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报》在国内首次披露报道的“华人科学家在德遭遇学术侵权事件”又有新进展。
8月7日,德国《曼海姆晨报》刊发题为《海德堡大学医院制裁首席医疗官》的简讯,称海德堡大学校长伯恩哈德·艾特尔(Bernd Eitel)剥夺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Christof Sohn)部分权利。
据可靠消息,泽恩在未来三个月内可能不会继续履行其研究和教学职责。
此次调整是因为泽恩是乳腺癌早期血液诊断丑闻的直接责任人。
在刚刚过去的7月,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三位正院长全部因牵涉乳腺癌早期血液诊断丑闻被迫提前离职。
7月25日,《莱茵内卡报》刊登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一位董事会成员兼院长安德烈亚斯·德拉古恩(Andreas Draguhn)辞职的消息。
报道援引该医学院新闻稿中的一段话:“院长(德拉古恩)在乳腺癌早期血液诊断丑闻事件中的行为已经成为官方的主要调查对象,也因为公众的持续批评,他决定要对此承担责任,所以决定辞职。”
在7月30日,《莱茵内卡报》刊出一则报道称,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董事会成员安妮特·格吕特斯-克斯立西(Annette Grüters-Kieslich)和伊尔姆特劳特·居尔坎(Irmtraut Gürkan)被迫辞职。
她们两人皆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正院长,因与4月间曝出的海德堡医学院乳腺癌早期血液诊断丑闻有关而引咎辞职。
持续发酵
乳腺癌早期血液筛查项目主要完成人、中国学者杨蓉西目前供职于南京医科大学。她在就调查结果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没想到三位最高层级领导都会受到此事波及,毕竟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在德国地位超然。”
5月26日,《莱茵内卡报》就曾进行过跟踪报道——海德堡大学校长伯恩哈德·艾特尔亲自解除了跟海德堡大学技术转让公司(TTH)的劳务供给合同。
在此前的乳腺癌早期血液诊断丑闻中,TTH扮演了“黑脸”角色。
他们手攥杨蓉西职务发明,却故意造成投资谈判破裂,并在逼迫杨蓉西离职后,占有了其项目的大多数权益。
早在5月20日,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就解除了其法务副院长马库斯·琼斯(Markus Jones)的职位。此前,琼斯一直被认为是院长居尔坎的接班人,也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务部门和财务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同时也是TTH的负责人之一。
在他的支持下,TTH故意造成投资谈判破裂。之后,他直接下达了解除杨蓉西领导职务的命令。
杨蓉西认为,德国之所以如此果决地处理此事,是因为这件丑闻已经给德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化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德国希望通过严肃地处理这件事,充分释放高校的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能力”。
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乳腺癌早期血液筛查是杨蓉西在海德堡大学工作期间从事的一项研究。她于2006年开始在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学习,随后留校工作。
在此期间,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乳腺癌血液筛查技术,将一期乳腺癌的筛查准确率提高到95%。
2016年,杨蓉西成为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唯一的华人独立课题组长,并在德国经济部eXist创业重大专项的资助下,成立了MammaScreen项目组来推进该技术的产业化。
如果这项技术的产业化如杨蓉西所想的那样顺利,今年或许就是这项研究正式应用到临床的第一年。
然而,她的转化项目却在起步不久,因TTH和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教授及其学生萨拉·舍特(Sarah Schott)教授的掠夺戛然而止。
这一事件也随着杨蓉西在2017年回国而暂时画上了句号。
但今年2月,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与其掠夺该项目后成立的Heiscreen公司为乳腺癌血液早期检测做市场营销宣传时,被德国媒体发现了其没有公布临床数据以及与三年前杨蓉西的项目高度雷同等疑点。
德国多家主流媒体快速跟进,并都通过不同渠道找到了身在中国的杨蓉西,由此挖出了这个德国近70年来最大的学术丑闻。
杨蓉西坦言,之所以在被媒体找到后选择发声,是因为她“欠很多人一个解释”。“我回到国内时,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归国的原因。一开始我曾和几位朋友说过,但他们认为是我夸大其词。后在求职时,也时常被问及回国原因,我也只能闪烁其词,因此错过了许多机会。而在德国那边,海德堡大学技术转让公司及相关人员为了掩盖真相,对我的离职原因散布了很多谣言,对我在德国的声誉造成了极大影响。现在是时候让大家知道真相了。”
坚持癌症检测研究
在归国期间,杨蓉西一直渴望继续此前的研究和转化工作。她一方面坚持做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数据,一方面寻找合作契机,希望实现产业转化。
但在实际推进工作中,却因为这项研究的原创性、所刊发的国际SCI论文尚少,以及国外没有类似对标产品而受质疑。
杨蓉西坦言:“或许是因为国内原创性研究较少,或由于成本控制、求稳,以及评价体系不全面,大部分国内资本、企业、专家甚至评审机构都首选跟进和支持国际上已经成熟的项目或已获批的产品,对国内原创更多地持怀疑态度。如此虽然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节约研发试错成本且稳妥,但却在生物医学领域比国际前沿研究晚5~10年。”
但她同时表示,目前她已经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认可,正在积极推进原创研究和转化,“随着中国近年的发展和国家层面对原创的鼓励和扶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研究不再是跟随国外的脚步,而是能够并行,并最终实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