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时令水果大量上市
一场水果盛宴开始在中国上演
按照往年的经验
14亿人民将在一年中吃掉
全球大约73%的柿子
68%的梨
67%的西瓜
58%的桃和李子
50%的猕猴桃
49%的苹果
27%的柑橘
17%的葡萄
以及10%的芒果和香蕉
(中国部分水果产量占全球的比例,可大致视为消费量占比,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巨大消费量的背后
是中国人全球无出其右的
水果种植能力
13.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被开辟为果园瓜田
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请横屏观看,广东湛江徐闻县年产菠萝65万吨,占全国1/3以上,号称“菠萝的海”,图片源自@VCG)
▼
果园瓜田中
LED灯催花补光等
各种新技术不断应用
加速提升产量
(广西南宁的一家火龙果种植基地,万盏LED灯同时亮起,场面壮观,图片源自@VCG)
▼
还有上千万农民、科技人员辛勤劳作
水果产业从业人数
超过许多国家的总人口
(河北张家口的果农迎来了杏的丰收,摄影师@邱会宁)
▼
2018年
中国的农民与科技人员
一共种出了2.5亿吨水果
占全球总产量的
31.4%
(海南文昌龙楼镇全美村西瓜种植基地,数十辆重型卡车停在田间,将运走成千上万箱西瓜,图片源自@VCG)
▼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但在花开花落之后
分明就是诱人的大片果园
这些果园
是如何满足14亿芸芸众生的呢?
01
产量之王
要种出14亿人份的水果
需要培育最高产的品类
三大“产量之王”
率先进入我们的视野
①
首先
是全国产量之王
西瓜
西瓜原产于非洲
含水量超过90%
广泛的适应性
让它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结果
以“一瓜之力”
占据了中国水果产量的
25%
(西瓜在中国的产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在春季低温少雨的北方
人们在地表覆盖一层薄膜
即地膜
便可以有效保持土壤的温度、湿度
提升西瓜产量
技术简单、成本低廉
(陕西西安秦岭脚下村民种植地膜西瓜,摄影师@王警)
▼
即便是气温更低的东北
地膜也同样有效
(吉林洮南黑水西瓜收获,摄影师@邱会宁)
▼
因西瓜生长间距较大
中间会形成大量空地
在耕地有限的南方
农民们又发明了间作套种
通过麦-瓜-稻、麦-瓜-棉
以及油菜-瓜-稻等套种方式
不仅节约了土地
还提高了土地的耕作强度
增加收获次数
(江苏淮安盱眙县淮河镇沿河村,农民驾驶收割机在西瓜田里收割套种的小麦,图片来源@VCG)
▼
在炎热多雨的海南
人们建起大棚防止雨水侵害
更重要的是
全年高温的优势
让海南可以大力发展反季节西瓜
在冬季水果市场上占据不小的份额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大棚西瓜种植基地的田间,工人在采摘麒麟西瓜,图片来源@VCG)
▼
除了提高产量
农户们也不断尝试新的技术
提高西瓜品质
例如将西瓜像丝瓜一样吊起来生长
四面见光透气
可以塑造瓜形、增加甜度和抗病力
是为“吊秧西瓜”
(北京大兴庞各庄的吊秧西瓜,图片来源@VCG)
▼
凭借这些技术创新与广泛的种植面积
中国的农民们种出了全球近70%的西瓜
14亿人人均占有量
超过50千克
堪称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中国西瓜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②
西瓜之后
柑橘类水果
作为南方产量之王登场了
其品种繁多
包括柑、桔、橙、柚在内
产量占中国水果总产量的
16%
柑橘类水果的果实类型
都以“柑果”为特征
即围绕中轴发育多个囊瓣
囊瓣内富含汁液
(柑橘类果实结构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柑橘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大片区域
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柑橘在中国的产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当地的果农
还用薄膜覆盖即将成熟的果树
营造出更适宜的小环境
防止寒潮、暴晒、雨水对果实的侵袭
(广西阳朔金桔,摄影师@邓飞)
