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名鼎鼎的华人商业巨子,李嘉诚这个名字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不过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地产商人上面。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不再是单纯的地产商,旗下集团主要有地产、零售、能源以及通讯、基建五大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业务目前在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知名零售巨头屈臣氏也是他旗下的。据悉,该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共经营着全球超1.2万间门店,产品涵盖保健、美容、化妆品以及日用等产品。
屈臣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28年,其前身是广州大药房,后来搬迁到香港,才正式有了“屈臣氏”这个名字。到1886年的时候,该公司不再单纯经营药品、汽水,还售卖化妆品、相机等物,已然成为一家百货商店。
19世纪末,屈臣氏在香港拥有超三十家门店,此后数十年一直保持着这个不算大的规模。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这家公司被和记黄埔收购,而李嘉诚收购了和记黄埔,屈臣氏也归于了李氏家族。在这之后,企业才得以快速发展。
1989年,屈臣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就迅速抢占美容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发展非常顺利。与此同时,它通过收购全球各地的连锁企业的策略,在国际市场上也突飞猛进。李嘉诚曾在2014年的时候,想让屈臣氏独立上市,当时的估值便高达3000亿港元。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到目前为止它仍未上市。
不过在之后两年时间里,屈臣氏开始走下坡路,业绩出现负增长。据悉,当时在国内市场的总销售额下降了5.1%。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公司进行了实体店面扩增的市场策略,不过遗憾的是,这种策略并没有产生积极影响,销售额依旧在继续下降。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观念,他们开始追求时尚有个性的海外产品,同时对屈臣氏的主动推销也产生了反感心里。近年来,资生堂、自然堂等化妆品连锁店在国内迅速崛起,冲击了屈臣氏的市场份额。
为此,屈臣氏开始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从以利润率为主导的方式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新概念模式。与此同时,公司也及时跟上互联网时代,推出了莴笋应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网上购物服务。并入驻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加大线上布局力度,扭转了业绩下滑的颓势。
今年3月,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发布了2018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屈臣氏去年实现销售1689.91亿港元(约合1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保持了平稳增长。这些年来年屈臣氏良好的资金流及稳定的利润来源,为李嘉诚征战全球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虽然在所有板块中,屈臣氏不是最赚钱的业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一直是李嘉诚手中握住的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