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奈飞版《三体》,终于在昨天下午上线了。
而我们对于这部剧的最大感受,就是,嗯,如标题所说。
虽然才三月,但是很明显,这就是那种一定会出现在年度盘点里的大剧了。
毕竟,奈飞还是花了大价钱的。该剧的每集平均预算达2000万美元,全剧8集总计约1.6亿美元,是奈飞有史以来单集投资最昂贵的剧集。
同样,抛开种种争议不谈,你也可以感受到奈飞对于《三体》的重视。
从制作、班底(《权力的游戏》创作团队打造,再加上原作者刘慈欣和英文翻译者刘宇昆作为顾问“坐镇”),包括此前的宣发造势、外网的诸多报道、和动辄播放量数千万的预告片……
可能,这些都让我们对于奈飞版《三体》有了更多的、比较审慎的好奇。
怎么改?有没有魔改?改得好不好?尊重原著了吗?
这些问题在昨天下午得到了解答,当然,可能也没有完全解答, 所以才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
一口气追完八集,最直观的感受是,哎?其实还不错,比我们想得好。
尤其中间有几集,看到名场面的时候,就,还是挺燃的。
但,也必须承认,这确实,不太会是你我想象中的那个《三体》。
首先你还是要做好一个心理预期,改编的幅度真的很大。
哪怕像我们看之前已经自认为做好了充分的预期,实际在看的时候,也还是有被惊讶到……嗯,好像比想象中更大一些。
尤其是在看前两集的时候,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节奏真快啊!
差不多也是从第三集往后,我们才开始习惯了这个叙事节奏。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纯美剧式的节奏,快,紧凑,信息量大。
而我们知道在原著里,尤其是第一本前半段,比较多铺垫的、解释性的内容,都被大刀阔斧地拿掉了。
当然,在此基础上,其实也保证了剧集本身的可看性,每一集都会出现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或者名场面。
像是第一集就倒计时、第二集宇宙就为你闪烁、第三集三体游戏就通关了……
好吧,就,习惯就好。
可能更有争议的,还是对于人物的改编。
我们都知道奈飞版《三体》将现代背景搬到了英国伦敦,主角团则变成了“牛津五杰”。
最开始故事的视角是跟随着艾莎·冈萨雷斯所饰的Auggie,她是纳米技术的开拓者,她“看到”了倒计时。
但后来主要负责三体游戏这条线的,则变成了另一名年轻的女科学家程瑾。
可能看前几集还会猜,咦,谁是汪淼呢?
后来发现,这里有一点“汪淼”,那里也有一点“汪淼”……
简单来说就是,汪淼的属性和功能,被分配给了好几个角色一同来承担。
但同时,牛津五杰又不止是汪淼,你还会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些别的人物的影子,甚至看到后面会恍然大悟,一些原著第二部、第三部才出场的重要人物,也被拎到了这里。
这个肯定是有争议的,但你也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很聪明、或者说,很有效的改编方式。
在故事的最开始,把“汪淼”的角色拆分成多人,就可以用多线叙事的形式、扩大信息量,很强有力地推进剧情进展。
这样也让故事变得更紧凑、更好懂了。
原著的时间线横跨几个世纪,一些主要人物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是完全孤立的。
这对于一部分老外来说,还是有些抽象的。
那么,奈飞的做法就是,把它变得更具体一点。将这些重要角色的性格、行为和叙事功能简化成一群亲密的朋友,也在他们之间铺一点感情线,这样至少观众的视角也有了焦点。
也可以想象,剧集上映之后应该会有人说,嗯,怎么把谁谁谁变成这样的?谁谁谁怎么做了这种事!怎么还跟那个谁谁谁有感情线了!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想,虽然他们的确承担了原著角色的功能、做了那些事、推动了剧情的前进,但是他们的性格、属性,做这件事的动机,可能都不太一样了。
所以,个人的建议是,不用太纠结谁百分之百是谁,也不是一定去跟原著做一个一一对应的比较。
不然,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那看到这里,我们对于奈飞的改编思路,也差不多清楚了。
