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11月25—26日两天,中国相声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德云社当家人郭德纲、于谦,携一众弟子来到了伦敦和曼城,献上了中国传统相声的英国“处女秀”。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开在异国他乡的演出,竟然现场气氛火爆,全场座无虚席。
这也是中国相声史上百余年来,第一次在英国上演,并且第一次登台世界著名脱口秀剧场——汉默史密斯阿波罗剧场。
首演结束后,郭德纲颇为自豪地发布了一条微博,称这是一场值得纪念的“破冰之旅”,意义非凡。
身处英国的德云社粉丝们,真真地体会了一把“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惊喜。
从郭德纲晒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场英国相声专场并没有因为是在异国他乡举办而“人烟稀少”。
相反,整个会场内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地坐满了“钢丝”(郭德纲的粉丝团昵称)。
观察者网的小伙伴@一只竹子 目前正在英国游学,25日晚她也前往伦敦阿波罗剧场,观看了这场中国相声“走出国门”的英国首秀。
刚刚走进剧院,竹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整个剧院门前都挤满了人,蛇形的队伍绕了足足有五、六圈。
现场图由@一只竹子 提供 下同
长龙一般的队伍,一直排到路口拐弯处的小巷里。
大家在黑漆漆的街道里等待入场,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一直到演出即将开始,场外仍拥堵着大批观众没来得及入场,竹子和好友也花了近15分钟才按序进场入席。
现场观众几乎都是在英华人,年轻人占了多数,“德云女/男孩”(德云社粉丝昵称)还真是遍布全球。
异国他乡能够欣赏到来自祖国的文艺表演,让他们兴奋不已。
伦敦那场整整3个半小时的演出,其实不算完美。
虽有郭德纲和于谦两位掌门人实力撑台,但徒弟组却表现得有些差强人意。
演出内容许多都是已经讲过多次或是网络段子痕迹明显的老梗,甚至还出现了接不住包袱的情况。
但可能因为身处他国,还能够见到久违又熟悉的中国相声表演,在场观众们都表现了足够的宽容,只是开玩笑起哄道“下去!退票!”
竹子身旁坐着的两位北方观众,全程投入演出,手里还不断盘着两颗核桃。竹子表示,“真的太硬核了!”
“好!吁……”一声声叫好和拍腿声,台上说一句,底下接一句,观众们嬉笑怒骂,还会来回走动买些零食饮料。
整个现场环境轻松,不似严肃的剧院,如此特有的接地气景象,让人亲切得像是回到了北京大栅栏的德云社小园子,仿佛又见那高高的戏台子,甚是熟悉,也甚是想念。
不算是郭德纲的忠实粉丝,原本只是觉得机会难得才前去观看的竹子,也被现场的热闹气氛感染到。
“看现场和看网上视频真的很不一样,更不要说这还是在英国看中国相声,给在英华人带来的感触真的很深。”
在英国看相声的中国网友大多心情激动
在英国能够看上一场中国相声,除了让海外游子浓浓的乡愁得到安慰,看到瑰丽伟大的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也能熠熠生辉,更多的网友则是感到骄傲与自豪。
早在今年6月份,人民网、新华网就曾预告中国相声英国首演,并称将中国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带到英国传奇剧场,是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相声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更有网友在见到英国首演爆火后,将这场演出,比作是1949年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美国首演盛况的再现。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心态是“自嗨”。
所谓的世界巡演英国首秀,其实还是用中文讲相声给中国人听,只是地理位置发生了改变,文化内容的实质并未在国际社会传播。
这场演出的火爆只能说明在英华人众多,美化成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未免有些“圈地自萌”?
再者说,相声能不能在国外开枝散叶,也让网友们捏了把汗。
相声不像京剧、小品,即便外国人听不懂意思,也能从唱腔、曲调、肢体语言上进行侧面赏析。
相声讲究的是语言艺术,有意思的相声段子注重埋包袱和节奏把控,可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双重差异,中国相声想要国际化着实不容易。
然而,更多的网友提出反驳。他们认为近两年不断强调的文化自信,并不是指要刻意与国际接轨迎合国际社会。
而是通过向世界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兴趣。
虽说目前的中国相声走出国门实际上还是在给自己人表演,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外宣传?
纽约时报曾有一篇报道,就以郭德纲的德云社为中心,介绍中国相声发展历程的起承转合,探讨中国的相声文化。
郭德纲曾经在受访中提到,在国外演出时,经常有些外国人,听不懂中文也要来凑热闹。
虽然他们基本听不懂,可居然也能乐得前仰后合。
这次英国首秀的新闻发布会上,郭德纲直言:“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自信的东西之一,有自信就能走出去,因为我们有真东西。”
让在外的华人能够一解乡愁、感念情怀,让喜爱中华文化的国外友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认识并认可中国传统文化,这应该才是这些“在外打拼”的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责任使命和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