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是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准确预测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并预言中国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罗奇近年来对中国经济的预测转趋悲观,并且认为“香港已经玩完了”。中共建政75年之际,中国经济是繁华落尽还是仍有转机?《纵深视角》专访现任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的罗奇教授,请他从过去20多年来在中港两地的实地观察以及与历任中共高层领导人的第一手互动,深入剖析当今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探讨陷入“新冷战”的美中关系是否可能“破冰”?
习近平的“强国梦”到了“算总账”的梦醒时分?
中共官媒在中共建政75週年之际接连发布多组数据,强调中国从1949年的积弱贫困到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股市也在政府释出利多消息后,连续多日配合上演庆祝行情。不过《纽约时报》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过去缔造的经济奇蹟已经到了“算总账”的梦醒时分。华尔街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罗奇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习近平的‘中国梦’被解读为是要与美国竞争的一个口号, 但实际上‘中国梦’是为了振兴中国经济、重返19世纪初中国在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
拜登总统称他上任以来的种种措施,已令中国无法再超越美国。罗奇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在应对这些挑战后,仍然有可能在2030年代内与美国经济“趋同” 。
中国经济“三大症结”有解方?
罗奇在专访中将中国当前经济挑战分为短期或周期性问题和长期结构性问题。短期问题主要是房地产危机,而且这一危机仍在持续。他表达自己和许多人都认为当局的计划还不足以解除警报。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房地产危机得以在未来几年内解决。相较之下,中国经济长期问题更为严重。
罗奇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有三。首先是人口问题,即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并将持续到本世纪末。第二个问题是生产率增长乏力。当经济体的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时,就需要更高的生产力来拉动经济,但目前中国的生产力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因为在习近平的指示下,经济发展的重点回归低生产率的国营企业,使得民营企业受到很大压力,而它们长期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生产力来源。第三个结构性的问题则是众所周知的内部私人消费不足。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面临巨大的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但仍可能通过有力和创新的举措来克服。
中国央行九月底降息降准,并向金融市场注资一万亿人民币。中国股市三大股指在利多因素推动下迅速反弹,创下涨幅最高纪录,引发全球股市关注。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罗奇对此表示乐见,但也认为这对于提高生产力的效果不够显著。而中国人大作出的这个决定在由于公布之前并未公开征求社会的意见,引起中国公众强烈不满,时事评论员邓聿文更称此为中国的国家违约。
日本“失落的30年”与“安倍三箭”可为借鉴
罗奇以“日本失落的30年”作为借鉴,试图为中国的经济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他说:第一,避免资产泡沫,包括股市泡沫、科技网络泡沫,还是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最直接相关的房地产泡沫。第二,避免经济活动的债务强度,因为这最终会限制经济活动,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消费者,因为受制于偿还超额债务的负担,都无法为国内需求提供支持。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行动促进生产力增长。日本已故前任首相安倍晋三也曾采取过类似的做法。他的“安倍经济学”提出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主要反映了提高生产力的措施。而提高生产力在日本和中国同样艰难。
习近平手上有工具 问题是他是否有意愿?
