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一季度出口大幅下滑 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组图)


图为中国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据中国海关总署4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三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5%,进口下降1.9%。

多项经济数据显示,在年初短暂回升后,中国对外出口三月份大幅下滑。中国经济目前不仅遭遇内需不足、通缩等风险,还要应对倾销"过剩产能"可能引起的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内需疲软、外贸不佳,中国今年的经济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据中国海关总署本周五(4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5%,进口下降1.9%,贸易顺差为585.5亿美元。三项数据全线低于美国《华尔街日报》早前相关调查的预期。

外界注意到,中国经济在疫情结束后并未实现成功转型,而是重新依赖以外贸出口带动相关产业的传统模式。今年一至二月,中国出口实现连续三个月正增长,进口也连续两个月增加,但三月份的数据逆转了增长趋势,且出口额创下自去年八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图为2023年4月16日时正在举办的2023年春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多项经济数据显示,在2024年年初短暂回升后,中国的对外出口在今年三月份大幅下滑。(路透社图片)


"产能过剩"与出口表现不佳



《华尔街日报》指出,上述悲观的贸易数据,加之居民消费通胀大幅回落,为中国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中国当局不仅要承受房地产行业长期低迷和消费者支出受抑的压力,还要应对制造业产能过剩而加剧的海外贸易紧张局势。

路透社也援引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指出,尽管中国3月出口额降幅超过市场预期,但出口量仍创历史新高,这显示在内需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将继续大幅降价以维持销售。这一分析,似乎向各国市场发出了警告。

旅美经济学者、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告诉本台,出口比例大跌但总量创新高,表明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低价倾销策略仍在继续。他说:“单价降了、其他的费用降了,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总额度。但实际上利润少了,尤其是服务出口,所以对中国经济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有鉴于支撑中国经济的另一支柱产业房地产面临金融危机,以及青年失业率高企等社会压力,中国政府近年重走寄希望于加大出口以刺激经济复苏的老路。然而,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日前指出,中国以低价倾销“过剩产能”对全球市场价格造成巨大冲击,并敦促北京转向刺激内需。但内需疲软、外贸出口也表现不力,中国经济在今年将面临哪些挑战?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教授谢田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低价倾销全球市场恐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从而引起被倾销国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他说:“中共现在大力补贴电动车产业,实际上是在转移过剩产能,也转移失业。现在欧盟和美国都在封杀中国的电动车,未来几个月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谢田还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作为官方力推的“新质生产力”的新“三驾马车”之一,如果因为政府补贴和低价倾销问题而触发外部市场高额关税,那么所谓“弯道超车”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拉动中国经济复苏则显然有待观望。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学家徐天辰也向路透社表示,出口价格大跌将拖累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


图为北京中央商务区的摩天大楼。中国政府一再出台宽松的购房政策以刺激房地产市场逆转颓势,但效果仍低于预期。(美联社图片)

房地产前景不佳 内需难以提振

面对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中国内需消费仍旧保持低位。本台日前报道,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近日指出,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消费者过度储蓄,减少消费;加之民企发展受限,失业率攀升,也在进一步阻碍消费。

虽然中国当局一再出台宽松的购房政策以刺激房地产市场逆转颓势,但效果仍低于预期。中国媒体澎湃新闻披露,有山东、河南等多地网友纷纷表示,政府承诺的购房补贴迟迟未发。外界担忧,这一现象凸显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沉重,而购房补贴不到位也势必影响消费者信心,阻碍房产行业复苏。另据独立研究机构 “克而瑞研究中心” 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整体楼市延续探底行情,一季度累计成交量下跌超五成。

谢田认为,中国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尚未触底,今年预计还会有更多爆雷事件发生。


3月份商品出口大幅下降,为什么没有延续1-2月份的开门红趋势

内容提要:

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份商品出口额下降11.4%,一季度下降1.7%。3月份主要商品出口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多呈现下降趋势。3月份出口为什么没有延续1-2月份的开门红趋势?应对出口下行趋势,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三件事情。

一、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份商品出口额下降11.4%,一季度下降1.7%。






3月份的出口形势突变,从1-2月的开门红,转头向下大幅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4月12日公布的商品进出口快报数据,2024年3月中国商品出口额为2797亿美元,海关总署说同比下降了7.5%。但与去年公布的3月份快报数3156亿美元对比,同比大幅下降了11.4%。

2024年一季度商品出口额为8075亿美元,海关总署说同比增长1.5%,但如果与去年公布的1-3月份快报数8218亿美元对比,同比下降了1.7%。






3月份,我们进口商品2211亿美元,同比2023年3月份的快报数2274亿美元,下降了2.8%。一季度进口商品6238亿美元,同比2023年3月份的快报数6171亿美元,略增1.1%。

3月份商品进出口差额为585.5亿美元,同比下降33.6%。一季度商品进出口顺差为1836.6亿美元,同比下降10.3%。







3月2797亿美元的商品出口额,是2022年5月份以来(不含1-2月合并数据),仅略好于2023年10月的2743亿美元的第二低。反映了当前我国出口贸易低迷萎缩的态势,也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的收缩,以及制造业产能不仅对内过剩,对外也存在明显的过剩。

