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纷纷开启“去中国化” 出海企业为哪般?

据《纽约时报》报道,随着中美关系震荡,越来越多出海企业开启去中国化,包括将总部移至海外,在海外建供应链等。除了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出海企业去中国化还有诸多方面的考量。

那些“去中国化”的出海企业

随着美中关系越来越不稳定,中国一些最具创业精神的出海企业也开始采取“去中国化”措施,包括在中国境外设立新的工厂和总部,服务于美国和其他外国市场,并在公司网站上抹去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字眼。

据报道,Shein已将总部迁至新加坡,并注销了其原来在南京的公司,并在爱尔兰和印第安纳州设立了业务。在为今年可能进行的IPO做准备之际,Shein还聘请了华盛顿的游说人士,强调它在美国的扩张计划。

尽管如此,Shein还是因其中国身份成为美国两党议员的目标。美国政界人士指责Shein用新疆强迫劳动生产的面料制作服装,尽管Shein否认了这些说法。

此外,TikTok也在洛杉矶和新加坡设立总部,并投资新的美国业务,努力把美国用户数据与字节跳动隔离开来。据报道,Temu在波士顿设立了总部,其母公司拼多多已将总部从中国迁至爱尔兰。

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也在境外设厂,以避免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的关税。由于美国禁止从新疆进口商品,这些公司还避免和新疆扯上关系。例如国内最大的太阳能企业晶科能源,全球10%的太阳能组件由其生产,它在中国境外建立了一条供应链,专门为美国制造产品。

除了国内的企业,在中国有业务的外资企业也在分割中国业务和全球业务,以避免被牵连。上周,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宣布,将把全球业务拆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将中国和印度分拆为单独的实体。

出海企业“去中国化”都有哪些动机?

分析师表示,驱使出海企业去中国化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更好地接触外国客户、避免海外政府的打压,还有一些更实际因素,例如降低劳动力和运输成本、降低税收,摆脱美国买家对中国商品劣质的认知。

近年来,美国逐渐收紧同中国做生意的举措。

Altana研究显示,自2016年以来,美国出台了多项限制中国对美出口的新法规,包括加征关税、对新疆产品颁布禁令等。一些出海企业出现了适应性行为,例如在境外设立新的子公司。另一方面,受“走出去”政策影响,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

事实上,随着美中紧张关系加剧,中美之间的投资流动已经放缓。在今年4月之前的12个月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降至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前,美国政府正在推动企业将生产环节从中国转移至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等国家。不仅是美国,许多国际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中国+1”模式,拓宽供应链范围。疫情导致的工厂停产和运输成本提升加速了这一趋势。

此外,美国还对技术贸易实施了新限制,并对中国投资施以更严格的安全审查。

打击数据和货币的跨境转移,以及限制了部分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举措也带来一定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Shein和TikTok等出海企业去中国化,除了应对美国的监管打压和自身商誉风险,也有政策限制的考量。不过,目前,Shein和Temu等企业的大部分供应链还在国内。

美国本土竞争对手的反对也可能是一个推动因素。

目前,Shein、TikTok、Temu等出海企业在美国购物APP下载榜居首,这可能因其本地竞争对手的不满。今年3月,一个匿名组织突然向国会施压,要求其禁止Shein,TikTok也在长达五个小时的听证会上经历美国国会的层层拷问。

对于中国太阳能企业,一些议员主张,晶科能源在美生产的太阳能板不应获得政府的税收减免,该公司在佛罗里达州的工厂上个月遭海关突击搜查,原因尚未公布。

一些议员态度强硬,要求Shein、Temu的供应链是干净的,不管证明难度有多大。

以往对中国投资持欢迎态度的州政府,也转而采取了更加敌对的立场。今年1月,弗吉尼亚州共和党州长叫停了福特汽车采用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技术建厂的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