▼
在广西阳朔
薄膜覆盖的面积如此之大
可谓漫山遍野
(广西阳朔金桔,摄影师@邓飞)
▼
在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从国外引种的脐橙迅速扩张
(湖北宜昌,秭归县两河口镇土珠庙村村民在转运脐橙,图片来源@VCG)
▼
这种橙子果大无核
因果皮有类似肚脐的疤痕而得名
(宜昌的脐橙,摄影师@李理)
▼
其中尤以江西赣州的赣南脐橙
最为知名
仅此一地便产出了
全球脐橙的17%以上
(江西赣州会昌县珠兰乡雁湖万亩脐橙基地,果农在分拣脐橙,图片源自@VCG)
▼
③
南方是柑橘的天下
北方产量之王
则由温带水果苹果担当
20世纪80年代起
全国掀起“苹果热”
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突飞猛长
(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制图@张靖&兰泽玉/星球研究所)
▼
然而过快的扩张
导致果品质量的下滑
“苹果热”逐渐变成了“卖果难”
于是
苹果的种植被集中到最为适宜的区域
即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
两大优势产区
(苹果在中国的产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
一跃成为苹果生产第一大省
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强
(陕西富平苹果种植,摄影师@李顺武)
▼
环渤海湾优势产区
则以山东为代表
产量也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
(山东蒙阴县,果农对苹果进行分级,摄影师@高兴建)
▼
扩张的风潮结束后
苹果的单位产量和品质日益受到重视
优质的苹果新品种被不断推广
国光、元帅、红玉等
产量高、果实大、品相好
仅红富士一种的产量
就占苹果总产量的70%
(山西红富士苹果,摄影师@亚明)
▼
今天的中国苹果
占据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
15%
更是占到全球苹果总产量的一半
(辽宁大连瓦房店苹果,摄影师@邱会宁)
▼
就这样
西瓜、柑橘、苹果
三大产量之王加在一起
达到了中国水果总产量的
56%
然而如果仅仅这三类水果
中国果园未免单调乏味
14亿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催生了“其他水果”的异军突起
其产量增长趋势比三大产量之王
还要迅猛
(中国主要水果产量增长趋势,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02
百果争鸣
中国水果产量余下的
44%
由成百上千种水果共同承担
它们没有很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
我们才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①
首先是广为人知的传统水果
仍在焕发生机
不断产生新的品种
与苹果同属蔷薇科的梨
是中国的传统果树之一
至少已有3000年的栽培史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陕西礼泉县梨和桃相间盛开,摄影师@李顺武)
▼
而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
梨的新品种多达200余个
为了保护新品种、防止冰雹袭击
果农们为它架设防雹网
有如波涛一片
(请横屏观看,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种植基地,摄影师@亚明)
▼
另一种传统水果
桃的新品种更是高达500多个
白桃、黄桃、油桃、蟠桃
北至辽宁、南至广西、西至新疆
全国大部分区域均可栽培
华北是桃的主产区之一
河北的深州蜜桃、山东的青州蜜桃
北京的平谷大桃
都出自这里
(成熟的平谷大桃挂满枝头,摄影师@范记乐善堂)
▼
蜜桃在长江下游平原
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演化出了水蜜桃
与北方硬肉桃相比
其甜度更高、果肉柔软多汁
(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果农在分拣水蜜桃,图片源自@VCG)
▼
颜色鲜艳悦目的柿子
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品种众多
北方以陕西、河北、河南为主产区
