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嫁王菲初恋 不动声色 又美又酷 摘柏林影后(组图)

踏实一点,努力一点,放松一点。成功来的慢一点,也没关系。 人如其名——咏梅

她演了20多年配角之后,演了一次主角,

就成了中国内地第一位柏林银熊奖影后。

她是《小欢喜》里“别人家的妈妈”,

没生过孩子,却演活了无数个母亲角色。

不是主角,却深受喜爱,说话不多,却句句有理。

当弹幕里观众为她刷屏,微博上网友送她上热搜,

我知道,她终于红了。

1970年,她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原名森吉德玛,藏语意思漂亮善良的姑娘。咏梅是父亲给她取的汉语名。

谁成想,越出落,这个名字就越衬她,人如其名,恰如其分。

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汉族。

让她的脸既有游牧民族的洒脱大气,也有江南女子的清秀温婉。

美的很高级。

性格上也是,她热爱呼和浩特的辽阔草原、天蓝如洗,但骨子里是却个敏感倔强的人。

不像其他蒙古族孩子那样活泼,她反而有些不合群。

小朋友们凑在一起很热闹,咏梅却提不起兴趣。

她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玩雪、扔石头,或者打扫房间,然后坐在那里,胡思乱想。

有人说她太骄傲,可她因为自己的“异样”,甚至有一点自卑。

孤独的小孩,都渴望被认同,希望被关照。

父亲是个优秀的男人,风趣博学,长得也帅,

带给她很多艺术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引导,

偏偏没怎么夸过她,还总说她不行。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咏梅说她并不怀念青春,敏感的孩子不会有快乐的童年。

她想,就这么冷清安静地过吧,不太好也不太坏。

但命运不忍美人皱眉,已悄然为她安排了起承转合。

有道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冰雪美人安静地长大,还越长越美。

放《血疑》的时候,有人说她像山口百惠。

《红高粱》播了,又有人说她长得像巩俐。

年少的男孩总来逗她,咏梅也不解风情。

读完高中,她就进了政府机关当打字员。

谁知单位突然来了个名额,专门针对老少边穷地区,要送她去北京上大学。

而且还是对外经贸大学,当年比北大清华还难考。

去了北京,她看到了比草原更辽阔的世界。

那个年代,人们为摇滚乐疯狂,就连不爱热闹的咏梅,也不例外。

她和一群女孩子一块儿去听黑豹的演出,还参加了MV女主角的试镜。

那一年,窦唯还没离队,栾树还是键盘手,王菲还没签上陈家瑛。

长发飘飘、气质脱俗的咏梅,意料之中的被选中了。

让她来拍《Don't Break My Heart》的MV。

谁知道前脚试镜完,后脚咏梅一冲动,

学着张曼玉和钟楚红,给自己烫了个爆炸头。

到了现场,鼓风机再怎么吹,也飘飘不起来。

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咏梅,面对镜头有点慌,还有点傻。

但这个好看又神秘的白衣女孩,还是让人挪不开眼。

好似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一条玩票性质的MV,似乎没激起多大的水花。

生活平静地继续,咏梅大学毕业,去了深圳,进了一家外贸公司上班。

北京这边,窦唯和王菲在一起了,离开了黑豹乐队。

栾树失恋了,接过主唱位置,开始站C位,全国巡演。

命运又撞了她一下,给她撞出一个真命天子。

女人几次关键时刻:上大学、嫁人,她都是幸运的。

不过机遇是运气,把握机遇却是选择。

一次,  咏梅听到栾树的歌《美丽的天堂没有悲伤》,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现在我独自面对这一切,时常会疲惫却从不流泪”

做了多年朋友,她突然听懂了他的苦痛和彷徨。

无论舞台上的栾树是多么的桀骜不驯,面具之下,她感受到了逞强和脆弱。

潸然泪下,咏梅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男人。

内向敏感的她,勇敢了一次,毅然辞掉工作,回了北京。

如果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那么栾树,就是藏在咏梅气质里的那个人。

咏梅曾说:“别人都说我有气质,其实我觉得气质就是你自信,你放松。”

而这份放松和自信,就来自于栾树的理解与温暖。

和栾树在一起,她开始慢慢学会不较真、变得不拧巴,才有了如今的咏梅。

她学会了相爱的人不该互相伤害,而是共同进步,相互给与。

“很多女孩很羡慕我,觉得我过得很开心,老公对你那么好,我说这个‘好’不是要来的,你不给他,他不会给你,一定是相互的。”

