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胶似漆,但微软也一直提防着OpenAI“变心”


划重点:

1、微软内部建立了与OpenAI竞争的人工智能团队,由DeepMind联合创始人苏莱曼带领,可能引发与OpenAI的竞争。

2、微软曾因分散的人工智能研发和人才吸引难题落后于谷歌,纳德拉通过整合和投资努力追赶。

3、微软的大规模投资和市场地位吸引了监管机构的注意,担心其在人工智能市场控制过度集中。

4、纳德拉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减少内斗,促进合作,但资源重新分配引发了内部团队的重组和预算压力。






腾讯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的领航下,微软以超过百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OpenAI缔结了一项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揭示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也体现出纳德拉对人工智能技术拥有无限潜力的坚定信念。

不过纳德拉并未满足于此,他的视野超越了单一的合作伙伴依赖,将微软转型为全球最积极吸纳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尖端工具和技术的领导者。在他的引领下,微软不仅拓展了全球的合作伙伴网络,还对一系列人工智能创新初创企业进行了战略性投资,特别是在今年4月,对阿布扎比的一家企业进行了高达15亿美元的重要投资,进一步巩固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纳德拉的掌舵下,微软不仅积极拓展外部合作,更在内部精耕细作,培育出了一支足以与OpenAI匹敌的人工智能精英团队。这一战略性的深度布局,预示着微软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OpenAI之间,可能将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

为加速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发展,纳德拉特别招募了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他曾是谷歌旗下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也是OpenAI联合创始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长期竞争对手。苏莱曼不仅在DeepMind的创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还联合创立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Inflection AI。如今,他携带着Inflection AI的核心技术团队加盟微软,为微软的人工智能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目前,加入微软的Inflection AI团队正主导开发一款基于Inflection技术、旨在与微软目前所依赖的OpenAI技术相匹敌的人工智能模型。据悉,微软未来的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可能会从OpenAI技术迁移到苏莱曼团队开发的新模型上。

纳德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策略布局,彰显了他十年来作为微软掌门人的一贯风格:持续革新公司核心领域,精心挑选合作伙伴,不断优化技术发展路径。他具有洞察先机的能力,能够及时识别并转化公司的优势与劣势,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正是纳德拉的这些举措,帮助微软超越了包括长期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谷歌在内的竞争对手,推出了预计将彻底改变人们思考和工作方式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工作工具。然而,这些策略是否足以让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仍待观察。







与此同时,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并未坐以待毙。谷歌对其人工智能团队进行了深刻的重组,并推出了与微软-OpenAI联盟相抗衡的产品,其中包括在其市场领先的搜索引擎中集成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功能;Meta也在其开源大模型Llama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亚马逊则向Anthropic注入了40亿美元的投资,并将其部署在世界上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上,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地位。苹果公司本周宣布,将OpenAI的先进技术整合到其移动操作系统中,这一战略举措无疑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

微软的迅猛崛起吸引了监管机构和竞争对手的密切关注。监管机构正深入调查微软的收购和投资行为,担心其在人工智能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能过于集中。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最近对微软的Inflection交易展开调查,以确定其是否有意规避政府的反垄断审查。此前,该委员会在今年初对包括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在内的多项人工智能交易进行了审查。还有多家知名媒体公司正对微软和OpenAI提起诉讼,指控这两家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内容训练模型。

虽然微软的股价持续攀升,但随着公司引入外部专家对技术进行重大调整,内部士气遇到了挑战。据知情人士透露,原微软必应和广告业务的负责人米哈伊尔·帕拉欣(Mikhail Parakhin),在被要求向苏莱曼汇报工作后,已计划从微软离职。同时,曾负责把OpenAI技术整合到必应中的人工智能工程团队负责人索拉布·蒂瓦里(Saurabh Tiwary),已经离职并加入了谷歌。微软对此回应称,公司员工的留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在组织变革期间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现象,公司对此表示理解。


企业文化的变革

在纳德拉的领导下,微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变革。他不仅推动微软的企业文化向更像初创企业的灵活和创新精神转变,同时也保持了自己作为公司资深成员的深厚根基。纳德拉在微软内部的32年成长历程,从必应搜索到云基础设施业务,都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洞察力。2014年接任微软CEO时,纳德拉面对的是一个在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时期显得有些停滞不前的微软。公司曾因过度扩张而变得笨重,错失了移动电话等关键技术趋势,股价在鲍尔默任期内下跌超过30%。

