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为何在长江面朝东海身披五星红旗?(组图)

8月12日下午,位于上海滴水湖的长江入海口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游客”,他身披五星红旗,面朝东海,注视着远方,而他的背后除了为他庆祝的人群,还有他从长江源头一路走来的,362天时光,6300公里路程和 8百万个脚印。

他是一个英国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沿着长江走完全程的人——小戴。

图源:小戴本人

1

9年前与中国结缘:“总有一天要再回来”

也许是因为这两年一直在中国,英国小伙AshDykes给自己微信取名“小戴”。今年28岁的小戴,是一位来自英国威尔士的极限运动探险家。当记者见到小戴时,他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刚徒步走完6300公里的疲惫。

其实,这已经不是小戴第一次创造世界纪录。数年前,他便徒步横穿蒙古与马达加斯加。这样的履历也不禁让人好奇,他为何要选择坚持“踏遍青山”?

小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从小热爱体育,钟情于大自然,对大不列颠岛外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小戴在大学进修户外教育学位时,他发现有很多实践性的知识和技能是学校老师无法教授的,必须要自己去尝试、去犯错才能掌握。

“我想去一些在我行走的时候,不得不让思维变得更敏捷的地方,去打破语言障碍,跨越文化差异。”小戴说他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探索辽阔世界。

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从服务员到救生员再到潜水教练,小戴边旅行边从事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以保证自己的爱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2010年,年仅19岁的他与朋友带着极其有限的资金,开始了他的初次中国之旅,而此行也成为了9年后“长江计划”的开端。

“我们当时只在中国呆了两个礼拜,仅仅只是蜻蜓点水一样去了北京、上海还有香港这几个中国东部城市,”小戴回忆道,“我当时告诉自己,我总有一天一定要再回到这里,去体验中国内陆,感受中国的辽阔。”

而在再次来到中国前的9年里,小戴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

2014年,他带着仅有的5000英镑(约43000人民币),在没有他人支持的情况下,花了78天,徒步横穿了蒙古,全程2400多公里,当地人还给他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孤独的雪豹”。

2014年小戴成为第一个独自横穿蒙古的人图源:WalesNewsService

2015年,小戴又成功挑战了横穿马达加斯加,全程约2500多公里,历时155天。而这一路上也是艰险不断,每天都有新挑战:爬世界第八大高峰,被蜘蛛咬,过丛林,编竹筏过鳄鱼河,除了大自然带来的阻碍,小戴在旅途中还遇上土匪,甚至曾被军队用枪指过。

2015年,小戴成为史上第一个成功横穿马达加斯加的探险家图源:WalesNewsService

“还有一次(在马达加斯加)我染上了疟疾,我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告诉我,如果再晚几个小时我就休克了,那个还挺可怕的。”

如今回忆起这些情节时,小戴的脸上看不到“劫后余生”的庆幸,而仍是满满的对探险的兴奋和渴望。

2

一路过关斩将:“很迷人,也很瘆人。”

正是通过这些亲身实践的极限经历,小戴不断地积累生存经验,在几年的不断努力下, 关注小戴探险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筹备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如今,他已不再是只身一人,而是有了完善的团队,提供设备、资金等支持。

小戴还告诉记者,为了徒步长江一年,他事先计划筹备了整整两年。除了签证,规划路径外,他还为应对长江源头的高原环境以及沿途的各种极端天气环境进行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图源:小戴本人

然而,即便是再精密的计划,有时还是赶不上变化。

长江的正源头当曲河,是长江最长的源头,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的山麓,海拔高达5395米,当时气温低达零下二十度。这也成为了“长江计划”需要度过的第一道难关。

长江的正源头当曲河气温寒冷 图源:小戴本人

在登山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跟随小戴的三位队员因为高原反应以及对野外的恐惧一一倒下。而他最后的一位当地藏民导游,也因为高原反应流鼻血、呕吐,为保证导游的安全,小戴选择护送他下山治疗。

之后,小戴在两位新导游与一匹马的陪伴下,重新出发。这不过才是6300公里旅途的开始。

刚开始的一个月,小戴每天背着一个重达30多公斤,有半个人高的旅行包,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走70多公里,而在山上,有的时候一天只能走20多公里。

小戴繁重的随身行李 图源:小戴本人

不久之后小戴便遇上了第二个关卡——狼群。

整整2天,小戴一行人被狼群尾随着。当地居民劝告小戴不要深夜在野外走,也不要在野外睡,而且这群狼几天前刚咬死了当地一位女性。在当地居民的邀请下,小戴夜间与当地人住在一起,白天再继续前进。为了避免招惹狼群,他在野外也不生火,不吃东西。

