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富得流油,那只是珠三角有钱。看看广东其他地区,有一点发达省份的样子吗?
苏南人歧视苏北人,“爱富嫌贫”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富裕省份的落后地区再怎样哭穷,其真实水平比大部分地区都好。
富裕地区并不靠剥削贫穷地区而富有,它是靠着各种有利条件,才实现经济增长。
1、
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继续领跑全国。俄罗斯同期GDP总量约为1.66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一位。
广东人口比俄罗斯少3000万,以一省敌一国经济总量,无疑成就巨大。
赞赏之外,难免有批评的声音。其中一项批评是:广东富得流油,那只是珠三角有钱。看看广东其他地区,有一点发达省份的样子吗?
确实,广东省内各地经济差距巨大。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这样的珠三角明珠,更有粤东(梅州、揭阳)粤西(湛江、茂名)和粤北(韶关、清远)这些落后地区。
数据上也能看出来,广东21个地市,2018年只有7地市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5万人民币),2/3地市人均GDP低于平均水平。
2018年我国人均GDP约为64520.7元,汕头是首批经济特区城市,人均GDP为44672元;最穷的梅州人均GDP只有2536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很难想象,这样的情形居然发生在广东。
有意思的是,作为全国经济第二大省的江苏省,也存在显著的地区贫富差距。无锡和苏州是江苏最富的城市,人均GDP超过17万元人民币;苏北五市(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和盐城),没有一个超过8万元。宿迁和连云港,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州、南京、镇江和无锡,全国城市排名都在前30名;苏北的宿迁、连云港则在80名开外。
全国经济最强的两大省,本省内部发展差异很大。许多广东人抱怨,“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苏南人歧视苏北人,“爱富嫌贫”是很重要的因素。这种现象,似乎也在证明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批评。
批评者认为,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经济,但缺陷也很明显。它造成贫富分化,地区差距巨大。富人富得流油,穷人却没出路,这样的发展道路,值得追求吗?认定市场经济造成种种问题,而且自身无法解决的,接下来就会大谈“转移支付”。
广东和江苏这样的发达省份,内部发展不平衡,真是市场经济造成吗?想理解这一点,得先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定。
2、
和美国州界的横平竖直不同,中国的行政区划要复杂许多。通常来说有几项大原则:依山形水势划分(河北和山西以太行山为分界线、陕西和山西以黄河为界),依民族聚集来划分(比如内蒙古和宁夏),也有依地理单元来划分(比如福建省)。
现代中国的省级区划是从元朝行省制开始,几百年来大体上稳定,小范围调整。依据这些原则划分省界,官员治理地方时,能免跋山涉水之苦,提高行政效率。
有原则就有例外,经过长期的治乱总结,统治者在划分省界时,会加进很多考虑。主要的目标是,钳制地方割据,加强中央控制,实现大一统国家的融合。
比如说,四川盆地原是独立地理单元,汉中在秦岭以南,和四川盆地很接近,是四川“北大门”,却划入陕西。很显然,统治者不希望四川成为“小王国”。
同样的道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却有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城市在黄河以北。明朝开始,中央朝廷就有意不让黄河成为河南与河北这两省的界河。
此外,四川西部有大片藏区;语言风俗和河南接近的襄阳,却划归到湖北;昭通离四川和贵州都很近,却属于云南。这些刻意安排,都有非常清晰的意图。中国行政区划的特色是“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很难说哪一个是主导。
在中国,行政区划不等同于经济单元。有时候,一个完整的经济单元,甚至要分成不同行政区划,最典型莫过于江苏省的产生。
明朝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南直隶,下辖今天的江苏、安徽及上海。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南直隶都是天下的重心。明朝这样安排自然有它的用意,这里有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是老朱“龙兴”的地方,更有明朝故都南京。南直隶培养了大量读书人,他们是明朝最信赖的阶层。
