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没扛住?碧桂园突然宣布 11只境内债券停牌(组图)

深夜时刻,碧桂园没扛住。

碧桂园突然宣布,11只境内债停牌,包括16腾越02、19碧地03、20碧地03、20碧地04、21碧地01、21碧地02、21碧地03、21碧地04、22碧地02、22碧地03以及一只未公开发行的私募债。


前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发行年份,后面的数字是编号。16腾越02这只债券发行的票面价格为100元,而今实时交易价已经跌至30元。在8月9日的时候,16腾越02债券跌至25.5元的最低价,盘中反弹,保障20%,升至35元,随后又回调至30元。如果这时候去抄底,用30元的价格买下这支债券,碧桂园要是恢复偿付能力,算上利息,就能暴赚240%以上。

但情况不容乐观。这是一只7年期的债券,到今年的10月21日就到期了,需要偿付本金加利息,年利率为4.5%,发行总规模20个亿。碧桂园能不能拿出来这笔钱,情况很不明朗。19碧地03债券也已经跌至26.7元,发行价为100亿,总发行规模30亿,票面年利率4.98%,在今年的11月20日就到期了。

上述11只债券总额大约在160个亿,其中最紧急要偿付的是16腾越02和19碧地03两只债券,金额不算特别大,一共50亿元。

2022年底时,碧桂园账上可使用现金余额为1475.5亿元。即便上半年净亏450-550亿,碧桂园的现金流应该也还没有耗尽的地步。碧桂园真正的风险来源于销售,2023年1-7月,碧桂园权益销售额累计1408亿,同比下降35%。要是和2021年相比,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额下滑了61%。更糟糕的是,这种螺旋式的恶性循环还没有走到尽头。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碧桂园权益销售额较2021年暴跌78%。

和恒大爆雷不同的是,碧桂园是一家符合央行三道红线的民营房企。根据央行发布的三道红线,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要低于70%,净负债率不得高于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

碧桂园的这三个数据分别是69.4%,40%和1.6,财务数据完全达标。2021年底,碧桂园账户上还躺着1800多亿的现金余额。在一众民营房企中,碧桂园显得鹤立鸡群,这也让碧桂园成为许多业主信赖的品牌。当恒大、融创躺平、摆烂,等着政府来救市时,碧桂园正常经营,正常交楼。

2022年,恒大只交付了30.1万套房子,而碧桂园交付了近70万套。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依然完成了27.8万套房子的交付。可作为宇宙第一大房企,仅2023年,碧桂园手里就还有70万套房子需要交付。一般来说,越接近交付年限的房子,工程量就越接近于完成,可能就差那么最后一点点,如水电安装,内部装修,电梯入户,外墙刷漆、门窗安装等。

全国绝大部分烂尾楼都不是没有动工,而是已经封顶,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完成最后的交付。队长知道,每一次房企陷入财务危机,都会有一群人冷嘲热讽。这些房企真该死,炒高房价的都是这些房企。对于这些人的嬉笑怒骂,队长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我们不能把眼睛只盯着房企。碧桂园的合作供应商企业一共有3.3万家,背后是上百万个工作岗位。

碧桂园自己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员工总数超过30万。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已经是四连跌,出口达到三年来最低水平。严格来说,降房价、救房企,稳就业,并不冲突。在队长看来,这时候,最需要站出来的就是银行。银行对房企、对购房者共同让利。一方面,让银行延迟对房企的债务追索,或者主动降低房企的存量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大幅调低购房者的存量房贷款利率,调低购房按揭贷款利率,让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买得起房子。

如果银行这边不松手,不仅是购房者难受,房企也承担巨额的利息成本。金融业应该到了为实体建筑业让利的阶段了。银行与房企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一味地牺牲房企,银行最后也会被拖下水。

通过银行让利,让房企回笼资金,完成保交楼任务。房贷利率低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多了,在外贸疲软的时候,内需消费也能刺激经济增长。不说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至少银行也要为中国经济的托底与反弹去贡献一份力量。

房企最怕的是,交楼交不出,商誉受损,更加没人买了,进入恶性循环。到时,收不到房的业主出了骂房地产老板没良心外,谁来解决这个烂尾楼呢?输出情绪很容易,可解决问题才是最难的。不管碧桂园有多难,各方都要齐心协力,共同妥善解决保交楼,尽量避免房企供应商大批破产倒闭。当农民工都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农民工的孩子又哪来的学费上大学?

当年,多少农村孩子就是靠着老父亲在工地上搬砖,供养孩子上完大学的?在农村有一块地,有一口饭吃,饿不死,可看病、上学、养老、交电费,交医保,都需要现金,不是种地就能解决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