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明星经纪业20年:一直在阵痛 从未被理解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穴头”,到面面俱到的“保姆”,再到综合性经纪公司,经纪行业一直在随着影视市场的发展而进化,并在时代更迭中经历着自己的阵痛。


从“保姆”到“公司”,艺人经纪相爱相杀

上世纪90年代末《还珠格格》的火爆,把赵薇、林心如、范冰冰等人一举推上明星宝座。年轻俊美的演员,身后伴随着强大的国民认知度,商业价值不必多说。很多人认为,正是“还珠”热潮为内地影市市场送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明星”。



《还珠格格》

早期明星主要是靠自己或亲朋好友来帮忙谈合作,或者一个经纪人带几个人的“小作坊”,类似80年代帮助明星演出走穴的“穴头”。但这样的模式并未持续太久,两三年的时间就开始向公司转型。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型经纪公司,首当其冲的当属影视制作出身的华谊,公司鼎盛时期号称“拥有影视行业一半的艺人”。“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做了港台那边二十年的事。”喜天影视副总经理张帆总结到。但在他来看,尽管当时的经纪行业在迈向现代公司体系,但并没人懂“经纪”到底是怎么回事,仍然停留在提供服务和洽谈的层面。

这一时期的经纪人手握大权,集接戏、形象、宣传、品牌客户等多功能于一身,艺人能走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经纪人本事有多大。经纪人对艺人从生活到工作全方位介入,艺人对经纪人十分依赖,以至于出现了王京花携几十位艺人集体出走的事件。

这种“保姆型”的管理对于经纪人和艺人来说都是挑战。要求一个经纪人所有事物一肩挑是不现实的,一旦艺人的发展速度快于经纪人,公司无法为艺人提供更好的平台,出去自立门户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于是到了2010年前后,以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一线明星为代表的大批艺人出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但是翻身做老板,只是看上去很美。


自立门户做老板,明星未必玩得转



明星工作室让艺人的话语权最大化,自己做老板看似受益大,但仍面临着许多潜在问题。在张帆来看,艺人自己做老板,主要的受困于“判断力”:“一个人的判断力无法超过一个团队的判断力。有可能今天有导演说帮忙演个戏,抹不开面子就演了。但是这个戏好吗?不一定。一个艺人每年的工作时期就一点,是容不允许浪费的。一定是在最短的时间抓住最好的项目以及最好的机会。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话就会有失误。这些失误看似影响不大,三个月或者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对后续的影响还是有的。”

在资深业内人士来看,一个艺人出事了,这个工作室就完了。但像大的经纪公司,无论是喜天、壹心还是像泰洋川禾等等,几十名的艺人储备会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喜天旗下目前有近五十位艺人,年龄跨度涵盖60后到00后,泰洋川禾除了艺人经纪业务,还包括以papi酱为代表的MCN机构。



范冰冰工作室

以喜天为代表的综合性经纪公司诞生于2010年前后。他们摒弃了以往经纪人独揽大权的经纪模式,把经纪业务切割细化,公司的运作像车间流水线,星探、培训、宣传、影视、时尚等各司其职。以公司制度的优势代替“人治”,效率更高,更加专业。近几年来势凶猛的壹心娱乐甚至舍弃了“旗下艺人”概念,双方成为合作伙伴关系。

综合性经纪公司的专业化和高效率是艺人工作室很难企及的。于是出走热潮之后很多艺人选择回归,与经纪公司继续合作。“经纪公司是一个特别细化的、特别专业的活儿。让一个艺人红起来,我觉得中国有50%的公司都能做得到;但让艺人一直在这个位置上不断地发展是非常难的。让他能维持住这个位置,其实这个工作量远比把他推出来要大得很多。”张帆说。

尽管经纪行业在走向专业化,但大多数人对于经纪人仍停留在“保姆”时期,存在着不少误解和猎奇。受多位污点艺人事件的影响,相关经纪公司在网络上成为网友情绪宣泄的对象。经纪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明星,明星的价值跟他的个人生活个人品格都会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行业,这种隐形的风险一直都存在。多位经纪人都无奈地表示,“明星是成年人,公司不可能24小时有人跟着,艺人私下的很多东西其实经纪公司也不是了解的那么清楚。”