纳德拉上任时,微软内部存在严重的部门隔阂和内斗,项目分散、资源争夺,团队间沟通不畅,这种现象在员工中流传的一幅卡通画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三个组织架构图相互对峙,象征着微软当时的文化氛围。此外,微软还存在着对外来想法和产品的排斥,即“非我发明”(not-invented-here)综合症,这阻碍了公司的开放性和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纳德拉推动了内部合作,减少了权力中心,鼓励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他还积极与其他科技巨头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公司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纳德拉的领导风格和战略决策,标志着微软企业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型,为微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担任 CEO后的首次公开活动中,纳德拉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隆重推出了适配iPad和iPhone的Microsoft Office套件。这标志着微软对苹果移动设备态度的重大转变,公司终于放下了多年的成见,不再仅仅专注于自主硬件开发,而是选择了与苹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纳德拉在任期的最初几年,通过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收购行动,为微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016年,他以262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LinkedIn;两年后,又以75亿美元收购了GitHub。在纳德拉的推动下,微软共完成了超过300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1700亿美元。

这些战略性收购极大地拓展了微软的业务版图,使其成功进入了专业社交网络和编程协作等新兴领域。同时,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领英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加入微软董事会,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洞察力和指导。此外,领英的工程部门负责人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被任命为新设立的首席技术官一职,这一新角色预示着微软在技术创新和领导力构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曾落后谷歌多年

斯科特在2019年致纳德拉及时任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邮件中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他认为微软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大幅落后于谷歌,且谷歌的Gmail自动完成等功能表现出奇地优异。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在竞争中落后了多年。”

微软的人工智能研发曾分散于公司内众多团队,缺乏集中力量。同时,公司在吸引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方面遭遇挑战,许多有潜力的候选人将微软作为练手的对象,而他们更倾向于加入谷歌。






2018年,纳德拉在爱达荷州太阳谷的Allen & Co.会议上与OpenAI的 CEO奥特曼会面,对OpenAI的人工智能技术印象深刻,并预见到它可能为微软带来更高级的工具,同时OpenAI也有望成为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的重要客户。当微软做出对OpenAI投资10亿美元的决定后,这笔投资曾在公司内部引起了争议,盖茨最初也怀疑微软是否需要对外部公司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在微软已经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下。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OpenAI承诺将全面采用微软Azure云服务,而微软则承诺投资昂贵的芯片,以满足OpenAI的需求。

当年,纳德拉在观看了集成在微软必应搜索引擎中的、基于OpenAI技术构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早期演示后,询问团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其成为一款成功的产品。工程师们表示,要支持数百万用户的使用,需要调用公司所有的高端芯片,这可能会影响到微软其他项目和客户的利益。纳德拉坚定地询问:“如果我能为你们获取这些资源呢?”此后,微软开始大量采购人工智能所需的GPU芯片,并在2023年对OpenAI追加了100亿美元的投资,展现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决心和承诺。


内部资源争夺战



资源的重新分配在微软内部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众多部门,尤其是硬件部门,感受到了预算的紧缩。去年秋季,硬件部门的领导者帕诺斯·帕奈(Panos Panay)转而加盟亚马逊,负责领导Alexa事业部。同时,负责微软HoloLens增强现实项目的鲁本·卡巴列罗(Rubén Caballero)也已离开公司。

2023年2月,纳德拉在一场盛大的发布会上推出了全新的必应,并承诺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微软将能够引领谷歌跟随其步伐。微软将OpenAI的技术整合到了其全线产品之中,并推出名为Copilot的人工智能助手,能够嵌入到Word、Excel、PowerPoint等旗舰软件产品中。其核心卖点在于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指令,快速生成精致的演示文稿或法律合同。







不过在去年秋天,OpenAI时任董事会出人意料地解除了奥特曼的职务,这引发了对纳德拉依赖OpenAI决策的质疑,暴露出微软对一家其无法完全控制的初创公司的依赖性。纳德拉当时通过公开邀请奥特曼及可能离职的OpenAI员工加入微软,巧妙地在与OpenAI时任董事会的博弈中取得了优势。奥特曼最终得以复职,微软也在OpenAI董事会中获得了一个无投票权的观察员席位。