(陕西富平尖柿,图片源自@VCG)
▼
南方则以福建、广西为主产区
广西更是位列全国各省区产量之首
是第2名的两倍有余
(福建永定柿子树下晒柿饼,摄影师@刘艳晖)
▼
主要分布于北方的杏
规模化栽培比苹果、梨晚了30-40年
增长却十分迅速
目前97%的种植面积和79%的产量
都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
即“三北地区”
(山东枣庄阴平镇石头楼村的果农在杏园分拣鲜杏,图片来源@VCG)
▼
南方特有的亚热带水果枇杷
其果实在春末夏初成熟
刚好补充此时水果的空缺
加上枇杷独特的味道口感
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贵阳市开阳县南江镇凤凰寨果农在枇杷园收获枇杷,图片来源@VCG)
▼
其他亚热带水果
如荔枝、龙眼
年产量都可达上百万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根子镇的果农采摘荔枝,图片源自@VCG)
▼
杨梅
更是独占世界总产量的98%
(浙江永康,采摘杨梅,摄影师@项新平)
▼
②
在水果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一些水果经过技术改良
以及从海外引进新品种
而身价倍增
颇受市场欢迎
蔷薇科的樱桃
果色诱人、口感多汁
以产量最高的山东省为例
甜樱桃种植面积
从2000-2016年的16年间
增长了4倍有余
(贵州镇宁马厂镇茂良村果农卢帮能在果园采摘樱桃,图片来源@VCG)
▼
草莓也同样如此
在寒冷的气候中
用温室大棚、设施农业栽培
外观漂亮、风味浓郁
成为市场上的明星水果之一
(吉林洮南草莓,摄影师@邱会宁)
▼
猕猴桃在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只有野生品种
基本没有人工栽培
经过数十年间的新品种培育
红肉、黄肉猕猴桃进入市场
逐渐引发了人们对该水果的好奇
到了2016年
年产量已经高达200多万吨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大洋村采收猕猴桃,图片源自@VCG)
▼
③
各种温带和亚热带水果
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水果选择
但水果种类真正的爆发
则是因为热带水果的加入
(广西龙州火龙果田,摄影师@尚昌平)
▼
原本热带水果生长周期短
成熟后极易损坏
香蕉一类的后熟类水果
还可以在成熟前采收、运输
随后再统一催熟
而更多热带水果则只能在当地销售
(海南琼海市塔洋镇一家收购站民工正在搬运香蕉,图片来源@VCG)
▼
改变的关键
在于低温气调贮藏技术的应用
通过低温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
调节气体成分降低微生物的影响
使果实在经过长达40天的储存后
仍能保持90%以上的好果率
再加上冷链物流的完善和普及
运输成本也逐渐下降
种类多样的热带水果终于走向全国
在水果店中风头正劲
(江苏南通冷链运输,图片来源@VCG)
▼
这大大刺激了中国热带水果的种植热情
尽管中国热带区域面积不大
产出的水果种类却多达300余种
除少数为中国原产
更多的则是外来户
如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的
芒果、椰子、菠萝蜜
榴莲、莲雾、红毛丹、山竹
来自美洲的菠萝、百香果、鳄梨、番木瓜等
(广东省茂名市的一棵菠萝蜜,树杆密密匝匝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菠萝蜜上百个,图片源自@VCG)
▼
热带水果的产量也逐渐增加
菠萝年产量可达160万吨
芒果年产量可达200万吨
香蕉年产量更是多达1300万吨
(海南琼海市博鳌镇的农民在采摘装运菠萝,图片源自@VCG)
▼
就这样
中国人的果园完成了
从单调到丰富的变身
而现在
它还要完成全新进阶
即覆盖中国最遥远的边疆
03
边疆远征
当中国东部的居民
能够购买到数量越来越多
种类越来越丰富的水果之时
在我国的大西北和青藏高原
水果版图也在悄然扩张
新疆
距离海岸数千公里之遥
南侧的青藏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
让新疆大部分区域十分干燥
天山冰川和积雪的融水
几乎是唯一的农业用水来源
(新疆拜城县天山,摄影师@文兴华)
▼
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
新疆的水果产量却在迅猛增长
2000年还只有151万吨
到了2018年已经增长到近10倍
即1497万吨
新疆是如何做到的呢?