电视式微网络称王,“出圈”成为新课题

2013年,《纸牌屋》的出现带来了“网剧”概念,并把Netflix推到了世界第一流媒体平台的宝座。正在迅猛发展中的内地市场也火速跟上,从《屌丝男士》到《太子妃升职记》,再到《白夜追凶》、《延禧攻略》,短短几年间网剧在精品化、专业化的路上一路高歌,传统电视台和电视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2018年国产电视剧仅有194部,为10年来最低,距离传统电视剧年产四五百部的体量相去甚远。而网剧,从2009年的2部视频网站自制剧,到2014年的50部,在2018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52部。去年爆款剧《镇魂》《延禧攻略》都是网络独播剧。

平台媒介的迭代,也深刻地影响着经纪行业。在电视台时代,左右明星艺人商业价值的是“国民度”,必须走进主流视野、被更多观众熟悉,才会有更好的资源和发展。但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自媒体和网红文化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是IP。经纪公司对艺人的选择发生了变化。



张天爱

拿喜天影视举例,喜天主打的就是国民演员,早期代表艺人如海清、吴秀波走的都是国民路线。但在2015年却把“画风不同”的张天爱纳入旗下——张天爱并非科班出身,在三大影视院校占比八九成以上的喜天是个异类;更重要的是张天爱出身网剧、靠网生内容走红,成长模式并没有先例可借鉴。作为老牌经纪公司,喜天随后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把张天爱顺利地“过度”成国民艺人,在电影、电视剧、网剧方面全面开花,成功走出网生圈层。

李光洁

另一个例子是李光洁。跟张天爱相反,李光洁中戏表演系毕业,是个传统的电视剧演员,早期接拍的作品也都是《走向共和》、《记忆的证明》等标准的电视剧题材,“出圈”对于他来说是要走向网生内容。于是这两年可以看到他玩起“TF老boys”的梗,留长发主演网剧《悍城》,在“叔圈101”获得一席之地。但这样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对他发展路线的推倒重塑,在《和平饭店》、《林海雪原》等“传统”项目仍在继续。

内地经纪行业二十年,自身经历了四五次比较大的改革和发展。挑战不仅来自自身,平台媒介的更替也带来了新的玩法。在过去五年,整个市场也曾被热钱和数据裹挟,“小鲜肉+大IP=烂剧”横行。张帆坦言,但经此一役反而坚信唯有演员才能长久:“喜天有个口号,我们不只造就明星。明星是附加值,做明星容易做演员难。你首先是个好演员,你才能通过公司的能力成为明星。”


给明星做经纪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年薪百万?

和明星谈恋爱?



粉丝眼中,明星经纪人是离他们心中的“白月光”最近的人,近到可以规划出明星的每一个“下一步”:是在大屏幕上接受赞美,还是在真人秀里就地圈粉。

路人眼中,这份职业则随着娱乐圈的舆论而不断坍塌。他们是操盘手,是领路人,甚至是明星“遭殃”背后的罪魁祸首,似乎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得有高瞻远瞩的魄力和八面玲珑的脸孔,才能在这个复杂的圈子里活下去。

那么,经纪人的生活,真的如节目中所说——“光鲜和重压并存吗”?他们所服务的产业,又真的如大众眼中那么“浑浊不堪”吗?我们采访到了几位正在/曾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聊了聊他们的职业生活和对娱乐圈的一些观察。

“相比于黑红,

更可怕的是被大众遗忘。”。”







蓓蓓

27岁,华南某娱乐公司在职经纪人

我入行差不多已经七年了,大大小小的风浪也都算经历过一遍。买过通稿,洗过白,解决过自家艺人的恋情危机,也在别家艺人“生死攸关”的时候踩过一脚。

我承认我不是什么好人,因为娱乐圈就不是什么太干净的地方,从艺人到我们,你进来了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虽然大家都不愿用心机、城府等词来形容自己,因为不好听,可你不聪明点,可能真的没法生存下去。

互联网上时常爆出的各种八卦虽然不好听,但有些在我们圈内其实早就人尽皆知了,大家都见怪不怪。比如某40岁女明星和20几岁的小鲜肉之间不清不楚,再比如前几年大火的系列综艺节目中某常驻嘉宾(男)的位置是和某高层(男)睡来的......emm,这种事,第一次听的时候会觉得猎奇,听多一点会觉得刷新世界观下限,再多一点可能也就麻木了,比如我现在,无论微博热搜上有什么新瓜我都兴味索然......

