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特预定将于两周内会面、中美贸易争端出现缓解窗口之际,中国内部的理性声音,开始反思中方前阶段的应付贸易战措施。其中,当年一手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前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罕有地严厉批评中国当局,直指中国政府拿大豆"开刀"反击美国是不智。只要拆解当前中国粮食供需形势,严词背后,不无道理。
已退休多年的龙永图,曾任中国外经贸部(商务部前身)副部长,兼任中方首席谈判代表,在推动中国加入WTO,担当非常重要角色。
龙永图:农产品应该是最后手段
根据法新社报道,龙永图日前在内地财新传媒举办的企业论坛上,罕有地批评现届中国当局应对贸易战手法。他未指名道姓地说,中方"想得不够彻底",在贸易战之初就报复美国豆农是"不智"之举。
龙永图直指,"农产品在贸易中是非常敏感的,大豆也非常敏感;我们应该避免针对农产品,这应该是最后手段,但我们从一开始就针对豆农"。
他还似乎语带抱怨地透露,"我希望在反击的时候,能够避开农产品",永远不要碰。他今年夏天在中美贸易战开打前,曾向政府表达过这种意见。但最终的结果,是中方对大豆加徴了25%关税。
曾参与推动中国搭上全球化快车、让中国赢得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外经贸领域"大老"的龙永图,此言有其道理。
巴西就算丰收 难立即取代美国大豆
中国对大豆有刚性需求。中方对美国大豆征税,变相把美豆输华的窗口关闭后,大概只有两种方法应对影响,一是从其他国家增加进口,二是国内增产,但观乎实际情况,两者皆有实质困难。
在增拓进口源方面,尽管内地媒体不断有报道指,巴西今年有望大豆丰收,有望弥补缺口,让中国不再依赖美豆。
但综合机构数据反映,中国一年大豆消费量超过1.1亿吨,扣除自己种植,全年需要进口的数量达9600万吨以上。
而巴西每年大豆产量大约为1.17亿吨左右、与美国相若,另一产豆大国阿根廷的年产量则约五千多万吨;即是说,巴西和阿根廷要把收成的三份二大豆运到中国,才能满足中国需求。
但实际上,全球对大豆都有需求,巴西、阿根廷不可能只供应中国;且两国与中国以外国家的大豆供应协议,许多是一早已签好,不可能随意毁约,把大豆改卖给中国。因此,中国实际面对的"缺豆"难题不可小看。
三大因素 中国"粮食靠自己"谈何用容易
至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粮食"靠自己",其实亦有极大难度,《华尔街日报》昨天刊载文章直指,中国要扩大农业产量,有重重困难,其中主要有三:
1、中国要增加农产,就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但此举却不利就业,这种改革阻力一直很大。
2、中国政府仍保留土地所有权,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使得他们不愿意进行长期性投资。
3、中国人口正老龄化,许多年轻人又不愿务农,制约农业产量。
龙永图暗指中国政府向大豆"开刀"是误判形势,大概是基于这些因素。所谓知已知彼,中方下阶段与美国角力,必须吸取经验,精准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