其实也很简单,奈飞面向2.6亿全球市场,肯定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吸引更大受众。
所以它做的,就是“普适化”改编。
去降低它的观看门槛,让原著很多抽象的硬科幻落地、变得更具体,让更多人看到,也让更多人看懂。
而这里的“人”,指的是全世界的观众,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习惯,甚至是对《三体》原著一无所知的观众……
考虑到这一点,加上原著的复杂性和流媒体的叙事需求,或许可以这样说,改编是必然的,争议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在不拘泥于原著的情况下,融入和继承《三体》原著的精神,并且让更多人看懂《三体》、更了解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而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是奈飞版《三体》做得还比较好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完之后认为,还是可以鼓励,也应该鼓励。
在此基础上,包括一些之前粉丝们津津乐道的亮点,这一版也在用更新的、更易全球接受的方式去展现。
比如说叶文洁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在任何一个版本里,她都是第一部的灵魂人物,奈飞版里也是如此。
而奈飞做得很有趣的一点是,以叶文洁为轴心,去做了很多人物、情节上的对比。
比如在前两集里,将现在的“宇宙闪烁”与过去的“红岸往事”做一个双线并行的叙事。
剧集最开始,对于“科学家之死”,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视觉层面上的呈现,比较暴力、也很有冲击性。
包括借由Auggie眼中的倒计时,营造出的,是一种疯狂、混乱、毛骨悚然的感觉,整个现代科学界的震撼和恐慌。
这与叶文洁的红岸往事平行推进,让你看到了在另一个年代,另一个年轻的女科学家在经历着什么,又是什么推动着她,最后决定毁灭自己的文明。
这就让观众很直观地读懂了叶文洁,也读懂了她按下那个按钮的重量。
而到了故事后期,你能感觉到,主要人物程瑾、Auggie和叶文洁之间,同样也有着一些很清晰的对照。
这让人物的联结更紧密,也依然凸显出了“叶文洁”的重要性,她是开始、也是结束。她影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
在这样多重人物的对照里,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科学家们,面临着不同时代、自身文明的难题,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前行,有人选择放弃,有人则选择了毁灭。
她们都是在一个宏大的宇宙里,交相辉映的女性命运。她们各自寄托着责任感、虚无和希望,不仅是人物,也变成了一种存在主义的隐喻,在文本层面超越了剧情本身。
普适性改编的另一个思路,是让剧情变得更聚焦、也更当代。
在探讨叶文洁这个角色的时候,主创就数次用到了奥本海默的隐喻,来表达对于科技的毁灭性的隐忧。
而像原著中,第一部的大高潮古筝行动,在奈飞版里,也有着不太一样的呈现。
可能之前我们对于这段情节的印象,是很燃、很震撼、很大场面。但是你发现在奈飞版里,这场戏也被拍得很微观、很惊悚。
船上的人在尖叫、在逃命,但他们无处可逃,也不知道是什么杀死了自己。这是从微观层面上,表达了“人类就是虫子”。
虫子被看不见的宿命所屠宰、四分五裂,好像神在向他们伸出镰刀。但其实所谓的、不可理解的神,只是另一种高科技而已。这很冷酷,这就是一种“三体”式的冷酷。
当然,这场戏后面,古筝行动的执行者之一Auggie,确实对这个行动有一些反思。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也会吐槽,但你必须承认,这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甚至目前国际上的一些比较主流的观点。
所以,其实奈飞版也是提供了另一个当代视角,来思考这个行动、去探讨它的成就和两面性。这也是一种全球普适性。
包括到后面,主角人物之一,癌症晚期的科学家Will Downing决定加入阶梯计划。
