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将至?20天9次中强震威胁中美日人口稠密区

2019过去了半年,地球开启震动模式。不仅政治经济震感强烈,地平线上的真实震感也一样强烈。

自“独立日”始,美国加州强震3连,最高7.1级,3天之内发生地震4700多次。

作为宗教立国的国家,美国人有一种末世情愫。很快,著名的“圣安德鲁斯断裂带末世大地震”传言就重出江湖,人们在不停的余震中忧心忡忡。

关于南加州将会爆发一次大型地震从不只是流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者在顶级科学杂志《Nature》上曾发表一篇论文,认为这场无法被预估的灾难一定会来临。






近一个月,环太平洋摇动个不停。

对末世地震的口头溯源被暂时锁定到6月17日四川宜宾长宁6.0级地震。

从中国四川省、日本山形县到美国加州,5级以上地震频频光顾人口密集区。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发生5级以上地震9次。

中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20世纪以来,中国有55万人死于地震,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滚滚热浪席卷,全球气候异常,接连发生的大地震,让地球这一切的不安宁仿佛只是开始。

就在美国人对加州是否会变成海洋忧心如焚的时候,美国地震局不知道是在解忧还是添乱的解释了这么一句,沉入海洋绝对不会,但是旧金山和洛杉矶倒是有可能成为邻居。

隐隐中,人们会想起美国科幻作家斯文奇说的那句话:“这不是末世,这像末世彩排。”


01



2019年7月4日,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发生5.6级地震。

专家说,这是6月17日长宁地震的一次比较大的余震。

半个多月以来,四川人早已习惯了吃着饭、打着麻将、睡在床上时,大地不时晃一下。地震局说,总共晃了225次。

同日,隔着太平洋对望的加州也像是约好一样发生6级以上强震,搅得太平洋巨浪奔腾,东西半球不得安宁。

5日,加州迎来了一次20年来最强地震。比中国长宁地震平均每天10次的地震频率更狠的是,加州3天震了4700次,平均每分钟1次。

因为强震和天气高温可能引发闪电和野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3天后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







加州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层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圣安德鲁斯断裂带上。早在旧金山大地震之后不久,就有学者研究得出这个断裂带一路向南,深入加州腹地。

然而神奇的是,这个断裂带的中段和北端在近代时不时地震几下,敲打美国人的警惕心。唯独南段,整个断裂带上人口最为密集也是最为繁荣的南加州地区,在近几百年来如同一个闷葫芦,安静得让美国人放不下心来。

已经发生的几次地震,都幸运地终结在了沙漠无人区。可是谁也不知道属于富庶的南加州的命运什么时候到来。彼时棕榈泉、旧金山、洛杉矶等坐落于此的大都市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忧心忡忡的美国人甚至早就拍了《末日崩塌》这部电影来幻想在爆发了里氏9.6级的大地震的加州和灾难争分夺秒的场景。

美国人的担心,其实也不无道理。回到环太平洋断裂带的左侧,一场地震导致城市一夜倾覆、经济大受打击的例子不在少数。

去年9月,印尼中苏拉威西省栋加拉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和引发的海啸造成2000多人死亡。7日晚又发生6.8级大地震。

去年的日本北海道地震引发泥石流,导致将近300万住宅停电,200架航班被取消。更为打击的是,地震及其衍生灾害导致日本游客人数五年多来首次下降。



在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6.2级地震之后,BBC曾经通过谷歌街景做了对比图,昔日的城市风光荡然无存,望眼过去全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




02

极端气候常被传说是大震千兆,偏偏今年就遭遇罕见全球高温,这是否意味着危险将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研究员早在2010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1900年至今100多年间的地震发生数据,可以得出全球进入地震多发期的结论。

地震多发期、地质活动期并不是地理活动异常的概念。所幸的是,地震的发生并不是完全的随机的,它有一套有迹可循的规律和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

