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在于,马斯克想造人,而不是机器。
“就算我明天被外星人绑架,特斯拉也会解决自动驾驶问题。但我不知道特斯拉怎么在 Optimus 上赢。” 今年 4 月的财报会上,马斯克给出他该拿 500 亿美元薪酬的一个理由。
一位接触过特斯拉团队的人告诉我们,在马斯克说这番话前不久,他就要求人形机器人团队在今年内拿出有意义的突破——让机器人能上产线完成部分工作,如果达不到就进一步裁员,“团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得知,Optimus 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生产数百台,但还不到可以上产线工作的状态,目前只能用来采集数据、测试不同的设计方案。
这个 2021 年开始推进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与特斯拉开发其他产品的逻辑截然相反。造车,特斯拉从高利润的电动跑车 Roadster 起步,逐步提升生产效率,造出便宜的 Model 3。自动驾驶也是从低到高,边卖边提升。
而在人形机器人上,马斯克要一步到位,量产就得是终极形态:成本低到 2 万美元以内——低于一个美国蓝领的年收入;但足够智能,能替代一部分工人的工作。
过去 3 年,马斯克公开场合中谈论 Optimus 的次数迅速追上自动驾驶、Robotaxi,将其视为撑起特斯拉估值的希望,“如果我们拥有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能根据要求执行任务,生产力会大幅提高,经济增长就不存在限制。”
中国的股市已经炒作了几轮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概念股,但马斯克的宏伟故事并没有怎么提振特斯拉的股价。从 2022 年的高点以来,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跌掉近 40%。
特斯拉机器人团队面前的挑战是,一步到位造出像人一般行动的机器人基本不可能。目前他们只能采取一些工程上的妥协,可能针对特定的工作场景,比如拧螺丝,专门训练模型,让人形机器人先发挥一部分作用。至于妥协的结果马斯克能不能接受,还不得而知。
最大的困难:造人,而不是造人形机械装置
根据《马斯克传》,2021 年初,马斯克在特斯拉高管会上播放了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 Atlas 的视频,画面中人形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灵活完成高难度动作。他告诉参会的高管,“不管你喜不喜欢,人形机器人都会出现。我们应该入局。”
他的目标很明确:必须是一款人形,并且体态和人一样的机器人,而不是波士顿动力公司或其他公司造的四条腿或者带轮子的机械装置。而且机器人得像人一样以视觉观察学习,学会用手完成工作,而不是像波士顿动力或者传统的机械臂公司那样,让工程师预先输入每一行工作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