被问到习近平是否有足够的工具落实他对中国提出的建议?罗奇坦言:“他有这些工具,但问题是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去使用这些工具。就以提高生产力为例,这个问题包括两个面向:一方面,经济权力从私营部门向国有企业转移,这对习近平来说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中国私营企业近四年来面临持续的压力,也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习近平如何看待赋予更多权力给那些崇尚自由市场精神、敢于冒险并且越来越富有的企业家?这件事现在似乎并不是习近平会支持的。他有这些工具,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做出很多强有力的改变并做出艰难的决定。但是他现在的理念全是意识形态主导,这让他无法做出许多人都希望看到的选择。”
“当事实改变 我的看法也改变”
罗奇今年稍早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香港已经玩完了”。这被看作是替香港写下墓誌铭。罗奇认为基于中国经济放缓和《港版国安法》等因素,曾经繁荣发展的香港已经结束。这篇文章引发广泛的关注与激烈的辩论。自中共前总理朱鎔基成立“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之后,连续24年到北京参加这项论坛的罗奇,今年首度没有机会发言。他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坦言过去被称为“中国大好友”的他,现在与北京和香港的好友关系似乎不再那麽融洽,但他强调自己是基于事实分析,并引用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名言:“当事实改变,我的看法也改变。”
“说好中国故事”不如说出真相
罗奇在专访中强调,无论哪个国家或制度,能够对权力说出真相至关重要。他说,“现在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他亲自要求必须‘说好中国故事’。换句话说,要么同意我,要么闭嘴。我想,这就是最后我在今年的论坛上被要求封口的原因。虽然我自己觉得,我也是努力在‘说好中国故事’,但我提出他们必须要先做的事,才能让中国重新变好。因为事实是中国现在并不好,但他们不想听我说这些。 ”
他强调,让不同观点人士噤声是行不通的,狭隘的政治思维和控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对谁都无益。
驳斥“中国崩溃论”
儘管调降了对中国的经济预测,但罗奇说自己从来都不是“中国危机论”的一员。与包括章家敦在内的许多西方学者不同。他认为儘管中国目前面临週期性与结构性的双重问题,中国未来并不会出现经济内爆或崩溃,
罗奇说,“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的、战略性的发展中经济体,仍然有很多经济增长的潜力。我也相信中国已经偏离之前稳健增长的轨道,而且需要进行许多方面的调整,以应对当前的房地产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生产力问题等结构性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正视以消费驱动的‘经济再平衡’。” 他相信中国如果能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并且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未来可能实现长时期的可持续增长。
“尼克松时刻”是否能为当前美中局势破冰?
罗奇认为当前美中两国之间的“虚假叙事交锋”(The Clash of False Narratives)以及他称之为“恐华症”(Sino-phobia)的负面情绪高涨。他不同意美国国会批评中国补贴绿能产品,封锁华为,以及国会众议院成立中共问题特设会委员会针对中国举行各种听证会。他认为这样的气氛使得贸易战演变成科技战,并进一步升级为新冷战,风险十分真实。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经表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既有改变国际政治的意图又有实力执行的国家。基于这样的认识,拜登政府提出“有管理的竞争”,以管理和护栏来降低美中爆发激烈冲突的风险。自从2020年以来,先是美国商务部对华为祭出多项禁令,以维护美国国家通信安全。近年来美国财长耶伦多次警告中国以低价外销绿能产品,扭曲了全球供应链。在立法部门,美国国会众议院2023年成立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关注中共对美国经济和安全造成的威胁。委员会首任主席,前威斯康星州众议员加拉格尔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指出,美国若一味寻求与中国接触,将使得中国更加咄咄逼人。现任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称中国是美国首要经济对手。
基于目前美国跨党派对中国的批评态度,罗奇认为大选后的美中关系才是关键。他建议新总统避免将“接触政策”当作负面词汇,美中两国也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通过“再接触政策”(Re-Engagement)来化解冲突。
罗奇日前撰文寄望美中关系在选后迎来新的“尼克松时刻”。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罗奇认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沃尔兹的中国经验可能影响哈里斯。如果当选,可能和当年尼克松一样到中国展开破冰之旅。
“以竞争主导” v.s. “再接触”
然而,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近日表示,当今的美中关系已超越90年代的接触阶段,“进入了一个以竞争为主导范式的新时期”。他指出,尽管有人呼吁回归过去的接触政策,但当前的美中关系更强调竞争,且这种竞争应保持稳定而非走向冲突。为此,美国正在努力建立对话机制,并与盟友和合作伙伴进行磋商合作,以确保竞争不会演变为对抗。
基辛格中心美中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也对“尼克松式”破冰之旅的提议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由美国主动对华展开破冰行动并不符合国家利益,中国同样有责任改善双边关系。他指出,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试图输出其模式,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而美国作为这一秩序的捍卫者,无法对此妥协,因此目前没有开启破冰的条件和必要性。
建议成立“美中秘书处”
罗奇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近期访华和拜登政府其他外交行动表示欣慰,但他强调个人外交不足改善美中关系,还需建立制度化机构。他提议设立常设性质的“美中秘书处”(US-China Secretariat)以持续处理广泛议题,从贸易、技术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并通过美中专业团队提供持续的政策建议。他认为,只有结合个人外交与制度化的机构,才能为美中关系带来长期的稳定与突破。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