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走到终点了?中国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中国人大会议于 3 月 4 日星期一在北京开幕,这是今年的年度重大政治会议。中共当局按计划于周二5日公布了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 中共领导人表示,他们“完全有信心”,尽管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的增长率是近几十年来最弱的之一(5.2%)。值此之际,法国学者与媒体关注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否走到终点了呢?



也是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的法国高等商学院附属教授菲利普·勒科尔( Philippe Le Corre)与独立机构《投资组合管理公司(Amiral Gestion)》的经理 路易·达维厄 (Louis d’Arvieu)就《中国的经济奇迹走到终点吗?》为题,两人进行对话辩论,并由十字架报编辑部阿尔班·德·蒙蒂尼 (Alban de Montigny) 和马琳·兰道 (Marine Landau) 整理此次对话的资料。

中共今年的年度重大政治会议人大会议 3 月 4 日在北京开拉开帷幕。中共当局按计划于周二5日公布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 中共去年的增长率为5.2%,是近几十年来最弱的之一。尽管如此,中共领导人仍然表示,他们“完全有信心”。

菲利普·勒科尔教授首先说道:“中国的国力处于一个不再那么强大且令其感到受掣肘

的境地”。

这名教授指出,中国政府预计在本次人大代表会议中:宣布2024年5%的增长预测,但与去年不同的是,这个数字似乎很难实现。

由于经济放缓,中国当权者发现自己处于非常不舒服的境地。 作为这种不安的迹象,总理李强取消了通常在人大会议结束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基本上,人们正在目睹一种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建立的基于人口增长和富裕的社会契约的弱化。

造成中国经济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中国走出新冠疫情的准备和策划都很不充分。 当然,中国仍然继续大量出口: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额每天高达 24 亿欧元。

但中国家庭在通胀背景下消费不足,信心不再; 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国家,在线商务的衰落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信心的丧失尤其根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新建的公寓无法交屋,这让那些把积蓄投入到这个购买项目的家庭感到沮丧。

此外,以前对工作机会不知所措的年轻毕业生和劳动人口现在遇到了困难,被迫降低了自己的抱负。

在一个教育系统从小就注重成功的社会中,这也是沮丧情绪的根源。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生育率直线下降的人口问题,就这点来说,邻国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活跃,人口增长率超过 8%。

在地缘政治层面,中国政权在贸易关系上的侵略性的做法以及与美国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韩国和美国公司从中国撤出其工厂设施,并将其迁移安装在邻国,例如: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

然而,就产能而言,这些国家无法与拥有大规模基础设施的中国竞争。 此外,德国巨头巴斯夫和宝马等某些集团仍继续在那里部署。 但他们默认这样做,接着是失去了俄罗斯市场,他们离不开中国市场了。

在公开场合,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外国投资者。 但实际上,自2013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共政权已竭尽全力通过加强行政约束让外商感到受挫。而且中国市场由国企集团主导,为外国公司留下的空间很小。 因此,到 2023 年,外国投资金额为 330 亿美元,为三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

中国“改变模式的可能性迫在眉睫”

独立《投资组合管理公司(Amiral Gestion)》 经理 路易·达维厄 Louis d’Arvieu对话中也指出,中国“改变模式的可能性迫在眉睫”



他说:“从短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形势并不是灾难性的。 一些信号仍然是积极的。中国国内消费保持强劲,2 月中旬农历新年期间的旅游业与 2019 年相比录得两位数的增长。尽管企业主和家庭士气低落,但还是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的国家财政状况保持稳定,居民储蓄充裕。 房地产行业虽正处于危机之中,但崩溃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此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应该仍然有限。

相比之下,住宅房地产领域的家庭债务占 GDP 的 30%,远低于次贷危机前美国家庭持有的 70%。 中国政府启动了小步政策以避免房地产的泡沫破裂。

在国际贸易方面,即使西方国家希望自己的供应来源能够多元化,但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