于是,在奈飞版里,他们花了一整集来讨论,一个人为什么会愿意献出自己的大脑、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以后到底算是死了还是活着……
这是我觉得很“有趣”的一个改编。“有趣”的意思是,无论对错,至少它说明了一些东西。
奈飞觉得这个情节很重要,而他们也很好奇,这个选择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才会更多地去着墨、去扩写。
《三体》的原著太宏伟了,信息量也太庞大了。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滩,虽然捡起来一粒沙子,都能窥探出另一个宇宙。
面对着巨物般的《三体》,不同的创作者,是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反馈的。他们觉得什么很重要、什么值得扩写、什么是符合当代性的表达,就会改编出怎样的《三体》。
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取舍,相比较于批判这种取舍本身,可能是更有意义的。
而这也是看完奈飞版《三体》之后,我们最大的感受。
我们无意去探讨哪一个版本更好、更有价值、或者“更对”。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版本都指向了更多的可能性。
毕竟,也不要忘了,《三体》原著的格局本来就很高。它没有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它讲述的是全人类的故事,也俯瞰着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所以,它天然地适合这种多样的、多文化维度的改编。它也有足够的空间,去走向更大的舞台。
而奈飞的改编版,其实就是更具象的“全世界一起面对三体问题”。虽然并不完美,但它至少代表了一种尝试。
作为全球知名的流媒体平台,至少在客观层面上,它会将《三体》推向更广泛的国际观众群体。可想而知,会有更多的人,在看完《三体》剧集之后,对原著产生好奇,对中国科幻、中国文化也有更多的兴趣。随之而来,引出更广义的探讨、解读和改编。
而世界上每一部经典都是如此,在不断的改编和革新之中,更加证明自身的普适性和不可替代性。
今天,中国IP在走向世界,变成国际化头部剧集。
《三体》出海很重要,每一个《三体》的出海都很重要。
网飞版《三体》,迎来苛刻审视
图片说明: 网飞版《三体》海报
图片说明: 被拆成多人的“汪淼”
图片说明: 网飞版《三体》中的叶文洁
网飞版《三体》剧集21日开播,对于自家的剧集,网飞也采用独创的播放节奏——首季8集同步上线流媒体,接受全球观众检验的同时,也要面对科幻迷、尤其是“三体迷”苛刻的审视。毕竟在很多人心中,《三体》原著小说是近年来最令人震撼的科幻巨著之一,任何改编都有可能偏离作者的本意,丢失其在科学上的想象力和哲学层面的深度。
每集都有“小高潮”
这部拥有国际制作阵容的网飞版《三体》来头不小: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主创大卫·贝尼奥夫、D·B·威斯,以及艾美奖提名者的亚历山大·伍担任制片人,原著小说作者刘慈欣、英文译者刘宇昆担任顾问,曾凭借《少年的你》入围奥斯卡的中国香港导演曾国祥担任首集导演。
网飞版《三体》开篇延续原著的结构,从半个多世纪前的回忆跳到当代,但把地点挪到英国伦敦,讲述好莱坞亚裔明星王汉斌饰演的警探,从全球各地顶尖科学家的离奇死亡中探究“智子”和“三体”世界的存在。相比去年的腾讯版,网飞的大投入保证了视觉效果,尤其是VR世界的呈现颇为震撼,但也有部分场景显得简陋。
网飞版《三体》剧情上更为紧凑,节奏飞快,首季8集就已经发展到《三体》小说第二部“面壁者”的情节,同时又加入一些额外的感情戏,保证每一集都有个“小高潮”。此外,网飞版在人物设定上也有变动,原作中的汪淼、罗辑、程心等重要角色功能被打散、重组,互相之间添加关联。这也是为了更符合各国观众的理解习惯,毕竟网飞面对的是全球2.6亿用户,有些“全人类叙事”的基础。
“特效水平还不如动画版”
网飞版《三体》开播后,在观众和媒体之间引起不小的反响,烂番茄新鲜度为76%;Metacritic网站上,这部《三体》获得71的不错分数,可见英美主流媒体对于这部好莱坞制作人操刀的中国科幻作品还是较为认可。《纽约客》评论称,“《三体》属于一种非常罕见的类型,通过主流娱乐方式将观众带进令人振奋的极客通道,传统视觉效果和智力挑战得到平衡。既有戏剧性场景,也有令人震惊的恐怖元素,此外还有一颗真诚的心。”