二、3月份主要商品出口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多呈现下降趋势。






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来看,3月份除对俄罗斯、印度、加拿大、拉丁美洲和非洲分别增长了5.5%、3%、7.5%、8.2%和2.8%之外,对其他主要市场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出口额最高的市场依次是东盟、欧盟、美国,出口额分别为529亿美元、390亿美元和36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7.7%和7.1%。

从这3个地区的商品进口额分别为320亿美元、233亿美元和13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6.3%、14.9%和15.9%。

对日本和韩国出口分别下降了8%和2.2%,对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口,分别下降了6.1%、5.1%和10.7%。

总体来看,我们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明显下降,对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出口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从往年的高速回落为中低速了。






3月份,除了成品油出口大幅增长11.6%之外,其他类别按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额全部下跌。其中肥料、陶瓷、稀土跌幅居前三,分别下跌了47.3%、36.8%和1.3%。传统工业品出口也深度下跌,其中鞋靴下跌了31%,箱包下跌了27.7%,玩具下跌了24.7%,钢材、服装、家具分别下跌了24.1%、22.6%和12.3%。我们积极扩大产能、提档升级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了8.8%和2.7%。

机电产品中,通用机电产品出口额下降了13.2%,家电下降了4.6%,医疗器械下降了11.4%。手机恢复性增长了1.7%,

从出口新三样来看,今年3月汽车出口额增长了28.4%。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长 33.7% ,光伏产品出口额还未披露。但2024年1月-2月,光伏产品出口63.3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7.95%。新三样中光伏产品出口萎缩非常厉害,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三、3月份出口为什么没有延续1-2月份的开门红趋势?







虽然今年头两月商品出口一改去年下半年的持续下行趋势,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7.3%,但一两个月的数据难以改变趋势性变化方向,所以3月份的出口很快回归到下行趋势线上。

决定中国商品出口下行趋势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去风险和跨国公司供应链多元化。

1990年-2019年这3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821亿美元狂飙到2.5万亿美元,增长29.5倍,年递增12.06%。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加入WTO,快速增加的外来投资带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港澳台与外资企业的出口是推动我们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表面上看,我们不少媒体分析说,欧美经济放缓是我国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实欧美经济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当前美国经济依然强劲,欧洲需求也不错,因需求强劲,这两个主要市场的通胀依然超出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调控目标,因此欧美都推延了降息预期。

真正的原因是,最近这两年,由于对外关系格局的巨大改变,发达国家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去风险化和跨国企业供应链向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转移的多元化,这个趋势导致了我们外来投资的显著下降,跨国公司供应链上中资企业引领的对外投资增加和生产线的持续外迁。这一趋势减少导致我们的外来订单也随之转移。

四、应对出口下行趋势,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三件事情。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很显然才刚刚开始1-2年,未来可能会持续5-10年。这意味着我国出口贸易高光时刻很可能已经过去了,外贸出口高增长驱动的中国制造业高增长和经济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基于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三件事情:

一是如何拉动内需。

应该说,官方早已注意到内需不足的问题。但发改委、财政部采取的拉动内需的政策,始终局限于皮毛,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如何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以及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缩小社会保障体制内外人群的差距,这两方面才是改善需求、刺激消费的核心政策。

二是正视产能过剩。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宣扬中国产能过剩,特别是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的重要任务,是与我国商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而“新三样”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比例正快速提高。

对此我们的主流见解是:这意味着一旦美国以产能过剩为由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措施、遏制“新三样”的出口势头、加剧“脱钩断链”,那么将给我国未来的出口带来更严重的不利影响。

其实不仅美国如此,欧盟也如此。上个月,欧盟启动了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调查。最近,欧盟表示将调查运往其国家的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收到的补贴,外交部也表示对欧盟对其企业采取的所谓歧视性措施感到担忧。

三郎想说,其实三郎在2019年就开始在多篇经济分析文章中,提出中国居民部门收入增长长期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投资增长长期高于GDP的增长,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购买能力不足引发的需求疲软,供给过剩。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早在十几年前就明确警示过,我国的产业政策往往会导致政府支持的重点行业产能过剩。

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跌幅比上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跌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这是PPI持续第14个月同比下降,持续第5个月环比下降。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早已发出“产能过剩”的信号。

我们存在的内需不足,供给过剩,一些重点扶持的行业产能过剩,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因为美国人现在提起这个事,就否认这一事实。因为只有正视问题,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三是通过新的改革开放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第一,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优化我们的产业政策,尽量将缩小国家对产业政策的支持范围,也要改变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方式,避免落入国家扶持、一哄而上、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倒闭的恶性循环。

第二,我们应该将经济利益置于最高的外交准则之上,慎重确定我们的对外关系结构,避免因外交重点与我们出口市场重点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出口困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外交斡旋尽量降低“脱钩断链”影响。







第三、尽快启动第二次大力度的改革开放。现在,国际市场上划圈结伴的经济往来现象普遍,而加入各种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是吸引投资和增加出口的主要途径。但基于发达国家对我们加入WTO承诺的质疑,他们在一些新的贸易圈中增加了一些前置条件,比如CPTPP对成员国的市场化要求条件很明确也很高,按我们现有的政策,无法达到其门槛。

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这些都将给我国外贸带来更大的考验。只有尽快启动第二次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巩固外贸的综合竞争优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