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遭疯抢的Costco终于进入中国 让马爸爸无眠?

Costco来了。



这家号称改写了美国商业历史的会员制超市,终于进入中国,并在开业不到4小时紧急关门歇业。

现场一片狼藉,据说所有特价商品都被抢购一空,甚至六个小时后因为抢购造成的交通堵塞仍未缓解。对此,有媒体评论表示·:

Costco忽视了上海大爷大妈的战斗力。



也有媒体将其会员制+特价商品的营销模式,视为挑战马爸爸阿里系电商的“杀手锏”,并在大力炒作。

因为,对于在当下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咄咄逼人的发展面前,逐渐败下阵来的传统商超来说,Costco的模式可能代表着传统零售的“逆袭”。

而这样的喧嚣背后显露出的,其实是新兴互联网经济模式下旧有商超管理者被无限放大的焦虑。

好大一根救命稻草

平心而论,Costco的模式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不管是不以利润为追求点的商业模式设计,还是特价商品的层次设计,亦或是商品以消费者“探宝”感觉为主的摆放方式,都有不同以往的创新。

这也决定了在美国Costco能顺利打败一溜儿竞争对手,成为新晋“网红”。

甚至国内有大咖评论,Costco来了后:

国内超市就没机会,阿里也会迎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其实,这些观点都有些绝对化。

毕竟,经历几轮的市场发展,中国产业互联网的规模和迭代速度,已经是美国市场不可想象的。

相对于中国电商平台火箭一般的配送和无条件退货等服务,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分分钟被“秒成渣”。

有个笑话,在留美学生中很流行:

2018年在某个美国知名商学院,教授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说,亚马逊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商务公司,因为只要你买了会员,在美国大城市2天内就能把网上买的东西送到。

结果,台下的中国学生听到后都发出诡异的笑声。

这也就让很多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能战胜亚马逊的Costco模式,其实在中国的说服力并不强。

况且,美国很多中小城市几乎就没有成体系的公共交通,想买东西必须开车。

周末在一个超市一次买够一周的商品,就顺理成章成为很多中产阶级的优先选择。

这是Costco会员制+大数额批发价产品模式的成功基础。



因此,单独以Costco的会员制以及相关的模式设计来判定,其能挑战成型的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

然而,这些喧嚣的媒体声音背后,其实忽略了商业的本质。不论是淘宝、天猫,还是Costco,都应该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商业规律:

谁能给顾客带来服务上的认同,谁就能赢得市场。

Costco费尽心思的降价和促销,以及商品摆放,与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内容、图片设计和视频直播带货,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在发生购买行为的同时,体验到最好的服务。

这是根本。

传统商超的变革,不应该落地在如何利用新技术上,反而应该在如何引入新的理念提升对客户的服务上下功夫。

不然就容易被互联网大厂们,带进“沟里”。这点做得好的传统商超,也有活得非常好的。

例如大悦城,那个年轻人必打卡之地。这个项目成功的路径就一个:把购物中心做成一个IP输出的地方,让顾客购物的行为跟流行文化内容结合。

而互联网大厂的一些新兴零售业态探索,也有走到尽头增长受限的,原因也是一样。

成功的路走起来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毕竟,不论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而且,这个原则不管是新经济还是旧模式,都成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