骗了200万,命运急转直下。

和妻子孟军离婚后,女儿晚舟也判给了妻子。

这年孟晚舟15岁。

也就是在这一年,任正非创立了华为,此后就更没有时间陪伴孟晚舟了。

16岁时,孟晚舟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母姓孟。

虽然孟晚舟并未解释具体的原因,但或多或少和父亲任正非还是有关系的。

1992年,孟晚舟即将大学毕业,本来她是要去银行工作,谁知第二年,银行撤销了这个网点。

孟晚舟于是选择出国留学,但是因为英语不好被怀疑有移民倾向,孟晚舟的签证被拒签。

在出国之前,任正非对孟晚舟说”出国总要学点谋生技能,来华为打杂吧”。

就这样,孟晚舟加入了华为。

但是任正非从来没因为孟晚舟是自己的女儿而给她什么优待,恰恰相反,孟晚舟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得到任正非的认可。

因为任正非不止是父亲,也是公司领导,他要对华为负责。

在家任正非是严父,在公司任正非是任总。

是的,孟晚舟总是用“任总”来称呼任正非,而不是“我父亲”。

孟晚舟是任正非女儿这件事,是2013年才正式对外公布的,那时孟晚舟已经在华为蛰伏了20年。

她和父亲任正非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不拼爹,不拼妈,一切看贡献和能力。”


最开始在华为工作时,孟晚舟是从最基层的前台接待员、秘书开始做起的。

要负责日常的总机转接、打字、文件打印这些细小但是琐碎的事情,还要协助销售和服务部门,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等。

为了能更好的在华为工作,孟晚舟主动去华中科技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硕士学位,加深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因此孟晚舟进入了财务部。

但是这里的日子只会更辛苦且要求更高。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不一致,孟晚舟的会计凭证一定是重点检查对象。

孟晚舟能做的就是更加的努力和刻苦,用事实证明自己。

在工作上拼命,这作风和父亲任正非如出一辙。


在公司里,孟晚舟放了一张床垫以备熬夜加班用,和早期华为的“床垫文化”不谋而合。

出差时,她也像所有的华为人一样,不占用白天工作时间出行,甚至会选择凌晨的航班。甚至怀孕的时候,也一直在工作,临产前一天才休息,产假休了半个月就回公司了。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露事故,因为辐射等原因其他电信设备供应商都纷纷撤离日本,只有华为工程师留下了,而这次抢修的危机预案的设计及实施也正是由孟晚舟的部门负责。

为此,孟晚舟亲自飞往日本福岛开展工作,当时整个飞机上只有她和另一个日本乘客。

她从来没想着逃脱不去,也没想过让别人顶上,在孟晚舟看来,这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分内之事。

也正是由于这次的宝贵经验,华为在之后的尼泊尔地震中,已经完全能够及时充分的支撑灾后重建工作。


对于孟晚舟做的好的部分,任正非很少当众夸赞她,不过当孟晚舟的工作出现错误时,任正非却是毫不留情面的开骂。

骂完还要告诉女儿:面子是给狗吃的。

2015年,华为内刊上有员工指出华为内部的财务付款、审批流程多且复杂、入口难找、主管对财务风险不愿担责等问题。

任正非看到后,亲自签发总裁办邮件批评孟晚舟领导的财务部门,并告诫财务部门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么经年累月下来,孟晚舟和任正非的相处就像真正的上下级领导一样。

有工作交集就见面聊工作,工作太忙时两个人也习惯见不到对方,逢年过节俩人也很少像平常家人那样通电话互相问候。

孟晚舟自己也说,父亲任正非几乎将他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工作。她能见到任正非的时间就是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公司例会。

任正非会在那一周回到深圳,其他时间他都在外面出差见客户。


任正非和孟晚舟为数不多的合影。第一排右三是任正非,右五是孟晚舟。

两个人似乎都忘了,他们俩还有父女这层关系。

2018年,孟晚舟曾向任正非提出”想辞职“,她觉得在这里干的不开心了。

然而,提出没多久,孟晚舟就被加拿大恶意逮捕了。

这一次,孟晚舟的命运和华为紧紧的绑在了一起。如果她不是任正非的女儿,可能还不会牵涉到她。

然而,没有如果。

她能做的就只有像父亲一样,继续肩负华为。


尾声

任正非的故事,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故事。

作家詹姆斯·帕特森把工作比喻为橡皮球,把家庭、健康、朋友和诚信比作玻璃球。在他看来,工作没有家人、健康和朋友重要。因为工作失去了,它还会弹回来。家庭、健康、朋友和诚信失去了则会磨损、破裂甚至摔个粉碎。

但是对于任正非,家庭这颗玻璃球,已经千疮百孔。

作为华为的领导人,任正非必须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就像他很推崇的一句话:

“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让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丹科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为此他无法照顾双亲,没办法给他们养老送终;他也没办法和干儿子好聚好散,只能反目成仇;他更没办法让女儿孟晚舟避开羁押之苦。

他别无选择。

因为他选择了华为。

一直到今天,任正非75岁了,已是古稀,依然如此。

他说过,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闲下来。

普通老头,养花,养鱼,养孙子。

而任正非说,要养数学——要继续关注基础教育,培养人才。

任总,希望有一天,你的孩子华为也能够足够强大,到那时,你也可以放下一切重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生日快乐。


参考资料:

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任正非,《北国之春》

央视2019《面对面》专访

孙立科.任正非传[M],20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