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 饶司机
摔跟斗,似乎成了西方政客的“流行运动”。
美国总统拜登,就像碰瓷专业户一样,见风就倒,还上演过“3秒内连摔3跤”的名场面。
如今轮到了德国总理朔尔茨。这位65岁的老汉,在慢跑锻炼时发生意外,直接摔破了相,右眼眶和右鼻孔流血不止。
血迹都没清理干净,朔尔茨就带着黑色独眼眼罩复工了,亲自跑到慕尼黑车展(英文名IAA Mobility),为德国车企站台。
图片源自外媒
看到朔尔茨这副“尊荣”后,欧洲网友立刻联想到了《加勒比海盗》里的独眼船长,搞起了P图比赛。该说不说,堂堂大国领导人竟然以如此狼狈的面目世人,属实有点尴尬。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年逾花甲的朔尔茨为什么不多休息几天、等伤好了再出镜呢?
因为德国经济的屋顶“已经着火了”,导火索就是德国汽车工业。
今年6月份的德国汽车工业生产与5月份相比下降了3.5%,拖累了全国工业生产,导致后者环比下降了1.5%。
在家门口举办的慕尼黑车展,也成了中国车企的“秀肌肉大会”,德国本土车企沦为了背景板。本次前来慕尼黑参展的厂家中,有41%来自中国。
面对中国车企的进攻,欧洲人陷入空前焦虑。德国著名媒体《明镜周刊》发出警告,“德国汽车工业将面临艰难时刻”。
关键时刻,朔尔茨挺身而出,为德国车企打气,“竞争应该刺激我们,而不是吓到我们”,“德国制造的汽车的国际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提振军心,朔尔茨当场放了一个大招:联邦政府将投资超过1100亿欧元,以推进德国工业现代化和气候保护。
演讲结束后,朔尔茨开始巡馆。他给所有德国参展企业打气助威,还和韩国三星和美国特斯拉高管谈笑风生,却故意绕过了面积最大、人气最旺的中国车商展台(朔尔茨的这点小心思,我越看越想笑)。
图片源自外媒
不管朔尔茨喜不喜欢,中国车企崛起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
“慕尼黑车展,已经成为中国车展”,这句话不是我编的,而是德国媒体《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的新闻标题。
本次车展最靓的仔,莫过于比亚迪。它的展台规模超过了奔驰,占地面积达到了915平方米,比两个篮球场还大。
硕大的比亚迪展台,吸引了整个B3场馆的注意力。比亚迪的六台样车,被围堵得水泄不通,即使是偏僻的角落也站满了踮起脚尖的欧洲记者。斜对面的本土品牌奔驰,也没这么热闹。
比亚迪高管宣布海豹正式在欧洲上市,并提供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50990欧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和4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你知道同样的车,在国内卖多少吗?16.68-27.98万元。
在爱国骚年们看来,这是扬我国威的大好事。以前我们都是被外资品牌收割(雷克萨斯要加价几十万才能买到),现在轮到中国品牌反向收割了。
但从商业角度看,定价这么高并不好,不利于比亚迪拓展欧洲平民市场。数据显示,比亚迪至今未挤进欧洲市场top 20榜单。
所以,比亚迪放出消息,要在欧洲选址建厂。然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媒体纷纷发文,想要跟比亚迪搞合资厂。万万没想到,中国人玩剩下的“市场换技术”策略,被欧洲人捡走了。
图片源自比亚迪官微
在慕尼黑城市公共展区,比亚迪还搭了一个户外展台,也吸引了很多观众。为了上车体验,欧洲消费者排起了长队。展台工作人员称,比亚迪海豚展出的两天时间里,试驾预定数增加了1700单,现场已经无法预约试驾。这款车型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交付时间需要等待长达3个月。
图片源自车评人王笑渔
除了比亚迪外,赛力斯、零跑、小鹏、阿维塔、高合、柳汽、上汽名爵、悠遥科技等中国车企也在慕尼黑大显身手。
零跑汽车高管说他们不是来买车的,而是来展示技术实力的。整个发布会40分钟的时间,30分钟用来介绍他们的“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说:在发达的区域,要打造一个品牌很难,我们初期对销量的预期也比较低。所以,零跑更希望走出第三条路,使自身角色位于整车和零部件之间。
小鹏很另类,其存在感是靠友商吹出来的。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大众中国将基于小鹏G9平台打造2款B级SUV,小鹏提供平台和技术,大众负责工程研发、设计和制造。
欧洲人都很好奇,堂堂全球第一大车企,为什么如此厚爱一个不到十岁的“造车新势力”(今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 7 亿美元)?