咏梅在生活上把栾树照顾的很好,而栾树在精神上对她非常包容,经常为她宽心解惑。

栾树说妻子既是妈妈,也是女儿。让他无比依赖,又由衷疼爱。

说起来,倒是很像童文洁和方圆的相处模式,幸福又安稳。

好的爱情,果然会让人变得柔软。

栾树是红过、躁过,还上过一阵子八卦新闻的人,但和咏梅在一起之后,他低调了很多,转到幕后,远离喧嚣。

一个是摇滚圈才子,一个是娱乐圈美女,相恋26年,0绯闻,不吵架,成为一段佳话。

正应了那一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按现在的话说,咏梅还是个斜杠青年。

一边上班,一边在许戈辉工作室兼职做主持人。

当时她主持一档《约会星期天》的节目,温柔知性,谈吐优雅,十分受人喜欢。

许戈辉也很欣赏她,所以在电视剧《牧云的男人》寻找女主角的时候,推荐了她。

导演也觉得她符合女主的气质,连她有没有表演经验都没问,就签下了她。

咏梅兴高采烈之余,更多的是心虚。

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唯一的出镜经验就是给黑豹拍MV。

她只能暗自咀嚼剧本,揣摩人物,那段时间,她废寝忘食,只为了能演好这个白领丽人的角色。

没上过专业课,光是台词这一项,就难住了她。

怎么说才不生硬,不别扭,才能流畅地表达人物,大段大段的对白,她练了无数个日夜。

她有天分,更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耐力。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落下的功课她要用成倍的努力去追赶。

咏梅从未因为自己是业余的,就降低对表演水平的要求。

反观一些流量明星,流于表面,抠图敷衍,倒是大言不惭。

这个角色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她又在《日照女人心》中饰演了一个软弱贤妻良母。

她逐渐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索性换行,认真做一个演员。

除了兴趣,另一个原因就是自由。

草原上奔跑过的她,不愿受朝九晚五的束缚。

每拍完一部戏,她就去过自己的生活,看书,写字,旅行,怎么舒服怎么来。

随着经验的丰富,她的演技日益增进,经常出现在荧幕上。

她是《孝子》中孝顺贤惠、任劳任怨的大儿媳,

她是《乱世书香》中知书达理,能担家族兴衰的徐书容,

她是《陕北汉子》里行侠仗义的蒙古格格,

她是《刺客聂隐娘》中沉着冷静的聂母,

她是《中国式离婚》里清醒豁达的肖莉,

她是《小欢喜》里把星辰大海还给乔英子的刘静阿姨,

她饰演的角色,既有传统女性的温柔纯善,也不乏现代女人的独立果敢。

她的表演张弛有度,与人物融为一体,自然放松。

她不动声色,却让人看了一眼,还想再看第二眼。

她不是最好看的女演员,却自带一种独特的气质。

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她的作品很多,但都不是主角。

因此,许多人眼熟,却不知她姓名。

直到今年2月,她突然凭借《地久天长》摘得柏林电影节影后,

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演员,才走入了公众的视线。

除了她之外,只有张曼玉和萧芳芳获得过这个奖。

在这个“突然”之前,她演了快30年配角。

除了《牧云的男人》,几乎都是配角。

人是惯会看脸色的,做配角没有那么光鲜,甚至还有一点窘迫。

甚至有些剧组,换衣服都挤在一起,男人也不回避。

但她说自己是手艺人,表演是门需要匠心的手艺。

她要慢慢打磨,不在乎角色大小。

阔别C位数十年,一举夺魁,这是岁月的沉淀,也是命运馈赠给她的礼物。

奖励她多年坚持,不急不躁,用心表演。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没有一鸣惊人的轰动效应。”

一路走来,她只是一步步慢慢走,一部部好好演。

她用最笨拙的方法,把自己从一个没学过表演的业余选手,修炼成了实力派。

这个奖,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哪怕是排队,也该轮到她了。

年轻的时候,她和陶虹、张涵予、潘粤明、葛优这样的演技派合作,做配角无可厚非。

年纪大了,演技成熟,浑身本领,反倒没有戏可接了。

演员赵立新曾吐槽过这个现象,我们不缺好演员,但他们没有好机会。

观众审美停留在年轻的皮囊上,奥斯卡影后弗朗西斯什么的,也只能演恶婆婆。

但她不争不抢,不怨不艾,也不消极放弃。

她相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认真地演好每一个角色。

导演梁迈说,咏梅是一个大气有张力的演员,并且能沉得住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

终于,这块金子发光了。

一部《地久天长》让她盛名在外,一部《小欢喜》让她深入人心。

而名利双收,于她也不过是一句“幸运”,优雅得体,谦逊从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梅明年就50岁了,五十当知天命。

近年来,她拍的戏不多,但拍一部精一部。

闲下来时,写字看书,买菜做饭,练练瑜伽。

不爱买名牌包,也不会买千元以上的衣服,舒服为主。

省下来的钱,她会去做公益。

不是红毯硬照走过场,她会素颜出镜拍视频。

她是实打实地在关心患病群体,希望帮助到他们。

年龄没有带走她的美貌,反而让她越走越稳,越演越漂亮。

中年女演员的春天是否到来,还未可知。

但咏梅的人生下半场,脚步轻盈,正要启程。

本文为写咏梅,提到了不少咏梅诗,

而当年父亲为她取名时,正是因为喜欢这一首: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