像什么某女明星“吃货”人设是装的、某某男明星因出轨让“好男人”人设毁于一旦之类的,我觉得大家在吃瓜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人设”一词如此被营销号诟病、被受众抵触,但明星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去经营?

理由很简单,因为相比于黑红,更可怕的是被大众遗忘。有一个哪怕会受到群嘲的人设,也总比大家提到你时发现毫无记忆点要好得多。

尽管今天的艺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但在流量红利的驱使下新人依旧层出不穷,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又一场无声的战役——老派艺人们一边奋力和大众的遗忘作斗争,一边还要和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瓜分路人短暂停留的目光。

新兴艺人们就更辛苦了,目前的造星体制充斥着流量至上的急功近利,想要在众声喧哗中分得一杯羹,他们在踏入这个圈子前唯一准备好的可能只有一张天生讨人喜欢的脸,对游戏规则一无所知......

这时候经纪人的角色就很关键了,搭档老艺人,我们的作用是照亮星体周围的云层,星体能发出多少光芒,有哪些部分可以被看见,哪些部分不能被看见全由我们决定。

助力新艺人的时候,我们又成了艺人打怪升级路上的关键NPC(编者注:意为助攻),恨不得手把手带他们闯出一片天。

入行这么多年,你如果让我用一句话形容这个圈子,我会觉得进娱乐圈就是一场豪赌,它会把一个人的野心和欲望放大,在这场赌博中很多人输掉的绝不仅仅是金钱或者时间,可能是整个人生。

所以我一直对那些无知但充满艳羡的人说,够胆再来。

“体重不到140斤的女生,

不够格做助理。”








橙子

25岁,前某二线艺人工作室执行经纪

过去,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追星女孩,做过站姐,操办过应援,我从高中起就幻想着将来能进入这个圈子,和喜欢的明星一起工作。

但苦于大学里没有和明星经纪百分百对口的专业,很多和我一样想要入行的女生多半都读了传媒。当时还不是“业界寒冬”,但工作也不好找,我原本都快要放弃做经纪人的念头准备考研了,结果大三那年暑假,有个团队在招跟组的助理,一个月2000多,需要整个暑假都在剧组里泡着,我头脑一热,就把考研的书一股脑都塞进了宿舍床底......

虽说从剧组回来时我整个人黑了一圈,也没见到什么明星,干的都是场记点外卖拿盒饭取快递的活,但在当时的我看来总归是拿到了入行通行证,傻乐了好一阵。

后来本科毕业,去了前公司,说是公司其实也就是某二线艺人的工作室,就十几个人的规模,当时觉得先沉下心好好干,等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就跳去自己喜欢明星的工作室,帮他谈资源,聊合作。

我当时的心态其实是很多追星女孩的缩影,觉得如果能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一起工作,就和普通粉丝有了区别,有一种参与了自己偶像人生的仪式感。

但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很多艺人对于团队内部员工的构成都是有要求的。

比如某流量型男艺人选择的助理或者团队露面的一般都是男性,他们在招聘时就会特别划出只考虑体重高于140斤的女生,别误会,这真的不是歧视,只是在为明星着想。

毕竟男明星也是人,也有日久生情的可能,况且很多卖“老公”或“男友”人设的男明星的(单身)女粉丝群体都非常极端,自家爱豆身边出现的任何女性都会成为她们的假想敌......别小瞧粉丝的力量,很多时候是能影响到明星未来发展的,这也是很多公司高层害怕发生的事情。毕竟“人设”这个东西,决定着一个明星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而吸引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星在市场中的价值。

而且很少有粉丝为偶像工作的先例,因为在公司高层眼里,粉丝的行为大多是不可控的,他们会为偶像做出诸多极其不理智的行为,所以想要来工作的人最好只把这当成一种职业,而非一种福利。

其次,以粉丝身份从事这行的另一个弊端在于:经纪人往往是最接近明星“真相”的那批人。所以很多时候,明星形象在我们心中坍塌的瞬间往往不是某爆发性事件,而是你不知不觉就发现,你曾经在荧幕上看到的TA和你亲眼所见的其实是两个人。有时会感叹,如果把演技用在拍戏上,奥斯卡都能拿好几回了吧?