另一个在慕尼黑大出风头的品牌是上汽名爵。这个品牌可能很多国人都没见过,但它却是在欧洲市场销量最高的中国车。今年前7个月,上汽MG在欧洲的销量达到13.5万辆,同比涨幅达到了148%。预计今年全年在欧洲的交付量,会超过20万台。
本次车展,中国代表队还祭出了“老头乐”,一款叫YOYO PRO的微型车。
这台看起来很小很简陋的车,其实有不少过人之处:它的所有技术都经过了欧盟的严格认证(这个难度堪比司法考试),今年上半年销量冲进欧洲同规格品类前十,还在意大利投放了超过30个换电站点。
除了大大小小的车企外,慕尼黑车展上还冒出了几十家中国汽车供应商。既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厂,也有地平线、商汤科技、亿咖通、轻舟智航、禾赛科技等智能汽车软硬件提供商。
中国车评人陈昊询问一名老外是否听过CATL(宁德时代英文名),老外回复:“当然听过,比LG Electronics还要牛,世界第一。”
作为欧洲多家车企的一级供应商,宁德时代非常重视慕尼黑车展。
9月4日,它在慕尼黑隆重发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且可支持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
9月5日,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亲临宁德时代展台,接待来自欧洲各国的客户。
获得大众10亿美元战投的“地平线”,在慕尼黑收获了不少芯片订单。迄今为止,“地平线”出品的智能驾驶征程芯片,已经卖了接近400万片。这是什么概念?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以前中国汽车供应商,都是跟中国车企干中国市场,或者跟着海外车企干海外市场,现在进化了新阶段——跟全球车企干全球市场。
与咋咋呼呼的欧洲媒体相比,欧洲的汽车大佬们则冷静得多。
一方面,他们承认中国车企在变大变强,看到了中国友商的闪光点(如成本控制法)。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品牌和技术积累充满信心,相信胜利终将属于自己。
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在车展上讲到:“这肯定是一场战斗,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上显然很有竞争力,我认为他们比我们领先一代,对于雷诺而言要赶快迎头赶上,必须缩小与中国企业的成本差距,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
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则认为,在欧洲市场上,中国品牌不会对宝马带来实质性的威胁。在他眼里,中国企业能否在数字化、物流、服务等多种因素上满足欧洲客户的要求和品位还是一个疑问。
关于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宝马首席财务官沃尔特·默特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尽管电动汽车领域存在当地价格战且整体市场低迷,但预计(宝马)今年将在中国销售更多汽车。”
关于中国市场的未来,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松林做出了预测:“未来,电动汽车的成本仍将高于燃油车,并且不容易转嫁给消费者。而奔驰要做的,正是专注于如何处理固定成本及资源调拨,确保电动车的边际利润率与燃油车看齐。”
嗅到了危机的欧洲车企,已经开始行动了。
参照中国友商,大众汽车集团搞起了“降本增效”:关停部分陈旧落后的生产线(比如上汽大众第一工厂),减少大众车型阵容的广度(一汽大众停产了部分燃油车型),在采购和营销方面节省开支(上汽大众的广告预算比以前少了),重新调整组织架构(裁掉软件公司CARIAD的多名高管)。
该省的省,该花的还要花。为了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车企们在中国砸了上千亿元。
2018年,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北汽集团宣布共同投资超过119亿元人民币,打造北京奔驰顺义工厂。
2022年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正式开业。该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人民币,这是宝马在中国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投资。
2023年6月30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暨奥迪 PPE 配套项目 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工,总投资超 444 亿元。
最猛的还是大众。2020年至今,大众集团已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超650亿元人民币。
欧洲车企的疯狂自救,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在今年6月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榜上,宝马排名全球第三(45380辆),大众排名全球第四(45144辆),奔驰排名全球第七(33100辆)。与日系、美系和韩系传统车企相比,德国三巨头的转型升级最为成功。
今年上半年,宝马纯电动车型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83%,高达44864辆。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熟悉的小鹏汽车同期也才卖了41435辆。由此可见,BBA在中国市场依然有着超强号召力,只要在产品和技术稍微用心一点,就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所以说,德国依然是中国在汽车产业上的强大对手。虽然他们在三电技术、车机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方面整体落后于我们,但他们依然有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全球化供应链优势,而且他们主动跳出舒适区、拼命补短板、寻求新突破,估计很快就能赶上来。
德意志战车,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