CNN曾统计过2001-2015年间发生的地震,基本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几乎很少有例外。作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几乎80%的地震都发生在此。

GIF 来源:CNN 链接:https://weibo.com/tv/v/HCm46Bp3O?fid=1034:4391412590929095

可以说,地震带和城市带简直是亲密无间,割舍不开。

板块的断裂地带,往往是这个世界景色最为奇特瑰丽的地方,高耸入云的山脉和深不见底的海沟都在这里诞生。

但是最为美丽的地方,却总是蕴含着涌动的暗流。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不仅诞生了都市,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动的危机。

在短短几百年之前,城市还没有那么繁华,人口还没有那么集中,地震和普通的自然灾害没有什么两样。城市化快速发展之后,人口密集程度大大提高,地震一跃成为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致灾因子。

据联合国的统计,1988年到2007年间,超过49.5万人死于地震,约30亿人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更是在其最新的数据手册《2018年世界城市》中警告说,全世界近五分之三的城市至少有50万居民面临高风险自然灾害。

而城市地区占世界经济产出的70 %至80 %,是55 %人口的家园。如此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意味着,如果灾害袭击城市,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加昂贵和致命。

人类甚至在此发展了一门新的学科——地震灾害经济学,从1906年旧金山地震开始,由美国地理学者考克斯首先用以研究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后果。而后又有保险公司根据人们的危机意识开设地震保单业务。

那么世界上,最常遭殃的地方是哪里呢?

大多数人会觉得是中国和日本。严格来说,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因为多数地震发生在环岛的海洋周围,造成的财产损失相对而言比较有限。


图源:USGS

而多发生大陆强震的中国,遭受的损失就更为惨重。

华夏大地纵横交错,地震带分布密集。根据《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统计,曾经发生过等效6.5级以上近源地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东南沿海、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大多城市都对应在了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并且不乏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源:中国国家地理



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数据,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减缓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确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事。


03

我家就在断裂带上,怎么办?

其实,全球每天正在发生的地震不计其数,只是人类并不会有明显的震感。

根据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相当于一天中就会发生万余次地震。只是其中绝大多数地震是里氏3级以下的小地震,加之地震波传播范围之广,震感不明显,只有灵敏的地震仪才能够观测到。



来源:USGS



和普通的天气变化不同,地震尤其让人们操心的是:不震不要紧,一震就要人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震。

尽管人类走过了六千多年,甚至要迎来下一次科技革命,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还是束手无策。

“上天”的飞天之梦在百年前成为现实,大气的样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入地”仍然无门,埋藏在泥土沙砾之下的深层的世界,我们不得而知。

地震预测不仅难在能否预测,还在于能否预报。

预测的结果如果要发布,影响的终端就是万千户。不合适的预报带来的影响参见四川松潘地震时,提前三个月发布预测后产生的一系列乱象。有村落61人连续四日聚集,念咒发功,最后集体投水。

地震难以预报,不代表防震不可实现。比起坐等地震,我们可以提前预备,保证致命一击来临时,我们不是毫无防备的。

在这一点上,反面例子是意大利,正面例子是日本。

意大利在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常有地震,但防灾工作被指严重不足。城区里危楼林立,还有许多中世纪的建筑没有得到保护和更新,不时在地震中遭遇重创,连联合国都对这些文化瑰宝感到心疼,呼吁意大利强化对建筑物的安全标准。

一样是地震高发的国家,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不但如此,政府设立“防灾省”,建立起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十年如一日地向国民科普防震常识。

在上个世纪以来,日本只有世界观测史上观测得到的最高记录——9.0级宫城县海域地震时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一万人,其余都被控制在一万以下。

而在我国,根据有关的国家规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电厂、医院一类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都会特意避开这些活断层,并必须经过地震安全评估。现在大型住宅小区的兴建也开始考虑规避活断层的问题,并且这样的理念正在向一般的民居建设普及。

比起难以预测的大自然,个人的防灾意识以及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我们而言,是更可控的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