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一项价值10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计划,旨在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并拉动近期疲软的经济增长。这一措施正值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在选战期间扬言要对全部中国商品加征60%以上的巨额关税。
根据中国央视、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报道,财政部长蓝佛安在当天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北京用“隐性债务”来描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债券以及影子信贷。根据蓝佛安的说法,2023年底中国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他希望“政策协同发力后”能够在2028年前将地方隐性债务大幅降低到2.3万亿元人民币。
不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23年底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额已经高达60万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蓝佛安所说的14.3万亿,占当年GDP的47.6%。
降低债务风险
路透社在报道中分析指出,中国财长此次宣布的措施标志着北京不再像过去那样全面注资刺激经济来试图拉动复苏,而是尝试通过稳定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面临负债率过高、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许多公务员一直在遭遇减薪。同时,私营企业的债务也在累积,抑制了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动,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这场危机始于2021年的中国房地产崩盘,导致土地拍卖转让费大幅下滑,这也是各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此后地方政府的负债快速上升。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地方化债置换隐性债务,有望为地方政府大幅节约利息支出,因为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刺激力度不足
不过,瑞联银行(UBP)亚洲高级经济师卡萨诺瓦(Carlos Casanova)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估计,中国总共需要23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计划来降低未出售房产的库存,并偿还到期的地方隐性债务。卡萨诺瓦还指出,蓝佛安宣布的措施力度不足,“会让市场失望。”
上海安放私募基金的信用研究负责人黄雪峰也对路透社表示,这笔钱被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意味着不会创造新的工作,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会很直接。”
除了斥资10万亿元用于地方化债,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还表示要“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其中包括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目的是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另据中国央视报道,中国国务院还在同一天批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并将加大对贸易企业的扶持。这显然是对特朗普胜选后中美贸易冲突可能加剧的反应。由于特朗普在选战期间扬言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以上的关税,许多中国生产商感到不安,加速了产能向东南亚等地转移的进程,给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蒙上了阴影。
背景报道:中国推出10万亿天量化债计划 寄望拯救地方政府及拉动需求
8日举行的发布会发生在美国大选后的第三天。居中者为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陈岩Role,BBC中文记者
11月8日,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款中安排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兆)元。
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蓝佛安称,这意味着,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大大减轻化债压力。
中国寄望于该政策能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随着近年来楼市萎靡,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从去年开始已经低于到期偿还量,压力陡峭。多传出财政吃紧的新闻。
该政策的背景是,中国政府正在经济低迷之际竭力出台刺激举措。
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政府持续对经济进行刺激,但有节制,效果也不明显。直到今年9月底,中国似乎下定决心托举经济,从央行、证监会、住建部,再到发改委,接连召开发布会,用一连串的刺激政策,试图打消民众的疑虑。
不仅如此,央行推出了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刺激工具,允许银行贷款给企业,用以回购自己的股票,这与中国过去施政风格截然不同,此前中国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基础设施或者补贴制造业,而极力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随后几日,中国股市开启连涨模式,成交量连续打破纪录,楼市也出现回温迹象。但这种热潮也出现回退的迹象,有观点认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并没有真正转变。
于是,目光转向还未完全发力的财政政策,直到8日的记者会揭晓。
十万亿:债务置换而非洒钱
通过投资基建,中国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但也留下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图爲高铁南京站。
无论是蓝佛安口中的“十万亿”,还是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六万亿”,都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四万亿”计划。
实际上,两者的刺激计划有本质上区别。
当年的“四万亿”,大量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地铁等),以及补贴家电消费,以期拉动产业链上的企业活力,从而刺激整体经济。
此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离不开市、县级政府的“超前建设”,除了通过发行债券获取资金外,地方政府还成立城投公司,从银行等渠道融资,进行城市建设。城投公司的债务并未列入预算管理,但政府确是背后的实际债务人。这部分债务,称为隐形债务。
这部分债务没有被列入预算管理,逐渐累积下,开始失控。例如,贵州省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人民币10亿元,前任县委书记潘志立却疯狂举债投资打造大型景区和高尔夫球场,被免职时留下400亿债务,大部分债务年利息超过10%。这意味着独山县即使每年把所有财政收入用来还债,还不够偿还利息。
蓝佛安提到“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为14.3万亿”,可见隐形债务之巨。
此次所指的“十万亿”,实际上是把利率高、管理不透明的地方债务,置换成利率低、管理透明的政府债券,而非直接注入经济。
中国的分析团队银河宏观测算,城投债为本轮债务置换的主要对象,以腾出更多资源投入经济发展。若以每年2万亿债务置换规模计算,预计每年可至少增加地方政府用于非偿债的实际财政支出1万亿元,这部分资金无论是用于直接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或投资,均被寄望拉动有效需求的回升。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资金或可用于偿还企业账款,在配合其他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有望带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升。”
出台的时机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把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推高了15%。
本轮中国的刺激举措,格外受到关注的原因也被认爲包括美国大选——人大常委会推迟举行,恰好在大选结束后的第三天举行新闻发布会。
一些投资人和分析师认为,这显示中国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以便调整刺激方案。
特朗普在选战中表示,如果当选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他甚至说过要对某些进口车征收200%的税项。
中国担忧背后的逻辑是,特朗普誓言上台后增加关税,中国的出口份额将下降,而目前经济动力主要靠外贸拉动,为了不让经济失速,就要加大国内的财政支出,拉动经济。
“特朗普大获全胜,为中国的前景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关税威胁,”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哈利墨菲·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向BBC中文表示,特朗普上一任期与中国的贸易战把从中国进口平均关税推高近15%,这次的威胁更加严重。
“当然,当选总统后的言行可能会有所不同。提议的关税幅度可能是政治虚张声势,也可能是与美国贸易夥伴的谈判立场。不过,如果真的对中国和其他因中国贸易转移而受益的国家大幅提高关税,也不足为奇。”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