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习近平态度为何转变巨大?


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各国政要都在揣测习近平的意图。(AFP)

中美贸易战近来不断升级,中美互相公布的加税措施已经宣告了未来数月中美都会处在加税的对抗气氛中。造成今天情况的除了特朗普(Donald Trump)反复无常多次撕毁共识,还有中国立场的转变。中国现如今的节奏是该打就打,该谈就谈,能达成协议就达成协议,不能达成协议那就打贸易战。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但北京方面不再对协议执着则令人意外。毕竟贸易战一开始,北京方面对于达成协议相当积极,尤其是2018年中国两会之前中国副总理刘鹤匆忙访问美国。中美矛盾虽说是美国挑起,但是北京要维护战略机遇期,如何降低中美争端的影响是北京需要去主动布局的。今天北京对于贸易谈判的开放态度等于是放任中美争端波动。是什么让北京立场转变到今天的局面?

有声音说特朗普反复无常根本无法达成协议,因此执着于贸易协议并不现实。也有分析将北京的态度归结为战略定力。不过,北京纵然有战略定力有一定的应对的胜算,也还远远未到可以轻松应对美国的地步,今天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小心布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会是常态。特朗普的性格捉摸不定,并不等于不与之交往或者打交道。

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如何有效影响特朗普的决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北京的重要任务。因此特朗普反复无常也好,中国的定力也罢,都不能够完全解读今天北京立场。

还有人认为北京现在的态度是谈判策略的一种。战略相持阶段的中美双方比拼的是耐力,谁先主动谁就认输,北京表现出一副不急于求成的姿态是在和美国打心理战。

而特朗普一系列表态非常慌乱的背后是深陷搞不定中国的错乱,他确实是慌了。可问题是让特朗普慌了就能够解决问题吗?如果特朗普认为北京前一阶段的谈判策略是幌子,那就不利于解决问题。如果特朗普认定北京是在拖延,那么就是对中国立场的误判,这种误判误解需要解开才能阻止局势的升级。特朗普需要清晰的信号,北京也需要清晰的表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美国人不一定能懂。北京的做法有在打心理战的成分,但并不是全部。


媒体所预测的特朗普(左)同习近平(右)很快通话并没有实现。(AFP)



如果执着于追问北京为什么会转变,到头来可以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解读都有能够通的一面,也有让人疑惑的一面。贸易战打到今天,特朗普一以贯之的不变是对中国的傲慢。以特朗普之不变来关照中国之变本身没有特别的意义。特朗普的不变并不代表中国也一定要不变。

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的变动并不是某个具体事宜或者单独元素决定的。不是说北京为了心理战,因为有了战略定力,就选择了今天的看起来似乎不执着于贸易协议的立场。达成贸易协议与否从来不是需要特别考虑立场是什么的事件。中国看待贸易战也并不是一直盯着贸易协议。

美国传教士克拉克(James Clarke)曾为政治家和政客下过精辟的批注:政客想的是下一次选举,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特朗普想的是下一次总统选举,所有的目标包括签署贸易协议都围绕这个转。习近平思考的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崛起,是下一代中国人的命运。眼界的不同导致了想法的不同。对于特朗普的不变和北京的变的理解偏差本身就是对习近平和特朗普、对两国关系和两国文明的理解偏差。



特朗普搞不懂中国在做什么。(路透社)

贸易协议只是贸易战的一部分,如何打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这中间经济利益的纠纷只是很小的一个层面。北京打贸易战不仅是为了中美之间的斗争,更重要的是在打的过程中展现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世界瞩目之下,北京要的是更大层面、更大意义上的形象塑造。这是中国第一次如此轰轰烈烈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全面认识中国的一面镜子。

中国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中国的国家信誉如何,中国对国际格局的主张是什么,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到底和以往的霸权国家有何不同,一次贸易战展现得淋漓尽致。北京看待贸易战不是输与赢,不是签不签协议,而是要让全世界包括美国全面认识中国。因为,对于中国来说,今天最重要的涉外目标是要让世界接纳一个崛起的中国。而接纳的前提是认识和了解。

表面看起来是北京在贸易协议态度上变化,实际上北京的根本诉求并无改变。儒释道,在中国乃至东亚的传统文化中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家,分开看是三种主张,归结为一,是一种精神内核。在贸易战上,北京从积极有为的儒家到现在看待贸易战非常佛系,是不同阶段打贸易战的不同表现。手段、表现的千变万化,并不代表思路的改变。儒释道的三位一体和西方圣经中的三位一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理解了北京的决策,就读懂了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