正因如此,我现在已经放弃这个行业了,最近重又翻出当年压箱底的书,准备重新复习考研,因为我已不再是之前驱动着我入行的那位偶像的粉丝了。

“为了成为聚光灯下完美的人,

又有什么不能拿来透支?”








罗杰斯

22岁,某传媒公司艺人部实习生

做经纪人辛苦,做明星也挺辛苦的。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陪着大经纪带着公司的艺人去一个比赛类的综艺节目,当时晚上录制红毯就已经八点多了,本来我们都以为录完了真人秀就可以直接回酒店了,结果录完红毯之后直接开始录制第二天的彩排,搞到凌晨三四点钟。

我们家艺人睡了三小时起床拍宣传片,直接感冒了,下午发烧打点滴,晚上带着病录制,我到现在都记得TA当时上妆的时候,那个化妆老师说:“你脸挺白的,不用擦太多底妆。”

我心想,都病成那样了,能不白吗?

冬天光大腿、夏天穿棉袄这种反人类的事就不说了,拿吃这件事来说,明星真的很少有能吃饱饭的。

上过镜的人都知道屏幕的放大效果,普通人上镜基本都是胖子,明星想要在镜头前看起来瘦,就必须要在生活里活成一个“皮包骨”。黄瓜西红柿当正餐已经算好的了,更多的明星根本没有时间吃饭,胃病应该算是这个群体的职业病。

但为了成为荧幕聚光灯下“完美的人”,又有什么是不能拿来透支的呢?

“很多明星拿到的工资,

还没普通职业来得多。”




EVE

32岁,北京某传媒公司老总兼经纪人

抖音火了之后,我在高碑店那边开了个小传媒公司,开始发展艺人这块的业务,我们公司签的第一个艺人就是我带的,大概算是老总兼经纪人?

那个小朋友是我之前在抖音上发现的,那会儿他还没毕业,对练习生什么的完全不了解,我当时给他找了老师教他唱歌跳舞,之后送去一个挺火的选秀节目,结果不出所料,一轮游了......

比赛回来之后,团队里的人都在讨论,你说这个孩子现在到底算不算艺人?

我们当然希望他算是艺人,但受众不一定这么认为,因为大众眼里的明星基本都得是能叫得出名字的,但其实现在的国内市场艺人数量真的太多了,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还从来没被大众认识。

这个圈子里,大众对你的认可程度是可以被物化成金钱和价值的,你说再多的梦想,唱歌再好听,长得再好看,以艺人的身份发再多的宣传稿,在别人眼里,说得好听点你是个练习生,难听一点可能就是一小网红。

很多人觉得明星挣得多,光鲜亮丽,但真不是所有明星都能拿到所谓的天价片酬,像之前爆料的某大花上真人秀按分钟计费,算是特例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拿到的工资,甚至没有普通做正经职业的人多。

一如大众习惯用一线二线十八线来划分明星等级,其实这样的等级划分用在他们的收入上也同样make sense:整个娱乐圈可能只有2%的一线,5%的二线,剩下的93%,他们有着明星的身份,过的却是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有不少签了我们公司的小朋友发现赚不到钱,就放弃了,我们也不太会挽留,因为他们真的把明星赚钱想得太简单了,但没有考虑过,巨额收入背后需要付出的东西是什么,自己又是否负担得起。红和不红一字之差,中间可能隔着千军万马。

明星赚钱和普通人一样,你得努力。

但并不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有好结果,这是这个圈子的不公平,一如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听起来,

好像有点丧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