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统计局公布二季度及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6.3%,是过去两年来增幅最高的季度。
但是该数据高企被认为主要因为受到低基数效应影响——去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及上海等地封城影响,GDP仅增长0.4%,由于今年二季度是以去年同期GDP为基数计算,因此使当期数据看起来偏高。
如果跟今年一季度比较,二季度仅增长了0.8%,不过整个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到5.5%,超过3月份“两会”时定下的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公布的青年失业率达到21.3%,创下2018年有该统计项以来的最高纪录。
增长6.3%为何还低于预期?
如前所述,虽然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长达到6.3%,是过去8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但因为去年二季度较低的增长率,扭曲了该读数。
6.3%低于市场的预期。来自美国、中国、英国的三家媒体机构——彭博社、财新传媒、路透社——分别对机构或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并取均值,三者对二季度的增长率预测分别为7.1%、7%、7.3%。实际数据显著低于这三个预测值。
如果按照环比算,二季度仅增长0.8%,而第一季度环比增长为2.2%,体现出经济复苏放缓的趋势。
“数据表明,中国在疫情放开后的繁荣显然已经结束。”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外汇策略师卡罗尔·孔(Carol Kong)表示,数据描绘出一幅暗淡且步履蹒跚的复苏景象,尤其是青年失业率正创下历史新高。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区首席分析师苏月向BBC中文表示,数据反映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而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轨迹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哈利·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中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低于预期,在经历了2023年开局几个月的一剂猛药之后,疫情的宿醉效应正困扰着中国的复苏。
对此,克鲁斯列出了四个涵盖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因素:
首先,消费者对经济复苏仍持怀疑态度,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已转为负面,加剧了人们的担忧,一方面使得储蓄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抑制了消费。其次,经济步履蹒跚,企业对扩大生产或投资犹豫不决而采取观望态度;直到更广泛的需求回升,他们才会寻求扩大业务。这体现在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下滑。第三,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几乎没有好转的迹象——上半年住宅投资同比下降7.9%。而需求疲弱继续压抑房地产价格。最后,全球经济疲软压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5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7.5%,6月份下降12.4%。全球消费广泛转向服务业,这给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尤其是电子产品制造商带来了额外的痛苦。
青年失业率为何再创新高?
颇受瞩目的一个数据是青年人失业率。6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录得21.3%,高于5月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不仅如此,毕业季之后今年将有创纪录的1158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当局也承认,未来几个月青年失业率可能会继续上升,8月份左右将达到峰值。
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 China)的首席经济学家王丹估计,失业的年轻人只占中国城市地区潜在劳动力的1.4%。
然而,她告诉BBC,青年失业问题“需要更直接的政策回应,因为这部分人群在网上的声量很大”。
她补充说,“他们对当前形势表达不满可能会使更多人对经济丧失信心。”
中国在2018年开始发布青年失业率,但并未发布农村地区的失业率情况。
今年3月份,中国两会上,前总理李克强在自己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5%左右的增速目标,以及1200万人的新增就业目标。
李克强在他十年的总理生涯中,多次谈过就业和增速的关系。在2013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李克强表示,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拉动100万人就业,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发展后,目前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反复测算后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需要7.2%的经济增长。
他当时说,“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这句话在随后十年在政府和经济界被引用。
十年过去了,中国当前保就业的压力更大,按照今年的经济增长和新增就业目标,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要拉动240万新增就业。
中国政府会推出刺激政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届时中共最高领导人将制订今年下半年的政策路线。
新加坡的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亚洲外汇策略主管Alvin Tan表示,6.3%令人失望,显然增长势头正在放缓。这种放缓幅度下,实际上存在着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的风险,“因此我认为,这的确提高了尽快提供更多政策支持的紧迫性”。
苏月也持相似观点。她认为,这些数据支持了那些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呼声,尤其是在财政方面。
“我们预计即将于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将出现更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措辞,届时政府将回顾上半年的经济表现,并为今年下半年的政策定调。”苏月认为,推出任何积极的财政刺激计划仍值得怀疑,政府仍将实施支持性的、谨慎的财政政策。因为,中国刚经历过充满挑战的去杠杆化进程,政府更希望确保公共开支的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夸大增长数字。
穆迪分析的克鲁斯则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并对包括房地产和建筑业在内的关键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但这些额外的支持并不是灵丹妙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2023年将是中国难以忘怀的一年。”
分析师:后疫情繁荣已经结束
今年第2季的数据,虽然是中国自2021年第2季度以来最快的年增长速度,但由于去年上海等大城严格的新冠封控造成的经济问题,使得基期过低,让今年同期的帐面增长数字“虚高”。
汇丰银行(HSBC)大中华区经济学家Erin Xin解读,“在某些领域,特别是服务业,复苏尤其强劲”,但她也补充说,中国的消费水平尚未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准。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亚洲外汇策略主管Alvin Tan表示:“(中国今年第一季经济成长)仅有6.3%,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失望的数字,因此显然(经济复苏)这一趋势正在放缓”。
“按照这样的减速速度,现在实际上存在(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的风险——如果经济继续以这种速度减速,这5%可能无法实现”,Alvin Tan说。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经济学家Carol Kong表示:“数据表明,中国的后疫情时代的繁荣,显然已经结束。”
评论:官方按人民币计经济增长忽略贬值因素 估实际增长恐不足3%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去年中国受封城影响,经济表现低迷,但疫后中国经济也未见改善,证明经济回升只是官方的幻想与宣传,实际增长可能更差。
司令:"国家统计局是以人民币作为单位价格,价格如果不变的话,等于说中国现在今年的这个59万多亿GDP的总量,没有考虑到人民币贬值。那么如果考虑人民币贬值和实际通货膨胀率,今年的1元怎么可能和去年1元相比呢?所以说这59万多亿,其实是大大缩水,中国今年实际GDP的这个增速不是5.2%,而是只有2.9%至3.25%左右,也只有这个水平。"
司令表示,中国无法处理外资外流、出口疲弱等问题,无助改善年轻人就业情况,民众对未来缺乏信心,更难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估计下半年的经济表现只会更差。
评论:中国多项经济数字皆萎缩 今年增长难保5.5%
经济评论人蔡慎坤表示,经过官方审查的经济数据,也无法达到外界预期,反映中国经济表现的问题,已到官方难以自圆其说的严重程度。
蔡慎坤:"现在的问题是数据造假都已经做不下去。很多的数据实际上都是在下降的,但当综合起来,又说居然在增长,这是说不过去的,尤其是出口,整体是大幅度下跌。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房地产销售,还是个人的消费,总体的趋势包括失业率,也是在往下走的,现在的粉饰的数据都很难自圆其说,第三季度的经济肯定只会更加的糟糕,今年保5.5%是非常困难。"
蔡慎坤表示,中国没有出现疫后的经济复甦,不仅是市场去中国化的外在因素,内部对未来缺乏信心更严重。
蔡慎坤:"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没有信心是不可能带动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政治氛围的政策不明朗,政策多变,对企业和老百姓的不停折腾,使得没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投资,愿意与国家经济一同成长。没有信心的情况下,现在每一个行业都已面对巨大的困难。"
蔡慎坤估计,中国的年轻人失业率,实际上可能已高达4成,相信官方在无计可施,为防止失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连结反政府,只会加强网络控制,保持政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