中国的规模、基础设施、劳动力,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在线商务领域的 Temu 或视频游戏领域的网易等国内冠军企业的存在,它们继续让中国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

从长远来看,模式改变的可能性迫在眉睫。 以基础设施、房地产、债务三联体为基础的中国经济奇迹似乎不再可行,特别是由于人口结构的困境。例如,新房生产过剩需要时间来消化。 中国的人口模型允许出售大约900万或1000万套住房,而过去十年,中国每年新住房的供应量却冲到1300万套。

中国政府正处于一个几乎是哲学选择的门槛上。 它采何种方式影响其货币政策将是一个关键指标。 如果选择采取人民币贬值政策,那就是低成本价格模式的延续,也就是偏好全面出口作为持续增长的引擎。 或者,相反地,它有意识地押注货币走强将有利于国内消费能力,鼓励进口,并最终有助于更加良性和平衡地融入全球经济。

我们还必须看看中国是否会优先考虑政治方面而不是经济方面的需要。

而且,在黑暗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在国内转化为对自由的新限制和对少数族群的持续压迫,同时实施更加独裁的经济政策。

而对外的作法,则有点像俄罗斯的路线,他将加大对台湾及其邻国,特别是印度、韩国和日本的压力。»


中国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中国两会召开期间,德语媒体关注了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今年的经济目标与去年雷同,显示北京无意改革。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则在《商报》撰文分析中国的产能过剩。

《商报》发表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撰写的客座评论,认为今年两会召开的外部环境是低迷不振的经济。多年来北京一再拖延必要的改革,其目的是防止大多效率低下的国企出现产能过剩。

“现在巨大的问题已无法掩盖。北京必须采取行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强领导的政府有这样的政治勇气来从根本上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吗?”

文章列举一系列数据指出,产能过剩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的铝产量是美国的13倍,水泥和钢铁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将如此巨大产能以低价销往世界市场的努力已导致了诸多的贸易纷争。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产能是世界市场总需求的2.5倍,汽车产能高达每年4000万辆,但去年在国内实际仅销售了2300万辆。中国希望出口更多的汽车,但迄今缺乏足够的船运能力。未来几年中国计划用170艘货轮向全球出口400万辆汽车。上星期在不来梅港靠岸的比亚迪专用货船,只是一个前奏。”

伍德克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中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后写道:

“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中央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力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后者让企业在地方补贴之下盲目扩产。而北京中央政府征税过多,迫使地方政府为了创收和创造就业不计成本地吸引工业企业前来投资设厂。此外,国有企业不能破产。值得注意的是,纺织、家电、玩具这样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行业很少出现产能过剩。

现在该怎么办?共产党不应再通过国有银行无止境地向国企提供贷款。同时大型国企必须缴纳更高的分红,这样可以充实社会福利资金。此外必须在地方层面贯彻落实环保法规,减少补贴。

现在还为时不晚。削减产能过剩在政治上的确很困难,但长期来看符合中国的利益。如果北京调转航向的努力再次失败,经济增长的跌幅将继续扩大,而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则将再次抬头。”

复制上一年的目标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新年北京的新运气”(Neues Jahr, neues Glück in Peking)的分析报道,聚焦中国总理李强在人大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为下一年经济发展定下的目标:经济增长5%左右,通货膨胀3%,失业率5.5%,新增债务占GDP的3%。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疲软,民众的不满在增加,而“在北京却一切照旧。政府在最重要的事项上设定了与上一年一模一样的目标。”

“针对今年宣布的政策符合人们熟知的优先顺序,显示北京仍然没有推出重大改革或刺激经济措施的计划。李强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以取代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政府还计划加大吸引外资,但国际经济界代表团体最近对中国的改革承诺得到落实的太少表达了失望。”

报道称,李强宣布的发展目标在人们意料之中。“基于各省市的增长目标,此次设定要达到的经济增长幅度是有可能实现的,很多人早已放弃了迎来改变的期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