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砸5000亿搞“科技军备竞赛”,会如何影响中国?

随着美国宣布了规模空前、旨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版图的“星际之门计划”(Stargate Project),中美科技竞争态势正变得更加激烈。

该计划不仅将为美国在人工智能(AI)与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强力助推,也预示着全球产业链格局可能迎来新一轮重构。

基于白宫官网、OpenAI官方网站、欧洲人工智能联盟等美国与欧洲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以及美联社、《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网站的报道,同时对比历史上“星球大战计划”拉动军备竞赛的经验,本文从多个维度探讨这一计划对中美关系与世界科技生态的潜在影响,同时针对中国的应对提出部分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及关注中美科技博弈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星际之门计划”缘起与核心目标

“星际之门计划”是由OpenAI、软银、甲骨文(Oracle)等多家龙头企业联合发起,在未来四年内计划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全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根据美国白宫和美联社等多家欧美权威机构的披露,该项目得到了特朗普本人和美国政府高层的支持,甚至被称作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当的大规模研发工程。从全球产业链布局上来看,该项目的显著目标是巩固美国在AI与AGI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在关键技术节点上强化对外部竞争对手(主要是我国)的压制。



BBC报道截图



21日的白宫发布会上,特朗普总统表示:“这一重大投资是对美国潜力的强有力声明,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同一场合中表示:“这将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项目。它将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建立一个新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行业,并推动创新的边界。”他同时还提到,人工智能有潜力彻底改变医疗保健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5000亿美元的“天量”投入并非一次性完成,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在发布会上承诺:“今天,我自豪地承诺为这个项目投入5000亿美元。这是美国新时代的开始。”孙正义还补充说,软银将立即投入1000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四年内达到5000亿美元。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这种方式使该计划对科技生态的冲击犹如连绵不断的海浪,给国际竞争格局带来层层涟漪。

细察该计划的投资构成不难发现,除了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建设施外,大量资金将投向尖端AI芯片、算法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分析指出,“星际之门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首选在美国本土落地,旨在助力美国完成“再工业化”进程。同时,OpenAI与微软、英伟达等深度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算力平台的更新升级。这些举措紧密结合,使美国在未来的关键技术赛道上占据优势地位,不仅服务于经济发展,也被用于维护美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

新经济学家智库分析认为,应重视甲骨文公司的加入,该公司的加入将为该项目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和企业级解决方案支持,提高美国企业在全球信息流与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对美国人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甲骨文已经在得克萨斯州开始建设数据中心。”

综合各方信息,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星际之门计划”不仅是一个聚焦技术发展的项目,更在经济、政治与军事层面具有多重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形容为一场新的“科技军备竞赛”,在未来四年乃至更长期内,都将对全球的数据中心市场、AI研究方向以及人才流动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次彰显“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的典型实践;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我国,则意味着外部环境可能发生剧烈变化,进而影响本国科技发展的节奏与布局。特别是在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热门AI领域,美国可能通过持续的巨额投入和技术迭代,加深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并在国际科技合作体系中掌握更多主导权。


对比“星球大战计划”: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尽管“星际之门计划”与上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在技术领域侧重点不同,但二者都体现了美国以巨额投资来保持或扩大战略优势的相似逻辑。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首次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旨在开发一种能够拦截和摧毁来袭核导弹的防御系统。“星球大战计划”是以高技术导弹防御为核心,号称要在外太空建立激光和粒子束拦截系统,对抗前苏联的核打击能力。虽然该计划在技术层面未全部落地,却在宏大宣传和西方盟友的协同下,成功把苏联拖入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进一步消耗其经济实力。这一历史节点往往被视作是冷战后期美国在国际舞台取得优势的关键转折。



星球大战太空激光拦截概念

现如今,AI与AGI被视为21世纪的“新石油”,谁在这场竞赛中掌握核心技术与数据库规模,谁就能在经济及军事安全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美国正式在这一背景下发起了“星际之门计划”。

“星际之门计划”与“星球大战计划”最大的不同在于应用领域和影响范围:前者不仅着眼于军事安全,更广泛地涵盖产业升级、社会服务与全球经济。根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等智库的研究报告,AI技术的普及和聚变式发展,可能在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带来深远变革。

与当年的太空武器研发相比,AI的渗透程度更高、产业触角更广。一旦美国企业在AGI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球供应链、人才流向、高端制造都可能出现再平衡,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竞争对手施加无形压力。

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根据历史经验,类似“星球大战计划”这样的顶层项目常常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无论其最终成败如何,都能在国内外引发大规模跟进和竞赛。如今,当“星际之门计划”被美国政府正式立项并投入千亿美元时,也意味着潜在竞争对手必须重新评估自身的技术储备和资源投入。

中国作为全球AI研究的另一大热土,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环境变化:既要承担起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又要警惕国际舆论和供应链控制可能带来的掣肘。如何在这场全球科技竞逐中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成与败不仅对中国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更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以及全球科技竞争的未来格局。


“星际之门计划”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一方面,“星际之门计划”的实施必将带动全球AI市场的再洗牌,尤其是算力和芯片领域的供应链分配。

美国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及芯片设计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大规模投入会让相关企业的研发周期和创新速度显著加快。同时,美国还可能利用这一项目稳固其在操作系统、编程框架及AI生态链上的领先地位,从而提升对全球AI人才和学术资源的吸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恐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在对海量数据处理、高端服务器采购、先进芯片获取等环节,可能遭遇更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或合作壁垒。

另一方面,“星际之门计划”所宣扬的“再工业化”也意味着美国政府在工业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会投入更多关注。对于近年来崛起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在于,中国若能保持对核心技术的持续研发投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以及2025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为契机,加强与亚非拉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产业协同,也可能在智能制造新赛道上迅速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挑战在于,美国此举同时可能拉动其盟友加大对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和基础材料的管控,并在国际经贸谈判、技术标准制定中更显强势,中国企业若想进入高端市场,需要付出更多资源和成本应对合规和竞争难题。



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Old World Labs展区的机器人展示 资料图:新华社



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星际之门计划”不仅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对中国形成压力,也在人才和创新生态层面造成影响。

全球顶尖AI人才往往流动性更高,他们追求的不仅是薪酬与科研条件,更在意所在国家和机构能否持续提供庞大的算力支持、前沿研究环境和稳定的发展前景。如果美国通过该计划整合了微软、英伟达、OpenAI、甲骨文等多方资源,打造出多个世界级研发中心,那么全世界的顶级人才将更倾向于前往这些中心执教、科研或创业。此消彼长之下,中国在吸引国际高尖端人才时可能面临阻力,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需更大投入来维系人才队伍的规模与质量。



挑战、机遇与展望

面临“星际之门计划”引发的全球科技竞逐,中国需要在中长期层面审慎布局。

中国在5G、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高铁、基建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在GPT3出现之前,一度领先全球。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AI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指导。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如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通过“吴道”模型等成果,展现了在大规模语言模型研发上的实力。同时,根据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中国在AI专利申请数量上位居全球领先地位,显示出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这些成就为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