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成功移植猪肝 71岁肝癌患者已能下地行走

中国科学家异种肝移植技术已经站上了全世界的最前沿。

继昨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布完成首例猪-人肝肾联合异种移植,今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报告了一个“世界首例”——成功完成猪肝移植给右叶巨大肝癌病人,目前患者已经可以下地行走,身体状况良好。

手术由安医大一附院院长孙倍成教授团队主刀,孙倍成教授有着近20年的肝移植手术经验,曾开展过全球首例成人间“废弃肝脏标本”肝移植及儿童到成人腹腔器官簇移植。

患者已可以下地行走 图源:安医大一附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患者是一名71岁、患有右叶巨大肝癌的男性,此前已接受过介入等治疗无效,随时可能出现肝破裂的情况。基于同情及无伤害紧急的原则,医院充分征得了家属和患者知情同意,同时获得了学术委员会、临床新技术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及动物伦理委员会同意,决定开展该例患者异种肝移植研究。

安医大一附院称,本例转基因猪到活体人的异种移植取得成功,开创了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的先河,是中国科学家从0到1的原始创新,说明中国科学家异种肝移植技术已经站上了全世界的最前沿。

图源:安医大一附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5月17日手术当天,孙倍成教授团队首先切除了患者右肝巨大肿瘤,术中进一步证实,患者剩余的左叶肝脏已经不足以满足患者的肝功能。团队随即摘取了一头经过10处基因编辑猪的肝脏,移植到患者右侧肝窝内。

据了解,本次手术采用的异种移植方式是“辅助性肝移植”。今年5月发布的《异种肝移植的探索之路: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应用》一文指出,与全肝移植相比,辅助性肝移植的存活时间较长,受体出现凝血调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较低。考虑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十分复杂,以辅助性肝移植开始异种肝移植的临床尝试似乎更有优势。

手术非常顺利,猪肝移植完成后即刻分泌胆汁。根据安医大一附院最新披露,最新的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发现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凝血系统没有障碍,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

移植猪肝运行良好,每天有200ml左右金黄色胆汁分泌,CT和B超证实,移植猪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流完全正常。

图源:安医大一附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从2021年起,全球异种大器官移植进入加速期,目前已接连完成了4例猪大器官到活人体内的移植试验,均由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展,包括2例猪心移植和2例猪肾移植。

但有别于心脏、肾脏移植,异种肝移植被认为是器官移植中的“圣杯”。有学者认为,与心脏和肾脏相比,基因修饰猪肝在动物实验中的存活时间还较短,且实验结果差异性较大,尚不具备进入临床试验的条件。

《器官移植》2022年7月刊文指出,猪肝产生的100多种蛋白质可能不会在人体内充分发挥作用。此外,人肝细胞和猪肝细胞在凝血蛋白表达、功能调节方面,存在物种特异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凝血异常,从而影响移植肝脏的血液供应等。

为了最大程度克服物种间的生理不相容等难题,安医大一附院此次移植手术选取的猪,经过了10处基因编辑,由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培育,相应的基因改造使得猪器官可以有效避免异种器官移植的超急性及急性排斥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

根据云南农业大学报道,2004年,魏红江教授就开始组建实验室。此后十多年间,他和团队成功培育出多个“世界第一猪”,包括全球第一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体细胞克隆猪,第一头成活的孤雌生殖克隆猪等。

2017年9月,Science曾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魏红江团队与美国eGenesis公司、哈佛医学院团队等联合研究成果,称他们培育出世界首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被灭活的猪,这意味着或从根本上解决了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异种病毒传播风险。彼时中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称“这是异种器官移植发展中充满希望的第一步”。

安医大一附院表示,此次的手术成功创造了医学史上多个奇迹,包括制定了猪全肝如何植入、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异种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等全球标准,使异种猪肝移植进入临床成为可能,将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放眼全球,目前异种大器官移植的科研进展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在一批批科学家持续的科研攻关下,尤其在异种肝移植领域,某些环节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早前,今年3月14日和3月19日,西京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长庚医院联合团队已相继完成两例脑死亡患者的异种肝移植。截至目前,全球异种肝移植仅有的三例人体内尝试(包含两例脑死亡),均由中国科学家团队完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