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房地产业务,开始了。
图片来源:图虫
神火股份打响抛售房地产第一枪!
7月25日,A股上市公司“神火股份”发布公告:
拟向控股股东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所持河南神火光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7.99%股权。
公告表示,为调整、优化资产结构、聚焦煤电铝主业,“彻底剥离房地产”。
可以说,神火股份,打响了今年涉足房地产业务企业抛售房产业务第一枪。
正如神火股份公告中所说,抛弃房地产,是为了消除再融资障碍,实属“无奈之举”。
融资难,成为了悬在房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何况,A股还有一大波与房地产擦边关系的公司,如今不得不到了“抛售”的时候了。卖房、卖商铺、卖股权……
因为,只要与房业务相关,融资之路就显得异常艰难!
复利姐再为你举个栗子:
今年3月份,上市公司深康佳拟向深圳华侨城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过30亿,
结果因为其子公司业务涉足房地产,而被监管机构要求补充说明募资用途。
可见,这些边缘“涉房企业”,一旦再与地产有啥关系,在股市中融资会有多么艰难。
忙于“去地产化的”不止他们,还有正牌房企
联想起这两年来一些标志性典型事件,不得不感叹:
光景好的时候,一窝蜂来做地产,不好年景的时候,跑的比谁都快啊。
1) 近几年来,万科、保利、时代、龙湖地产等房企频繁寻求改名,以淡化房地产业务。
除了保利、万科外,在2018年更名的房企还有:
1、龙湖地产——龙湖地产自2018年6月12日起公司中文双重外文名称则已由“龙湖地产有限公司”更改为“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彰显更名背后“空间即服务”的商业蓝图。
2、合景泰富地产——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由“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力做大做强地产板块的基础上加快多元化业务布局。
3、时代地产——时代地产发布公告,全名变更为“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变更为“时代中国”。
与此同时,公司的业务也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向城市发展服务商进行战略升级。
4、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更名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达商管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
5、朗诗绿色地产——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将采用“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为中文第二名称。
明确业务已从传统地产开发延伸至长租公寓、养老服务、绿色建筑设计、物业服务、装饰、地产金融等业务领域。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房企在淡化房地产业务,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与房地产划清界限。
大量债务到期,房地产“不好混”了
除了在股市,监管层也不断在收紧房企的海外发债。
2019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和国家发改委接连发文,收紧房地产信托融资和海外发债。
据申万宏源统计,年内我国房企境外融资破3000亿元,可谓井喷。
但境外发债这一通道,已逐渐被关闭。
据国家发改委7月12日发布的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
也就是说,未来可以进行境外发债的房企必须满足“存在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这一要求,对其他房企而言,海外发债的渠道被关闭。
融资收紧的背后,是房企大批即将要到期的债务。
看到了吗,15%发债的也大有人在!
据恒大研究院报告,截至2018年底,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负债余额20.3万亿,很大部分将在2019-2021年集中到期。
总结
无论是涉房企业剥离、抛弃房地产业务,还是寻求改名、淡化房地产业务,都在告诉我们两件事:
1、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有观点认为,如果贸易摩擦在短期内不能解决,房地产仍然是稳住经济局势的重要力量。对于这种观点,我不可置否。
但复利姐认为,经济对地产的依赖度会逐渐降下来。
当前种种金融政策收紧、去地产化,是正确的一步,但很有难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改革需要的是锐气、是勇气。
从管理层调控楼市以及提速5G、提速科创板的决心来看。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正逐年转向实体经济驱动、科技创新驱动的道路上来。
2、依靠炒房暴富的时代结束了。
虽然,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仍在进行,各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随着不断涌入的人口仍会催涨房价,但大涨与暴涨渐行渐远。
中心城市的房子可以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却再也实现不了投机者一夜暴富的梦。
现在,正是刮骨疗伤的时候,也恰是考验,中国经济能否彻底摆脱房地产依赖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