到了清朝,体量庞大的南直隶自然不可能再存在。于是先被改成江南省,继而被分成江苏省和安徽省。拆分江南省不是划长江或淮河为界,而是在长江下游切下去,将自古以来关系紧密、经济发达的芜湖、太湖经济区分开。后面略有调整,但江苏和安徽大体就这样产生。
安徽位于江南地区的上游,分得安庆、徽州这样的富庶地,再收淮南、淮北、宿安为一省;江苏省分得下游的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同样分得淮河流域的宿迁和淮安地区。
淮河和长江流域,原来在地理上相对独立,可由于政治安排,古代江南被割裂了,淮河流域也被分开。安徽和江苏两省各得江南和淮北,地跨江淮,以富带穷。
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让人佩服统治者的权谋术。到今天,安徽和江苏也是中国省分里南北差异最大的地区。尤其江苏的徐州和连云港,自古属于北方中原文化地区,当地民风近于山东,和苏南有相当大的差别。
回过头来说江苏。江苏的地理和文化差异,经济难免有落差。江苏南部人口稠密,工商业一贯繁荣,加之毗邻浙江和上海这样繁贸地区,民众做生意很方便。苏南地区改革较早,开放也彻底,发展经济的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反观苏北,自古土地贫瘠,灾荒频发,工商业不发达,经济落后于南方,也就自然而然。
广东省的行政区划沿革不像江苏那般复杂,道理却是相同的。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和文化差别之大,无异于两个省分。它们只是凑巧位于岭南,成为同一省,才被拿出来比较。实际上,广东各地发展经济的条件,根本没有可比性。
珠三角农商各业一直都很发达,其人口之密集、经济之开放,都居沿海前列,是古代中国海上的大门。加之历史的因缘,毗邻港澳的优势,珠三角成为全国最强,毫不意外。
至于粤东地区,山多平地少,离珠三角很远,从港澳那里享受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几乎没有。粤东看起来像是广东的“外省人”,潮汕文化也和广府文化差别甚大。他们倒是和闽南文化一脉相承。
至于贫穷的粤北山区,靠近广西的粤西,人少地偏,在珠三角面前,完全没优势。粤东、粤北和粤西虽在广东省内,和珠三角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并没那么紧密。
一个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不会因行政区划改动,就产生根本性变化。淮北和苏南同属一省,其土地、工商和贸易的条件,不会因此变化。苏南和浙江上海的经济合作,显然比苏北强许很多。改用一句俗语,商人虽有省籍,生意却不分省籍。
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是商人的家乡。正如水往低处流是物理规律,自然条件优越,区位条件好的地区繁荣起来,也符合经济规律。行政区划改变不了这种规律。
3、
回到这里,可以回应那个质疑:是市场经济造成一省之内的差异吗?答案是否定的。富裕地区并不靠剥削贫穷地区而富有,它是靠着各种有利条件,才实现经济增长。地理条件不同、人文风俗区别,甚至制度性差异,才是市场经济时代地区贫富差距的原因。
现代市场经济之前,这种差异一直存在,甚至更严重。靠权力聚敛财富的模式,政治中心即是财富中心,条件原本就差的地区,只会更穷。而在市场条件下,条件有利的地区率先崛起,能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广东省和江苏省的落后地区,发展不如发达地区快,但也享受了增长红利。这一点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完全适用。
事实上,广东落后地区再落后,距离全国意义的落后,还是有很大差别。从统计数据看,当地GDP并不靓丽,但人民生活水平却谈不上贫困。
同在广东省内,经济有差距,政府会有比较,招商引资很有动力;民众耳濡目染,想赚钱就会到珠三角打工。
珠三角面积占广东三分之一,聚集人口占一半以上,生产总值占八成。在这其间,自然有众多本省各地市人在参与。广东的穷人只要想赚钱,可以到珠三角,那里有无穷的工作机会。打工者在外赚钱消费,是没办法算入本地GDP水平。他们的贫穷也不是赤贫,和内地省份的贫穷,完全不是一个层面。
同样的道理,江苏的苏北再穷,也不会差太远。举个例子说,江苏经济总量倒数第一的地区是宿迁,2018年的GDP总量为2750亿元。放在中西部,比甘肃省会兰州还高一些。富裕省份的落后地区再怎样哭穷,其真实水平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好。
追求地区发展平衡,最后可能只有均衡,没有优势。沿海省份发展最均衡的是福建,所有地市的人均GDP都超过全国人均水平,看起来漂亮极了。可是福建省有拿得出手、能和省外竞争、吸引年轻人落户的大城市吗?其实并没有。没有一流耀眼的城市群,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竞争?
对全国多数省份来说,更是如此。至关重要的问题,不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而是能否形成头部区域,首位城市。由强带弱,整体才会变好;如果是抑制大城市发展,扶持小城市,结果必是前进的步伐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