“狼群的声音听起来很迷人,但也很瘆人。”小戴如此回忆道。

跨越了大自然的重重障碍,小戴徒步进入了白族居民所在的区域。在那里他遇到了第三道阻碍——方言。

为了此次徒步顺利进行,小戴特意配备了普通话翻译,随时可以通过电话与当地人进行沟通。而当他来到四川宜宾与攀枝花附近时,普通话翻译变得无力。

小戴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不会回避他的当地人,可是他把电话交给当地人后,没多久,当地人就把手机还了回来。电话另一头的翻译表示,方言不同,无法交流。最终,由于地势险峻,他还是不得不多花了三四天时间翻山绕路,计划进度再一次被延后。

小戴说,这一路上,他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我要对自己做这些?”他坦言,人不可能无时无刻都是充满动力的,但人可以是自律的。也正是后者带他挺过了一次又一次艰险,毕竟在极端情况下,选择放弃,可能就意味着死亡。

小戴回忆起他独自一人跨越戈壁沙漠的情形,随身携带的淡水告急,离下一个水源还有4天的路程,但炙热的天气已经快将他的毅力耗尽,炎炎烈日下他下定决心,严密计算好每日饮水量,每走100米便躲进随身携带的小棚子里休息5分钟后再出发。

将长远的规划打碎,而后严格地执行每一步决策,这样的自律最终带他闯出了戈壁沙漠。

3

游山河品美食:“中国仿佛什么都有”

探险的道路上总是充满“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艰险,但同时也有着不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采访中,小戴向记者回忆了一则在马达加斯加探险时的趣事:当时他要攀登世界第八大高峰,当地人告诉他按照当地习俗,他一定得带一只活鸡上山。这只鸡最后成为了小戴共进退的战友,睡在他的帐篷上,平时甚至不需要牵绳子便会跟着他一起上山。登峰后,小戴放生了这只鸡。

小戴说每到一地,他都会努力做到入乡随俗,他还不断夸赞中国的地大物博,直言自己为中国丰富的地理风貌与语言文化而感到惊讶。

他感叹道:“中国仿佛什么都有。”

小戴体验舞龙 图源:小戴本人

说到中国的地大物博,当然离不开各地的特色美食。提到这个,小戴甚至乐得用中文开始了他的“报菜名”:“我喜欢馄饨、饺子、包子、面条、蔬菜炒肉、火锅,还有万州烤鱼。”他说这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便是万州烤鱼。

除了这些经典菜外,小戴还体验了生吃沙虫,吹猪肝,毛鸡蛋等不少稀奇古怪的当地特色菜。

小戴一路上拍下了许多美食照片 图源:小戴本人

沿途,小戴还过了一把网络直播瘾,他告诉记者,直播平台上观众的热情评论让他特别震撼,他非常喜欢这种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向大家展示世界人迹罕至之处的方式。同时,他也通过直播向大家宣传了许多环保项目。

他说:“我不想让人觉得着仅仅只是我和我旅途的故事,我希望这些探险项目也可以提升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回首向来:“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被问及9年后再次回到上海的感想时,小戴表示上海已经成为了他最喜欢的城市之一,9年里,上海多了许多新地标,空气也变得好多了。

小戴的“长江计划”启动仪式设在黄浦江上,而长江入海口也是黄浦江,上海对他来说,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最初的不确定、疑虑乃至害怕,在他终于抵达入海口,纵身跃入黄浦江时被洗刷得一干二净。路途中不断对抵达上海时场景的想象也终于成真。

小戴告诉记者,“长江计划”到此还未结束,他要将这次旅程汇集成一部中文纪录片。他也表示他在中国“还没玩够”,非常肯定下一次探险之旅仍会在中国。

小戴成功走完长江全程 图源:小戴本人

在采访的最后,小戴坦言,曾经也有很多人告诉他,徒步登上长江之源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路上要一直维持前进的动力也十分艰难,但最终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不仅仅只是探险,任何有目标、有梦想的人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愿景,相信自己的努力。别人觉得不可能实现不重要,只需要你觉得可以实现。不要让任何东西阻止你前进,被打倒了就爬起来,只要有毅力继续前进,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是一个探险者的行动箴言。

记者手记

小戴完成了徒步后仍旧非常忙碌,与他的采访见面也因各种行程安排不得不一再推迟。小戴告诉记者,走完长江的当晚他一直在接受各地媒体采访,甚至没来得及为自己庆祝。

也许会有人说聚光灯会使人的初心变味,但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不论是谈论旅途中刺激的经历,还是略显枯燥的筹备期工作,小戴一直神采奕奕,充满激情。

或许我们可以为他祝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将稳步前行,不会因为舆论的关注而打乱自己的脚步。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