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连世界首富都无法想象(组图)

大隐隐于市,

大富隐于首富之外,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恐怕连盖茨都无法想象!

香港,是李家的城!

细思极恐!所谓的富可敌国是什么概念?

2017年9月,马云当着数万阿里员工的面说:希望阿里在2036年能够进入前五大经济体的行列。

如果按照2017年的排名,阿里将超越英国,成为排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之后的那个经济体!

突然很佩服马克思他老人家,当年就弄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怎么想出来的?

吹牛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每一个吹过的牛都实现了。

马云正是这样的人。

相对于马云,李嘉诚近些年不仅一次次旁落亚洲首富,马云有一次还公开说: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

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光是一个长江实业,其业务已遍布地产、码头、电信、零售等领域,堪称是“上天、入地、下海”的超级商业王国。

“香港,是李家的城”,放之现在,这句话也没有过时。

因为每12套香港的商品房中,就有一套是李家建的,这也意味着住房者每个月一半以上的收入必须交给李家;要开电视,就得用电信盈科;要去商场,能选择的只有百佳和屈臣氏,以及惠康超市。

为什么沃尔玛和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大佬征服了全世界,却一直无法进入香港?李嘉诚的百佳和惠康占据了香港73%左右的市场,就算真的有人进来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你只看到李嘉诚抛售物业,没看到他的投资版图!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近些年,李嘉诚不断抛售国内物业,但与此同时,他的投资触角却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覆盖了石油、港口、房地产、通讯、超市等高利润回报领域。

近年来,李嘉诚大手笔投资欧洲,光是在英国的总资产就近4000亿港元,而市值4万亿的腾讯去年投资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总投资不过200多亿!

在抄底欧洲、收缩香港和内地战线的同时,李嘉诚一直在“狞猎”亚洲。

比如说,2011年斥资2.45亿马币收购马来西亚的TheCittaStripMall购物广场;同年4.5亿马币成功竞标3家购物广场。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李嘉诚也屡有投资动作。

所以,李嘉诚不在亚洲富豪榜的榜首,只有一种可能:大隐隐于市,大富隐于首富之外。

梳理李氏父子的海外投资,也可以清晰地看出,所谓的“李嘉诚跑了”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全球最重要的商业领域,李嘉诚一直都在。比如说2016年9月,长实就不失时机地“杀回”香港,拿下新界沙田的一块稀缺的豪宅用地!

李嘉诚的投资版图基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其一,港口业务。

目前,李家至少在25个国家合法拥有48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黄金港口。亚洲的中国、韩国、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欧洲的英国、德国、比利时、波兰、西班牙、瑞典、荷兰,美洲、非洲、中东各国等,都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李家的港口:货船一开,黄金滚滚来。

其二,零售业务。

从亚洲的屈臣氏到欧洲的Kruidvat,李嘉诚在全球有1.2万家零售店,平均每个国家有60家超市在为他赚钱!

其三,基础设施。

在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水、风、天然气、铁路和飞机这些和民生相关的核心产业都有李氏家族的影子。

其四,能源产业。

知道沙特王子的私人飞机为什么配备专门的纯黄金楼梯吗?当今世界,石油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而李氏家族在加拿大、美国、亚太等地有庞大的石油业务。

李嘉诚投资时,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商人的首要目标是让资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这也让他的投资每时每刻为他带来数不尽的收入。

李嘉诚是怎么炼成的?

事后看来,李嘉诚事业上的成功99%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另外1%是靠运气。

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2岁时为辟战乱,和家人逃难至香港。

因为父亲早亡,不到15岁,李嘉诚就出来打拼,每天工作16个小时。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经营塑胶制品。

1957年,李嘉诚从一本杂志上得知意大利一家公司的塑胶花风行欧美市场,他敏锐地意识到塑胶花的风口马上也会来到香港,于是在香港市场率先推出塑胶花,一下子就引领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也被称为“塑胶花大王”。

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嘉诚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事后很多人觉得他有眼光,但没有人知道他暗地里的担忧,私底下的恐慌!

1971年,和记地产成立,集中发展地产物业,因为几年前的布局,和记很快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主。

1972年,长实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李嘉诚迎来事业新起点。

1979年,长实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从汇丰购入“和黄”22.4%的股权,李嘉诚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73年,“长实”收购百佳超级市场,从此接管了香港人的生活日常。

1977年,“长实”收购香港希尔顿酒店及购物中心,其后发展为长江集团中心。

1980年,黄埔船坞与和记地产合并旗下的管理资源及业务,成立和记黄埔地产集团。

1983年,“和黄”在香港展开移动电话业务。

截止2013年,和黄在全球重要港口有多达278个轮船泊位,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运营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就在其他企业家犹豫不决不知所归时,李嘉诚却一再加大投资内地,成功实现借势起飞。

纵观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尽管他被人称为“超人”,但他的盈利模式却非常传统,就是“低买高卖”。

比如说,早在1994年,和记电讯就在英国推出了“Orange”品牌通讯网络服务,并于两年后在伦敦和纳斯达克上市。此后一年中,德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的股价下跌都超过了40%,此时“Orange”品牌经营良好,至1999年,李嘉诚将公司近45%的股份转让,光是这一笔交易,就得净利润220亿美元。

“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清仓。”永远在最合适的时候做最合适的事,所以李嘉诚才是李嘉诚!

