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不要把这件事变得更复杂了吧。”
自从莫雷的一条推特引爆整个NBA的舆论之后,这句话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国篮球媒体的评论中了。
正如萧华以及很多NBA圈内人所说,他们是真的没想到,这件事会在中国制造如此严重的后果。
当事情迅速发酵之时,美国很多自由派全在为莫雷的“勇气”叫好,同时也批判NBA澄清声明的软弱。但当头脑冷静的人分析利弊之后,他们也才意识到,莫雷发的涉港推特,已经绝不仅仅是“言论自由之争”那么简单了。
出于抗议,中国禁播了NBA季前赛,中国赛、火箭队的多家合作赞助商全部撤走。
价值15亿美元的互联网转播协议;市值超过40亿美元的NBA中国分公司;还有巨大的球鞋市场,无数赞助品牌带来的商机……如果全因为莫雷毁于一旦,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NBA的整体收入和工资标准,进而影响所有球队的经营计划。
目前,已经有不少球队请专家计算明年工资帽可能的下滑幅度(媒体估算的范围有500-800万,也有1000-1700万),以便做好应对措施。
自从2016年NBA新转播协议生效以来,工资帽每年都在上涨,以至于他们成了全世界球员平均薪酬最高的职业联赛。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对NBA的打击不说是毁灭性的,但也必然将大伤其元气。
可以说,自魔术师在湖人开启SHOWTIME时代以来,NBA就没有遭遇过如此重大的商业危机了。
但在人人自危的局面之下,萧华仍得拿出他的“铁头功”,顶住巨大的压力,发布声明称NBA不会为莫雷的推特道歉,必须支持他自由表达的权利。
萧华在日本的焦头烂额,相信会成为接下来所有美国跨国企业的反面教材,各个领域的高管们会反复“温习”这些材料,以避免掉入同样的政治和商业双输的噩梦。
* * * *
之所以说萧华“头铁”,是因为在NBA之前,不是没有外企在中国踩到敏感红线,但他们无一不选择迅速止损。
前段时间,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拍摄了一则涉嫌辱华的广告,本就在中国引发争议。结果其设计师还火上浇油,在Instagram上出口成脏,让事态扩大。
最终,杜嘉班纳虽然发布官方致歉声明,但其时装秀还是遭到中国娱乐界的抵制,最终被取消,为举办活动先期投入的资金全打水漂了。
无独有偶,奔驰、Gap、蒂芙尼、耐克、苹果、纪梵希、万豪、范思哲、蔻驰等等国际大牌全部陷入过类似风波,必须靠道歉处理才能平息中国市场的不满。
在如此多先例面前,莫雷和NBA仍然不懂避雷,直触“主权问题”这个敏感红线,多少令人感到大跌眼镜。而NBA拒不道歉,与其说是他们在坚持原则,不如说其实是“骑虎难下”。
即便在美国政治光谱中,NBA也属于激进一派,不然勇士新主场球馆也不会出现支持加泰罗尼亚独立的表演团体。
这类激进派,大抵听到“自由”、“独立”等词汇就自动鼓掌,大抵不会深究外国主权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为莫雷叫好的人,如果不是故意怀有政治动机,大抵就属于此类。
但NBA没有回头路,在美国他们已经摆好了“人设”,萧华第一份声明的“软弱”已经挨批,他基本无路可退,只能把NBA逼到一个死角。
当他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一刻,就注定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商业总裁了。
NBA原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代表企业之一。篮球在19世纪进入中国,一个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国土上饱经战火,但这里人们对于篮球的喜爱始终没变。
斯特恩担任NBA总裁后,嗅觉敏锐地抓住了改革东风,向中国成功“推销”比赛录像带,让中国球迷看到了魔术师和伯德。等NBA跟央视正式开始转播合作,乔丹的王朝开始了。
NBA已经发现,在中国市场,受众基础根本是现成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呈现最好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NBA不仅是美国的缩影,是他们了解美国的渠道,更是难得的、不涉及政治的、纯粹的快乐。
等到2002年姚明成为火箭状元秀,已经加入WTO的中国资本与NBA的合作更加愉快。在中国,如果说乔丹等于耐克,那么姚明就等于好生意。NBA中国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仅用十年时间,他们的市值就疯狂增长。
中国球迷把NBA巨星看作超级英雄一样的存在,篮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吸引他们,但在这场生意中,各方都心照不宣明白,这些喜爱和崇拜,并不包括“价值观”这个东西。
这也是美国在华企业都明白的中国市场准入规则之一:如果想在这里做好生意赚到大钱,就不要试图推销自己的价值观,更别说干涉中国主权等历史遗留问题。
* * * *
萧华的犹豫,让不少人开始怀念斯特恩的铁腕。
的确,斯特恩总裁履历中出现过的政治争议,几乎可以写一本书。但哪怕斯特恩触怒过那么多人,但他从来没有一次像如今的萧华这样,让NBA全球市场的布局陷入颠覆危机。
斯特恩在80年代末主动来华寻求合作,这样的低姿态,是很多中国人愿对NBA保持友好态度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斯特恩真的认同中国价值观么?