这场纷争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官员已经开始对微软与OpenAI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评估微软对这家初创公司的影响力。微软方面已多次明确表示,该公司在OpenAI盈利部门的股份是无控股权的。

奥特曼作为一位颇具争议的公众人物,其 CEO的形象在微软内部引起了一些波动。一些员工对于女影星斯嘉丽·约翰逊(carlett Johansson)指控OpenAI秘密开发模仿她声音的人工智能的事件感到忧虑,担心这将对他们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更受信任的技术的努力造成不利影响。



新的权力平衡


穆斯塔法・苏莱曼

奥特曼作为塑造微软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角色,他在微软的地位正变得越加不确定,这主要是因为苏莱曼及其团队的加盟。苏莱曼曾是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家开创性的人工智能公司,后被谷歌收购,成为其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力量。2015年,奥特曼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共同创立了OpenAI这一非营利组织,部分原因是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的未来不会秘密地被单一大公司--如谷歌所控制。

2022年,苏莱曼离开了DeepMind,与领英的联合创始人霍夫曼联手创立了Inflection AI。霍夫曼也是OpenAI最早的投资者之一和董事会成员。知情人士透露,奥特曼对霍夫曼另立门户感到不满。霍夫曼在创立Inflection AI不久后便辞去了OpenAI董事会的职务。

尽管Inflection AI已经筹集了13亿美元的资金,但在推广其名为Pi的人工智能伴侣产品上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微软早已是其重要的支持者--向其投资了数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纳德拉决定将苏莱曼招致麾下。纳德拉与苏莱曼就其加盟微软的可能性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讨论,苏莱曼最终决定带领其团队大部分成员加入微软,并被授予人工智能业务CEO的职位。

微软内部人士称,苏莱曼和奥特曼这两位长期竞争对手之间的内部政治和权力平衡变得复杂且令人困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作为Inflection AI的联合创始人,苏莱曼预计将成为微软与OpenAI之间的主要联络人。微软已宣布,苏莱曼领导的人工智能部门将负责开发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产品,例如集成到必应和Windows中的Copilot。据悉,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必应依旧是市场第二,远远被谷歌搜索引擎甩在身后,这令纳德拉感到失望。他认为苏莱曼的加入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

纳德拉为苏莱曼的团队提供了充足的预算和广泛的自主权。他们已经整合了微软的其他人工智能团队。一些长期服务于微软的员工将Inflection AI的团队成员视为外来者,这些新员工更倾向于使用Slack而非微软自家的Teams工具进行沟通。微软对此表示,新旧团队正在协同工作,共同推进公司目标。

尽管苏莱曼的部门地位日益上升,微软依然努力平息外界对其与OpenAI关系的疑虑。在今年5月举行的微软年度开发者大会上,纳德拉站在写有“微软爱OpenAI”的巨大背景板下,其中“爱”字以蓝色心形图案呈现,奥特曼作为特别嘉宾惊喜亮相。

这些变化和压力对员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去年为了满足2月的截止日期而紧急推出必应的Copilot功能,这一过程对团队来说极为艰巨。一些参与项目的员工表示,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已让他们感到疲惫。

然而,纳德拉并未因此放慢脚步。在他的领导下,微软的市值在今年已多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纳德拉的任期内,微软市值增长了10倍以上。他目前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把Azure云服务重塑为初创公司的首选平台。纳德拉已指示其办公室,无论访问哪个城市,都要安排有助于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达成交易的会议。正如他在过去一年的全体员工大会上反复强调的,目标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微软超越其竞争对手亚马逊和谷歌。

去年11月,纳德拉还批准了一项计划,为早期初创公司提供免费使用微软部分算力资源的机会,这是为了赢得这些潜在成功企业的忠诚度。微软已经同包括Cohere和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 AI在内的多家初创公司签署了协议,将它们引入Azure平台。这些公司都在开发与OpenAI竞争的大语言模型。今年4月,微软还向位于阿布扎比的人工智能公司G42投资了15亿美元,该公司将在Azure上运行其软件和服务。

企业人工智能公司Glean的CEO艾维那·简恩(Arvind Jain)在纳德拉近期对初创公司的积极接触中多次与他会面。简恩表示,尽管最初并未将微软视为初创公司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但现在他的公司已在微软云平台上运行其人工智能助手。“微软致力于建立联系和拓展机会,”他说。“起初,我们的团队并未考虑Azure作为选项。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