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战烧向金融战 美国攻击中国还有哪些方式

8月5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汇率双双“破七”。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认为人民币贬值将抵消美国加征关税的作用,因此在推特(Twitter)上指责中国“操纵汇率”。随后,美国财政部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多维新闻在文章《人民币贬值激怒特朗普 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吗》认为,中国在技术层面并不符合美国财政部提出的汇率操纵国的标准。美国这种连自己的规则也不遵守的行为表明,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向中国施压,增加其在贸易谈判中筹码。



特朗普认定中国操纵汇率。(Reuters)

根据美国《2015年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执法法案(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 of 2015)》,中国被列入汇率操纵国后,美国财政部会与中国启动谈判,要求中国停止“操纵”汇率。如果一年后美国继续认定中国“操纵”汇率,美国可以采取以下四项行动:

一、禁止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对中国任何项目的融资;

二、禁止联邦政府采购任何中国的货物或服务;

三、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一步审查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汇率政策;

四、指示美国贸易代表(USTR)评估是否在与该国签订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时考虑该国操纵汇率的行为。

仅从法律条款来看,美国四项制裁措施对中国目前的影响并不大。但是,美国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硬要给中国戴上一顶“汇率操纵国”帽子的行为表明,美国为了利益已经不再掩饰自己的不择手段。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也为今后向中国施加更多制裁提供了借口。

因此,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美国已经将贸易战烧向金融战,且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更加赤裸裸,打压中国的方式也更加不择手段。那么,未来美国在金融领域攻击中国手段有哪些呢?

其一,强迫人民币升值。1992年至1994年美国也曾数次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当时美国要求中国采取更加开放的汇率制度,在中国允许人民币经常账户可自由兑换后,美国撤销了对中国的汇率操纵国指控。然而,今日的中国已不同往日,要求中国继续开放外汇市场的效果远不如要求人民币直接升值获得的收益大。

因此,美国或许会以IMF为平台,联合其他国家集体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正如美国在1985年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时的所作所为。如此一来,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上升。此消彼长之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会缩小。

其二,将中国的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排除在国际结算体系之外。在所有制裁手段中,切断他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与国际结算体系(美元体系)的联系是美国比较常用且熟悉的制裁方式。

由于美国实际控制着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联邦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等全球金融结算、清算体系中的基础服务机构,美国可以在全球结算体系中“拉黑”任何国家、机构、企业和个人。2012年中国的昆仑银行曾因向伊朗提供金融服务而被美国政府制裁,导致其境外金融业务无法正常展开。

其三,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于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三家评级公司——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均为美国公司,美国可以通过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方式,提高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

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信用等级为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因此,当一国主权信用评级被调低时,其国内所有企业都将受到影响。目前,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虽然有自己的评级公司,但是三大评级公司通过参股等方式已经实际控制了中国大部分信用评级市场。1月29日,标准普尔被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标志着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正式对三大评级公司开放。未来,随着三大评级公司的业务展开,美国通过评级对中国制裁的威力也会增强。

当然,2019年的中国既不是1985年的日本也不是1994年的中国。在经历长期的全球化后,中国的经济、金融、资本已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深度绑定,美国在大范围制裁中国的同时难免伤及自身。因此,未来美国能否拿出魄力在金融领域与中国全面开战,还未可知。

人民币反击贸易战:“7”背后究竟有何含义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之后,截至8月7日,仍然保持在7以上的位置。对此市场有焦虑、有疑惑,而美国则直接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从北京时间8月5日的上午9时15分到9时32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9225到离岸、在岸人民币双双破7,这中间的涨幅不过是连0.1都不足的差异,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民币破7是不是“汇率操纵”,破7之后对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可以从中国央行的解释看起。



人民币汇率快速破7,和央行的操作有关。(Getty)


人民币的“报复”

8月5日当天,中国央行对回答关于人民币破7的问题,首先提到“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在同日表示,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市场预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受此影响,8月以来许多货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可见,人民币的贬值的确和中美贸易战相关。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8月1日突然宣布对中国3,000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再次升级威胁。央行对人民币贬值的操作,显然是对这一措施的“报复”。

当时的实际情况也是对这点的证明。8月5日,在市场并无过大刺激的情况下,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在1个小时之内就攀升至7元以上,央行的操作痕迹明显。9时35分人民币破7之后,一个小时之后的10时35分,央行相关负责人就立即接受了英国媒体的采访,稳定市场预期,这也很可能是提前安排。



人民币的这次贬值显然是针对美国。(AFP)

当然,央行对人民币有所调解,不意味着中国就是“汇率操纵国”,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标准,中国只有贸易顺差一项符合汇率操纵国的判定。用贸易战的维度看,这意味着中美可能开始在货币方面互相“出招”。

“7”的心理影响远远大过实际意义

数字“7”的魔力究竟从何而来?毕竟,无论是经济学家、观察人士还是中国央行本身,都明确地知道6.99和7.01之间,并没有任何类似质变的飞越,这个数字的特殊性几乎全部都是舆论赋予的。

除了过去十几年来,因为人民币几次在“7”的边缘徘徊,其实也并没其他指向说明,这个数值就是央行绝对的“警戒线”。从6.9到7,也说明不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期变化有多大,资本外流的风险有多高,更难以说明人民币在国际的购买力。

中国央行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英媒采访时,给出了对“7”最为贴切的解释:“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有信心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VCG)



回顾2018年到现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可知人民币在波动中有所贬值。去年年初,人民币曾连续4个月升值,此后逐渐走弱,即期汇率在10月底收于6.9734的年内低位,这和破7相比并没质的区别。

总体来看,今年人民币的走势和去年类似,同样受到经济基本面、美元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只不过,过去人民币在“7”附近的徘徊,多数是为打击对离岸人民币的空头,而这一次是为反制美国的关税威胁。

“7”并没什么魔力,更多只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人民币的波动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是破“7”就意味着危机。


人民币市场适应能力增强

在此次破7之后,央行回应称,浮动汇率制度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长期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短期内市场供求和美元走势。

在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而这也意味着央行调控的难度增加,因为人民币汇率既不会“死守”某个美元汇率点位,但也不应该因为套利投机者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而造成过大的波动。

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曾有3次逼近7,分别是2016年的2次,以及2017年1次。在前两次,央行都采取了收紧境外人民币流动性,推高境外人民币利率,增加境外做空人民币成本的措施。其中,2016年1月,香港隔夜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HIBOR)曾分别高达13.4%和66.2%之高,远远高出正常水平。而在2017年,这一指标的变化明显变小。

几次让空头势力受挫之后,2018年10月人民币也濒临“7”的心理关口,然而 HIBOR并未出现异动,甚至随着市场消息面的积极变化,跌至2%以下。

而这一次的情况是,虽然HIBOR在8月6日在央行宣布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之后上升,但也远不如2016年时的水平。

可见,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汇率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正在增强,虽然仍在受到跨境资本的影响,但是波动回归正常。从这一点看,这一次破7,是人民币通过了又一轮“压力测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