不见得。
2006年,斯特恩在接受《体育画报》采访时曾坦承,在面对中美政治差异和观念冲突之时,他会感到矛盾。但在去过中国那么多次,了解中国那么多传统之后,他学到的一点教训,就是无论如何,中国都会是NBA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别不信我的话,中国问题的确会给我造成困扰。”他说,“但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不管我个人立场是什么,作为总裁,我都对联盟30支球队的股东负有责任,那就是赚钱盈利。”
在美国,斯特恩没少做罔顾政治正确的事,没少做干涉人身自由的抉择,比如曾引起极大反对、抹杀球员个性的着装令。萧华刚上台就风风火火赶走了斯特林,让全美歌颂NBA的同时,也是在打脸斯特恩:为什么你在总裁任内不肯解决掉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老鼻涕虫?
斯特恩当然没必要为自己辩解。
他其实早就为NBA明确了价值观,作为体育联盟,要控制自己的政治属性,在做好生意的基础上,尽力求同存异。斯特恩对NBA的把控也正好说明了一个事实:盈利性的组织或者公司并不是政府机构,而且有权利、甚至是有必要对政治属性进行规定和把控,这次莫雷事件之所以制造如此大的影响,跟萧华模糊了两者的界限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萧华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就是靠严厉处理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斯特林而发表了一通政治宣言。在他的鼓励下,NBA的政治表达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一元化,以至于当他们的球员和教练想要寻求多元(比如在中国主权问题上闭嘴),都会遭到舆论的反噬。
往大了说,莫雷这条推特,不但引发了地缘政治的争论,甚至可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逐步退化(在民粹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如果两大国还继续互捅马蜂窝的话。
这大约也是为什么,同样支持激进自由派的好莱坞在这次事件中基本集体沉默。即便是最爱发表政治言论的自由派(比如美国队长饰演者克里斯-埃文斯),也不敢轻易表态。
原因很简单,当中国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第二大票仓之后,好莱坞整个产业链的供需关系都已经被改变。
90年代,当NBA还不断把常规赛带到日本的时候,好莱坞大片里主打的亚洲明星还总有日本演员。但现在,日本赛传统早就断了,而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中国面孔的形象也愈加正面。
任何一部电影,除非立项之初就不打算在中国上映,都经不起中国市场的抵制(更别提他们有多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不能在影视作品里随意抹黑中国,在很多美国激进派眼中就是电影大厂的下跪妥协。但不论他们接不接受,这都是如今电影行业运行的法则,其实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法则。
所以勒布朗即便再爱国,也不可能跟风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他不仅代表着NBA和耐克这样的跨国企业,他那将在2021年暑期档上映的《太空大灌篮2》,还指望收中国票房呢。(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莫雷事件确实让勒布朗等球员处于相当尴尬的位置,参见曝詹皇代表中国赛球员表态:让球员率先发声不公平)
* * * *
即便是最爱国的美国人,只要有点清醒头脑和自我认知,都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全球经济,已经不再是美国的“一言堂”。
曾几何时,美国主宰一切,二战以后但凡美国遇到经济衰退,其他国家不可能不受影响。到四五十年代,美国占到世界一半左右的GDP份额,而今变成了还不到四分之一。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第一也是时间问题。如今中国的消费者,正如曾经的美国消费者一样推动着市场,改变着企业的认知。随着贸易往来增多,美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也在增加,上市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多来自海外,苹果和NBA都身处这样的大趋势,那就是当中国减少购买,他们利润下滑,导致市值下滑,最终导致在美国的股东直接受损。
那么,中国消费者的话语权,理应不再被忽视。
这种依赖对于美国人来说见仁见智,批判苹果和NBA向中国“妥协”的声音从来都没有消失过。但NBA这次栽的大跟头,应该可以唤醒一些人,让他们意识到,在美国国界之外,美国的很多规则不但行不通,但他们还得尊重和服从别人的规则。
简言之,如今中美之间的任何交流,包括NBA这样以盈利为目的的跨国组织和企业,都要认清一个现实:如今的中国不仅富了,还拥有了与美国平等的地位,既然想在中国做生意,就必须尊重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底线。反之亦然。
《体育画报》感慨称,乔丹以前说“共和党人也要买鞋”,而今这句话应该改成“中国人也要买鞋”才对。
乔丹至今仍因其不愿公开参与政治受到美国舆论的谴责,但他们都忘了,没有乔丹和斯特恩包容多元、求同存异的心态,勒布朗韦德们是断没有机会站在ESPY颁奖舞台上大发政治宣言的。
萧华说,他希望这次NBA的公关灾难,至少能为两国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和思考,认清现实之后,是求同存异还是泾渭分明,选择权在我们所有人。
至于萧华自己,教训自然是深刻的。当他站在纽约同性恋骄傲游行的花车上,不知是否反省过为什么自己联盟里仍然没有一位现役球员敢出柜。
但现在,他有反省的时间了。过去几年来他追求政治正确的节奏大约可以放缓下来,NBA在美国已经声名狼藉,不会再有人把他推上道德高地了。他的角色定位会从政治斗士,回归到他本来就该坚守的位置——跨国商业联盟的总裁。
知名评论员布莱恩-文霍斯特也说:“萧华的确是个比斯特恩更擅长倾听的领导人。但他本质上仍是个商人。斯特恩觉得管控跟收入相辅相成,萧华的哲学,不过是觉得只要能保证收入,放弃一些管控也无所谓。”
莫雷在逼萧华把利益和管控分割开来。而萧华是否能再把二者合二为一,将NBA中国推回正轨,可能就是他总裁任内的最大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