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中国一直是印度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不过,随着印度经济发展失速,这一目标恐怕暂时离印度越来越远了。《纽约时报》9月21日报道,印度经济正在发生严重衰退,其8月的汽车销量暴跌32%。俄媒日前也报道,现在海外投资者已经抛售价值45亿美元的印度证券,有逃离印度市场的趋势,这或许与印度经济连续5个季度增速下滑有关。
8月30日,印度发布其2019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5%,比第一季度的5.8%更让人失望,创造了5年来的新低。而中国2019年第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为6.4%和6.2%,优于印度。中国的GDP总量约是印度的5倍,如果经济增速也低于中国,则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莫迪期待带领印度走向复兴之路。(VCG)
2015年时,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低到7%以下,印度经济增速首次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型经济体。那时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刚上台一年,决心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促进印度崛起,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后到2018年,4年来印度经济增速都高于中国,确实形成了经济赶超中国之势。
不过好景不长,2018年第二季度起印度经济进入下行模式,到第四季度其增长率已经降到6.6%,与中国的6.4%相差不大。时间来到2019年,印度经济没有回稳迹象反而持续走低,其今年的经济增速很有可能会低于中国。其实,观察印度历年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印度经济出现波动现象十分符合印度特色,它缺乏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的能力。
与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等东亚经济体,经济增长率7%以上的高速发展会持续二三十年不同,印度经济发展经常出现波动,其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年。印度上一个5年高速发展期是2003年至2007年,2009年、2010年其经济增长率也超过7%,但只持续两年,2014年印度又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到2018年正好5年,2019年其增长率将降到7%以下。现在看来,印度7%以上高速发展的可持续时间,确实很难突破5年这个极限。
为什么印度无法持续高速发展?看看印度GDP的构成很能说明问题所在,2018年服务业占印度GDP的比重在50%左右,而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5%。在类似发展阶段(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32%,到2018年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时,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仍达29%。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应该是印度经济无法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发展制造业是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迈进的必经阶段,日本、韩国、中国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只有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向发达经济体转型升级时,服务业才会逐渐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是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然,印度发展没有遵从这一规律,其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无法为印度经济持续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糟糕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VCG)
虽然莫迪曾在古吉拉特邦创造工业化发展奇迹,改善基础设施,引进投资,让古吉拉特邦成为印度发展最快的地区,但莫迪要将古吉拉特邦的发展成就复制到印度全国却并不容易。不仅因为全体印度人不一定拥有古吉拉特邦人的商业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印度的经济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重重阻力,变革很难。
没有基础设施的改善,缺水缺电,道路不通,就很难发展制造业。但在印度的民主制衡体制下,要征地拆迁修建基础设施,往往会引起无休止的扯皮和法律诉讼,即使政府有政策、有决心去推动,也多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在此局面下,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快速改善,发展制造业也只能变成空谈。为什么印度的服务业发展很好,而制造业发展很差,不得不说与印度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正是印度的现有体制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
莫迪恐怕无力全面变革印度的制度设计,他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些改善,引导民众作出有利发展的明智决定。近日,印度财政部长表示,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100万亿卢比(约合1.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基础设施投资对维持印度经济高速增长非常必要,也有利于实现莫迪所说的在2025年达到5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但这一投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仍有很多未知数。
作为强势领导人,莫迪的国家发展战略很明确,即赶中超美,让印度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如果其2025印度GDP达到5万亿美元的目标能够实现,到时印度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中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追赶中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对于人口即将超越中国的印度来说,这无疑是历史性的一步。但要顺利达成此一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制造业大国,保持长期高速发展等,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印度追赶中国只能是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