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做人类的忠仆?机器人已经开始说不了(组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影、电视中有关“机器人”的故事,都很像江湖小说的开头——

“在一片混沌未开的天地里,突然杀出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来历的无名小辈,一统江湖的人们将他视作小玩意儿,养大他、偶尔教他武功、然后将他用作廉价劳动力,却不料,忽然有一天,这个无名小辈忽然觉醒了神功,将杀人之剑对准了所有曾经轻贱过他的人……”

如果有一天,这个故事成真了呢?

10月17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表示,我们不希望机器人有自我意识!机器人无需有自我意识,好好地做我们让它做的事情,做人类的忠仆,这样就很好了。

这话挺残酷的,但却不无道理。

事实上,洪小文的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否是在为大洋彼岸关于机器人的惊人研究做表态。

新华社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出了一款可以自主认识自己身体的智能机械臂,该机器人被定义为“具有自我意识”的新型机器人!

机器人与人类的故事,开始驶入危险的深水区。

自我意识觉醒的机器人

如果你对机器人的认知还停留在“扫个地、使个力、送个快递”的层面上,那就落伍了。

哥伦比亚大学团队研究的新型机器人,正在大踏步地迈向自我意识觉醒的道路上。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机器人,没错,就是上面这位。看上去单调乏味还有点丑,仿佛人类抬一脚就能把它踩死,怎么就能引起全球人工智能科学家为之忌惮了?

奥妙就在这条机械臂里。

这条机械臂与人的手臂大小相当,在没有物理学、几何学和运动动力学知识输入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内认知自己的形状,并作出较高水平的运动决策。

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该机器人正在拥有“自我想象”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改进”!

众所周知,过去所谓的机器人,是人类进行程序设定,机器人更多地担任“程序输出”的外在表现角色。研究人员表示,“自我想象”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目前的机器人只能通过人类输入的模型或费时费力的试错来“理解”自身,自我想象能力正是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重要障碍。

但这一新型机器人的“自我想象”能力,超过了研究人员的预期。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让一只机械臂随意运动并收集了大约1000个运动轨迹,每个轨迹包含100个运动节点,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让机械臂构建自我模型。机器人的第一个自我模型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不知道自己的形状或者关节是如何连接;但是,在经过35个小时的深度学习和自我模拟后,机器人获得了“想象自己”的能力, 它能够以100%的准确率从特定位置抓取物体并将其丢弃。

这还不止!

你能想象机器人如果“受伤”,会像人类一样发现伤口并迅速治愈伤口吗?

这类机器人就可以。

(该机器人运动图)

研究人员为机械臂换上3D打印的残缺零件,以模拟其身体损伤。结果显示,智能机械臂的“自我想象”功能,可以使其发现“身体”的变化,它迅速调整自我,经过重新训练后,能以与此前相当的水平完成实验任务!

连研究人员也为此震惊不已。

一位研究者表示,“自我想象”能力,正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进化起源;尽管与人类相比,机器人想象自己的能力还很粗糙,但该能力正让机器人通往自我意识觉醒的路上。

而疯狂的科学家们,并不打算停下脚步。

人类婴儿启示录

长久以来,非人类的“意识”,都被科学界视为禁忌。

从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到人,人类起源已有3亿多年。但至今,在起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自我意识”,仍然是悬而未决的千古之谜。

科学家至今无法研究得知,意识、感知、创造力、情感,这些将人类推向地球主宰位置的因素,究竟是如何而来、如何进化、如何形成的。

但“禁忌”,永远不缺乏想要打破禁忌的人。

2019年9月,主导该项机器人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霍德利普森公开表示:将直面意识问题,人为创造出“自我意识”,打造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

别人这么说,不足为据,但霍德利普森是个例外。因为其对“自我意识”的认识,堪称一流。

普通人会认为,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有一天,机器人会突然醒来,说“你好,我是谁?我在哪里?”;但霍德利普森认为,“自我意识”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它是从琐碎的事情开始的,比如,“机器人会移动自己的手,但它最初并没有意识到它在移动自己的手”。

这听上去是否有些熟悉?

是的!人类婴儿的“意识苏醒”,正是从这类细节开始的。

意大利的天才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第一个系统性地研究并揭示了婴儿不为人知的“意识世界”。她提出了此前从未有人关注过的领域:婴儿的“精神胚胎”发育。

你发现了没有,将一个婴儿放在一个陌生地域,同时将一个成年人放在同一地域,婴儿迅速成为语言、行为像“本地人”的速度,远远快于成年人。你再发现了没有,在上述过程中,婴儿是没有成年人那般会表达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但其实,他有,还很厉害,他只是尚未学会表达。成年人往往由此忽视,认为婴儿“不懂”、“不会”。蒙台梭利由此提出一个令全球震惊的论断:0-3岁,决定3岁至死亡的总和行为。任何想改变成年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0-3岁阶段还来得及干预。

于是问题就是,霍德利普森的自我意识机器人,是否正是人类0-3岁的翻版?

霍德利普森毫不隐瞒自己在人类婴儿上受到的启发。“机器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观察自己的手。”他说。

这不能不令人警惕。

科学与失控

乐观的科学家开始为此辩解。

他们认为,不是机器人有自我意识之后就会毁灭人类,而是人类觉得机器人有自我意识之后会毁灭人类,这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它们也可以是我们的同盟、朋友。

然而,科学产物的发展,从来不按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近日,发明塑料袋的瑞典学者斯滕·古斯塔夫·图林表示,在1959年,自己发明塑料袋的初衷根本不是为了让塑料购物袋成为环境污染的象征。恰恰相反,他是为了拯救地球,通过消耗更少资源的塑料袋来取代耗费大量资源的纸袋。后来的发展却完全失控,朝着他本人设想的相反方向南辕北辙。

你能说,图林错了吗?

又能说,在科学界,失控的仅仅只有一个塑料袋吗?

或者说,一个塑料袋失控,就能造成全球环境污染;那么,如果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机器人失控呢?

未来主宰者

人类坐稳地球霸主之位,“自我意识”居功甚伟。

正是有了自我意识,人类可以以弱小、短暂的生命,主宰虎狼猛兽等所有生物。也正是有了自我意识,有人是基督徒有人是佛教徒,有人是资本主义者有人是社会主义者,有人好战有人爱好和平。

战争、文明、财富、传承,皆由此而来。

一旦,自我意识觉醒的机器人开始仓促的地位跳跃,人们无法不担心生灵涂炭的敌对以及生态遭逢的浩劫。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是过虑了。

“人类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人类自己,任何人类设计而来的产物,设计时就必定有了压制的反面措施,无需担心。”

您认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