(吐鲁番沙漠中的葡萄园,摄影师@飞翔)
▼
这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截至2018年
新疆有效灌溉面积中
超过50%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滴灌
滴灌将水一滴滴准确送到植物根部
实现了水的精准调控
减少了浪费
(请横屏观看,新疆农业灌溉系统发展,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依靠这些节水技术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
新疆的水果产量才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摄影师@zjf119)
▼
此外
我们在新疆许多地方
越来越多地看到了成片的塑料大棚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的温室大棚,图片来源@VCG)
▼
大棚之内形成了一个温室
温度、湿度、气体组成
都通过人为调控保持在最适宜的水平
避免了雨水、霜冻和低温的影响
新疆寒冷的劣势被减弱
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足的优势
却更加凸显
这让水果能积累更多糖分
口感比内地更好
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
峄城石榴、哈密瓜
以及无花果、夏特杏、扁桃
这些以品质著称的水果
都来自新疆
(和田的葡萄,摄影师@尚昌平)
▼
许多新的水果也得以引种至新疆
不仅1年内可以多次结果
还可以将收获期提早几周至几个月
大大提升了总体的产量
(在新疆乌鲁木齐建设兵团104团畜牧连温室大棚,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准备上市,图片来源@VCG)
▼
与新疆相比
青藏高原地区的环境更为恶劣
由于热量严重不足
大部分区域并不适宜果树生长
但是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
川西的理塘高原种起了草莓
(四川理塘高原草莓,摄影师@樊小喆)
▼
西藏的山南地区
种起了车厘子
(西藏山南车厘子种植大棚,摄影师@李珩)
▼
在拉萨的一些产业园区中
大棚升级为更加智能化的设备
全部立体化栽培
光、温、水、肥、土均由电脑控制
除了西瓜、苹果、梨、桃等传统水果
还种植出芒果、香蕉、莲雾等热带水果
(拉萨智昭净土产业园热带水果区中的智能化温室,摄影师@卢明文)
▼
当百果争鸣的果园
覆盖了中国最遥远的边疆
新疆的水果走向全国
丰富了全国人民的口味
青藏高原的水果则改善了
高原上以肉、青稞为主的饮食结构
这就是水果远征的意义
04
尾声
数百万年前
当我们的祖先
第一次被枝头的硕果吸引
水果
这种特殊的食物
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整个人类史
今天
我们历经70年
将中国变成了
世界上最大的果园
(湛江市徐闻县的菠萝田,摄影师@夏宇)
▼
硕果累累
(山东青州市王坟镇晾晒柿饼,摄影师@高兴建)
▼
堆积如山
(洮南黑水西瓜,摄影师@邱会宁)
▼
金黄满屋
(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九间店村果农在分拣白柚,图片源自@VCG)
▼
中国也因此成为
世界第一大水果消费国
食谱中的水果比例
从建国时人均水果占有量仅3千克
到如今人均占有量高达184千克
(需要说明的是:水果生产运输各环节的损耗也大,非直接食用部分也占一定比例,所以实际人均消费量会比占有量要低。下图为浙江义乌果品消费市场,前来购买水果的市民络绎不绝,图片源自@VCG)
▼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当注意到
中国的水果产业离现代化仍有距离
只有通过科技进步
改良品质、提升产量
不断平抑成本
14亿人民才能持续从水果中
汲取幸福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的果园
一个产量巨大、百果争鸣的大果园
(吉林瓜农,摄影师@邱会宁)
▼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https://data.stats.gov.cn
2.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3. 武婕,《中国水果市场展望2019-202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4. 吴敬学等,《中国西瓜产业经济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 沈隽等,《中国果树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6. 赵政阳等,《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陕西科学技出版社,2015
7. 邓秀新等,《果树育种40年回顾与展望》,果树学报,2019
8. 邓秀新等,《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农学学报,2018
9. 张娜,《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探讨》,农村水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