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罕见被国际大品牌这么捧着过。
近日,大众汽车的老巢,炸锅了!
这家德国最大的企业,被德国网友骂惨了,“吃里爬外”、“德国人的叛徒、中国人的舔狗”……
事情是这样的。
7月初,大众中国公司宣布,ID.3在中国市场直降3.7万,起售价低至12.59万元。
消息传到德国后,德国网友怒到想摔键盘。ID.3 在德国售价约为 40000 欧元(备注:当前约 32.4万元人民币)起,是中国市场的2.5倍。
关于价格差,大众汽车是这么解释的:首先,中国市场具有生产成本优势和较低的能源成本。其次,ID.3的所有供应商都来自中国,更短的运输路线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使销售价格更低。此外,特斯拉、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价格战也对大众汽车产生了影响。
但是德国网友并不买账,反而越骂越凶,还扬言要联合抵制大众……
此时的大众,就好比当年的联想,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2015年有人爆料,一款同型号、同配置的ThinkPad W540笔记本电脑,在亚马逊电商平台售价为1374.95美元,在京东售价则高达19899元。
2022年又有人爆料,一款型号为LP80的耳机,国内双11促销售价为79元,但在美国只要1.58美元(约合人民币11元)。
因为中美市场售价相差太大,联想被中国网友骂上了热搜,“美帝良心想”、“四大汉奸企业之首”。
其实,我们没必要上纲上线地搞臭联想。它的定价策略是符合商业逻辑的,这跟爱不爱国没关系,主要看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你说联想是“汉奸”,那华为总算是“民族之光”、“专利之王”了吧?可华为手机和华为电脑在中美市场也搞了“双标”。
2018年7月有媒体报道,Mate10 Pro在美国亚马逊的售价为549.99美元,约合人民币3684元,按照当地税收标准计算,华为Mate10 Pro税后依旧比国内便宜了300元。Mate 10保时捷版在亚马逊售价为1201.41美元,约合人民币8122元,比国内便宜了877元。
2019年3月知乎网友爆料,华为的Mate Book X Pro在美国高配低开,3k显示屏(可触控屏),售价仅仅人民币8700元;而在国内的京东商城却存在着低配高售价,2k显示屏,新品高达人民币12966元;两者价差达到了:4266元。
联想内心OS:你华为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啊……
其实这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惯例,同样产品同样配置,美国的售价永远是最便宜的。没办法,美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美国电子消费品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把美国消费者的口味都养刁了(既要颜值高、又要性能好、还要性价比)。中国品牌(哪怕是华为)作为后来者,要想撬开美国市场,就必须自降身价。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我们也开始享受这种被国际品牌捧着的待遇了。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搞降价促销的,大众不是第一家也不是唯一一家,而是几乎所有国际品牌都这么干。
大众的老对手丰田,最近也在发力搞电车。旗下旗舰电车bZ4X在日本官网的售价是6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0万元。但是在中国市场,一汽丰田已经把这款车的起售价砍到了13.98万元。
日产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本土售价539万日元(约人民币27万元),中国市场最新起售价19.99万元。
宝马纯电车型iX3,本土售价67300欧元(约人民币53.79万元),中国官网起售价为40.5万元。
奥迪纯电车型Q4 e-tron,本土售价为42990欧元(约人民币44.3万元),中国一汽奥迪起售价为28.99万元。
奔驰纯电车型EQE,本土售价为 86810 欧元(约人民币69.35万元),中国官网厂商建议零售价为49.19万元。
……
不止这些老品牌在“迎合”中国消费者,就连“全球新能源一哥”特斯拉也在中国市场打出了最低价。
根据2023年4月14日特斯拉官网数据,Model中国内地的起售价是全球所有市场中最实惠的,比美国本土还要便宜,比新加坡市场便宜一半。
大众汽车,是中国人的老朋友,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中国各省都兴办了汽车制造厂,但却没有一条现代化汽车生产线,车身都是老师傅用锤子砸出来的。
直到1985年,上海大众安亭工厂建成投产,中国人才知道什么叫“自动化设备”,什么叫“流水线生产”,什么叫“精细化管理”。
大众把帕萨特 B2 车型(改名为“桑塔纳”),引入了中国市场。没想到,这款车却火得一塌糊涂,火了整整三十年。
在欧洲本土差点被淘汰的桑塔纳,在中国市场卖到了20多万元。还别嫌贵,你不买有的是人买。1989年,一位北京大哥因为羡慕邻居用桑塔纳跑出租,月入八千,索性用自己的四合院换了对方的车。
大众跟上汽成功开发桑塔纳后,又勾搭上了一汽。在一汽的运作下,黑色奥迪成功打入了全国各地的政府大院。
2000年前后,一汽集团门口常年驻扎大量等着疏通关系的人。要拿到一汽奥迪的经销权,“通关”保底线据说是1000万,而且光花钱不行,还得看关系硬不硬。
当时,苏南地区的奥迪销售被一个叫江阴奔跃的公司长期垄断,当地汽车经销商不服气,想尽各种办法,却硬是插不进一脚。后来,人们才知道,江阴奔跃的老板有一个叫周滨的侄子。
除了奥迪,一汽大众还在中国市场打造了捷达、高尔夫、速腾和迈腾等爆款车型。90年代,中国汽车圈有个说法,“南桑塔纳、北捷达”。1996年,大众在中国的生产量达到将近23万辆,占据58.1%的市场份额。
大众在中国的辉煌,一直持续到了10年代。2018年,南北大众总销量达到了411.5万辆,占据大众公司全球总销量的26.3%。
巅峰过后尽是落寞,以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车企,错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风口,近年来的行情越来越差。2022年,大众在华总销量约为314.36万辆,比巅峰时期少了90多万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燃油车时代享有定价权的合资品牌,没想到会被中国消费者吐槽为“杂牌电动车”。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涌现了几百家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
疯狂的内卷,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上了世界前列。
全球已探明的锂矿储量约为1700万吨,中国企业掌控了约900万吨,占比超过50%。
全球十大动力电池厂商,中国占据了六席,光是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全球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共计约28万件,其中中国申请约18万件,占比64%。
2022年全球十大畅销电动车,中国(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秦EV、广汽埃安Y、广汽埃安S、比亚迪汉EV)占据了七席。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越来越强,强到令“全球首富”马斯克都感到害怕。
所以,今年年初,特斯拉突然发起了降价促销活动,Model 3和ModelY起售价分别降到了22.99万元和25.99万元。
比亚迪不甘示弱,把爆款混动车秦PLUS DM-i 的价格降到了10万以内。中国新能源品牌迅速跟进,拿出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要销量搞上去”的拼命架势。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明明已经在亏钱了,还要搞大降价,真是卷疯了。
合资品牌看傻了,心里大骂“中国人不讲武德”,但又不得不跟进。所以,我们看到了一汽丰田bZ4X猛降6万元的名场面。
从全球来看,没有哪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卷成中国这个鬼样子。
很多人担心,价格战和内卷化是毒药,会危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别想太多,事情没那么糟糕。
短期来看,疯狂无序的价格战,确实会逼死一些新能源车企及其关联企业,生产基地可能会变成工业废墟,一些工人可能需要重新就业,个别城市的税收可能会下降一些些。
但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这是不得不经历的阵痛,就好比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一样。今天很多优秀的国企集团,都是那个时候合并出来的。
同样的道理,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商实在太多了,必须得再来次一场激烈的大洗牌,“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才能形成五家左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而价格战,就是对各大车企的一场终极考验。那些只靠资本市场或大财团支撑、本身没有“造血能力”的车企,必然经不起常年累月的价格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