李嘉诚的真实财富恐怕盖茨都无法想象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以马云等为代表互联网企业家迅速完成财富积累,而且从公布的数据看,BAT的总值也已超过了香港的四大家族(李嘉诚的长和系、郭氏家族的新地、郑裕彤的新世界及李兆基的恒地)。

虽然李嘉诚的主业不在互联网,但并不代表他真的过时了——要知道,至今他还控制着5000亿美金市值的Facebook 4.5%的股权!他还是全球一些主要互联网公司的股东!

李嘉诚能成为华人企业家的“大哥”,并不仅仅因为他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更是因为其宽广的胸襟与超然的气魄。

比如说,在马云发表了“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的言论后,李嘉诚云淡风轻地回应:年轻人、中国人有新的做法,真的是好事,我们需要多一点人才,这只会更好,绝不会因一句话而介怀!

对此,马云也不得不服膺:李先生的睿智,胸襟,境界,谦逊和宽容是我辈追求之楷模,他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互联网出现之后,一大批中间商都被消灭。互联网缩小了流通环节,让商品直接去到消费者手中,过去那些靠着流通环节赚钱的人,最后都一一不在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价值了。

说起中间商,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到,这个人就是李嘉诚。当年被看成是爱国富豪的李嘉诚,如今却成为了最大的中间商。30年前,李嘉诚被看成是救世主。在香港富豪都对内地望而却步的时候,李嘉诚率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随后李嘉诚开始在内地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当时许多人希望李嘉诚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更多港商跟东南亚富豪回来内地投资,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过如今30年过去了,李嘉诚成为了最大的中间商。30年过去了,李嘉诚除了一座东方广场之外,还给内地留下了什么。李嘉诚擅长的生意,除了地产之外,还有电讯、电力、水务、能源等等。不过30年过去了,李嘉诚在内地除了投资地产跟零售外,其他生意几乎很少涉及到。

新加坡之父曾经说李嘉诚没有要给流通世界的产品。如今李嘉诚跟内地甚至留一座地标都没有留下。郑裕彤家族几百亿在天津、武汉、广州3个地方打造了3座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成为了3个城市的地标。郭得胜家族在内地已经投资了20多个商业中心,北京的APM商场,上海的国金中心都是经典之作。另外他们还在上海花500亿准备建设一座顶级的购物中心,打造内地时尚的新地标。

李兆基在内地也在几十个城市都投资了煤气业务。连祖籍犹太的嘉道理都在深圳留下了一座核电站。李嘉诚却在最近几年把大部分值钱的项目都卖掉了。李嘉诚在内地已经套现了上千亿。

李嘉诚的套路很简单,30年之前超低价拿地,然后缓慢开发,等到好时机再直接出售了,说白了就是囤地。许多地产最初都希望李嘉诚可以打造一座地标建筑。当年上海把世纪大道的黄金地皮卖给了李嘉诚。

这是上海唯一一个有4条地铁交汇的地方,可以是黄金中的黄金地皮。结果李嘉诚足足开发了11年,不过在上海世纪汇准备开业之前,李嘉诚大手一挥,以创造纪录的200亿,把整个商业中心都卖给了中国人寿,李嘉诚获利100多亿。

李嘉诚除了低买高卖之后,还有一招就是龟速开发。内地现在的地产项目都是一日千里。许多城市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不过李嘉诚的项目却堪称是拖油瓶。李嘉诚在北京的誉天下的别墅项目,这个项目足足开发了20多年,李嘉诚一直是捂盘惜卖。从房价2千多元卖到了房价几万元。

另外像重庆的地皮,李嘉诚一囤就是十年。当年这块地皮值20亿,如今的价格是200亿。李嘉诚即使把地皮盖成房子,估计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不过10年过去,李嘉诚什么都没做,轻轻松松就赚到了180亿。去年开始李嘉诚就一直在兜售这块地皮。

李嘉诚目前在内地的29个项目,只有还有19个还有完工,而且大部分都已经开工非常多年了。30年过去了,除了东方广场李嘉诚给内地留下了什么。估计大部分人都想不起来了。其实东方广场也不算是李嘉诚的了。

因为李嘉诚早就把东方广场打包成房产信托在香港上市了。换言之东方广场李嘉诚的股份已经不多了。如果不是这样话,李嘉诚可能也会把这座城中之城给卖掉。

30年李嘉诚在内地就做了一回中间商。他们的投资对内地到底有什么实际贡献,值得我们深思。其实在商言商,李嘉诚这么做无疑是利润最大的方法,但是对于我们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呢?

当年我们对于资金极度渴望,李嘉诚打破了坚冰,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起比另外一个香港富豪胡应湘,李嘉诚真的差太多了。胡应湘在内地建设了4条高速公路,2座世界级的电厂,还有非常多的基建项目。连珠港澳大巧的最初设想都是胡应湘提出来的。胡应湘在内地投资的基建项目,在回收成本之后全部都交给了国家。

李嘉诚是最大中间商,当年希望他带动经济发展,他却只想低买高卖,多年之后,我们可能只记得李嘉诚盖东方广场,结果引起了十几个院士反对。这些人联名反对李嘉诚在故宫旁边盖如此庞大的商业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