《帝国》认为,“这是对一本雄心勃勃的书做的雄心勃勃的改编,第一季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这还是为了更宏大的事物做准备”。罗杰·艾伯特网站评论称,“即便不考虑深层次主题,浅层的科幻方面也有效果,王汉斌、艾德坡等演员带来了疯狂而又扎实的表演”。《电视指南》认为,“这一版《三体》的娱乐价值在一开场就很明显,比大多数懒散的网飞剧要好得多”。
不过,《纽约杂志》指出“尽管情节连贯,但表演和场面上水平不一”,《娱乐周刊》认为“角色并未合理地与剧情融为一体,那些人物关系非但没能在宏大的人类层面产生共鸣,反而让一些关键创意显得无关紧要了”。《滚石》更是批评“主创的确尽力了,但与原著的巧妙相比,这部剧集充其量只是场中庸的戏剧”。
同时,网飞版《三体》在普通观众眼中问题不少,烂番茄上的爆米花指数只有44%,在豆瓣网站上也有大量批评声:有“三体迷”不满编剧对叶文洁等人物和行为逻辑的改编,“把角色性格改得扁平,彻底黑化”;也有人嘲笑“古筝行动”的特效水平“还不如动画版,真没看出来每集2000万美元的预算花到哪了”。
还要拍第二季
作为首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幻IP,刘慈欣的《三体》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有改编成影视剧的呼声,之前已被多次改编成动画和真人剧集,但水准和口碑参差不齐。
2022年12月在B站上开播的动画版,虽然抢占先机,但结构上的变动和粗糙的建模水准,遭到网友和科幻爱好者的质疑,不少场景和人物被批评过于廉价,配音和动作也显得僵硬、做作,豆瓣评分低至3.8。相比之下,去年的腾讯真人版反响较好,尤其是张鲁一、陈瑾等主演的表演和背景的年代感到位,适当的改编也较为尊重原著,获得“三体迷”的首肯,但后续更宏大的剧情和世界观如何展开,仍然是个难题,目前第二季尚未公布档期和预告内容。
《三体》“不好拍”在影视圈内已是公认,除了原著时空跨度大,特效要求高,更由于刘慈欣笔下的“二向箔”等科幻概念很难“视觉化”,这对于“不差钱”但更专注于好莱坞式视觉特效的网飞版来说,同样也是不小的考验。对于网飞版《三体》,美国《综艺》也认为“刘慈欣的世界太抽象了,就算再好的改编也不能保证观众都看懂。随着剧情推进,阻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一版只能算是接近理想状态”。
早在2015年就有过失败的《三体》电影改编案例,当时制作方买下版权后大张旗鼓宣传,虽然有冯绍峰和张静初等人出演,也爆出过幕后花絮,但终因改编失误和其他制作问题“烂尾”,令很多三体迷感到遗憾和不忿:“改不好还不如不改!”在世界范围内,改编一部思想深邃、人物众多时间和空间都跨度不小的科幻巨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刘慈欣也认为,《三体》的价值观复杂,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其体量和格局远超基于中篇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
2021年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基地》被流媒体平台苹果TV+拍成剧集,第一季就因为改编幅度太大备受批评,直到第二季口碑才有所好转。同样是改编自雨果奖获奖作品的《沙丘》,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版遭遇票房惨败,2021年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第一部作品也只是勉强实现票房盈利,凭借不错的口碑才有机会拍摄续集,本月上映的《沙丘2》才实现叫好又叫座。
据报道,目前这部网飞版《三体》也将制作第二季,剧情和设定上可能较原著还有更大幅度的改编,对此影迷只能参考国产《三体》剧集和《基地》《沙丘》的先例,谨慎期盼主创方在原作者刘慈欣、英文译者刘宇昆的帮助下,“二创”出一部符合原著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