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抢收小麦:大型收割机无法下地 10天割100亩

正值小麦收割的“窗口期”,中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河南却遭遇近年少见的“烂场雨”。5月29日至6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河南省南阳市下辖镇平、内乡、邓州、新野、唐河五县。

从5月20日开始的两轮降雨,导致收割机无法下地,为了应对6月3日开始的新一轮降雨,当地正在连夜抢收。多个县出现小麦发黑、出芽状况,以新野、唐河两县尤为严重。由于连日降雨,一些专门从事收割作业的放弃了在当地的收割,河南安阳一对夫妇因为在当地无法收割,已于5月29日赶往驻马店。

↑5月31日,南阳唐河县,一户人家还没收割的麦子倒伏发黑


不期而至的“烂场雨”:

大型收割机无法下地

临时调用链轨式收割机

5月31日,难得的一个大太阳天。328国道沿线,唐河县城郊乡麦仁店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都在晾晒小麦,房前屋后、村委会的院子里、废弃的加油站里……所有平整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

50多岁的刘姓村民在街上经营着一家卤肉馆,当地人都叫他“老刘”。餐馆门前的水泥地上晾晒着邻居刚收割的三亩麦子,自己家的麦子则晾晒在儿子房前。

“好几年没有这种状况了。前面下了两天,后面又下了四天连阴雨。”老刘说。

当地气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5月20日以来,南阳先后出现两轮明显降水天气。第一轮自5月21日凌晨开始,当天夜里结束,南阳全市普降中雨,唐河、新野、邓州、内乡、西峡、淅川等六县部分乡镇出现暴雨。第二轮降雨发生在是5月26日凌晨到29日夜里,连续阴雨,平均降雨量17.3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唐河县,达75毫米。

↑5月31日,南阳新野县,国道上的收割机

老刘庆幸自己能够在5月26日下大雨前收了麦子。据他和周围村民介绍,5月21日下了一整天雨,23日开始,外地的收割机已经少量出现在街头,“有湖北的、河北的、陕西的,就停在国道两边。”因为离街近,同时担心后边还会下雨,老刘找了收割机在24日收割了自己家的六亩多麦子。“麦子还没有干,也没有熟透,没办法,只能抢收。”

远离国道的村子则没有这么幸运,“当时收割机少,我也想等麦子再干一点儿,结果没想到又下了几天。”三公里外的张庄村,种有十多亩小麦的张富民只能在大雨之后的5月31日一早叫来收割机。此时麦子已经发黑、出芽,“湿漉漉的,没地方晾晒,只能五毛钱一斤卖了。”张富民邻居家只有三亩多麦子,同一时间收割后,晾晒在自己家院子和门前的道路上。

↑5月30日,南阳内乡县,少量麦子出现发芽情况

大量收割机出现在麦仁店的街道上是5月25日,迎来的却是连续几天的降雨。

“很多司机都睡在车上,饭点儿到我的餐馆里吃饭。”雨一直下,雨水顺着门缝流进老刘的餐馆里。眼看着麦子要烂在地里,村民想要趁着雨水间隙“抢收”,因为地里太湿,先期到的大型收割机无法下地,“又赶紧联系链轨式收割机过来。”

一些从事收割作业的放弃了在当地的收割,6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一对从河南安阳过来的夫妇,他们说因为在当地无法收割,已于5月29日赶往驻马店。


“麦客”落泪:

地湿麦子湿,收割机费油

“今年赚不到钱”

5月30日一早,红星新闻记者沿着312国道,从南阳市区赶往镇平、内乡两县,沿途绝大部分麦子还没有收割。60多公里的路程只见到十几台收割机,这些收割机多来自河北、甘肃、陕西等省。相对于唐河、新野等地,这里的雨水不算大,麦子发黑、发芽的情况并不严重。

5月30晚上8点多,邓州市张楼乡下鞠村的田间,来自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甘肃张掖的四台收割机正在摸黑作业。还没轮到自己家的村民正在焦急等待。由于凌晨下了一阵雨,地和麦子都湿,一直等到下午6点多,收割机才开始下地作业。

↑5月30日晚上7点多,邓州市张楼乡的麦田里,村民连夜抢收

甘肃张掖民乐县的陈姓夫妇2007年开始从事跨区小麦收割作业。5月12日,两人从老家出发,先到山东潍坊,花20万元从厂家买了收割机。5月19日凌晨1点,两人坐大巴到了南阳,厂家也同期把收割机运达。“一周多的时间都在等。”收割机先到的邓州市彭桥镇一直下雨,断断续续割了三天,“到现在连100亩都没割上。”

带着新买的两辆收割机,安阳内黄县的苗师傅5月24日从老家出发,25日凌晨到的南阳。干了20多年的农作物收割,47岁的苗师傅雇了两个司机,同行的还有妻子和18岁的二儿子。自己跟一台收割机,妻子和儿子跟另外一台。

在“许平南”高速(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南阳境内第一条高速)方城县出口,苗师傅等了六个多小时,从凌晨四五点天不亮,一直等到将近中午12点。当天在方城收割了几亩地后,第二天又遇下雨。“地太湿,地沟里全是水,收割机冒着黑烟。”苗师傅说,自己不愿下地,但农民为了抢收,“没办法。”

5月27日,收割机一路从方城开到邓州,29日晚上睡在车上的苗师傅发现又下了一阵雨,“还好,不算大。”30日下午6点多,等了一天的村民开始让收割机下地。

两台收割机,今年新买的19.8万元,去年买的16万元。苗师傅算了一笔账,司机工资两人每天700元,拖车费两台3400元,在方城县两天只割了30亩,一亩地50元。“出门7天,花了一万多元,还没挣到钱。”

↑5月31日,邓州市,由于雨后潮湿,收割机割起麦子“很吃力”

跟大多数外出从事跨区收割作业的一样,来自陕西西安的46岁姚姓女车主也是“夫妻档”。丈夫开车,姚女士找地、量地、收钱,顺便照顾丈夫吃喝。“5月20日就出来了,今年雨太多了,地湿,麦子湿,费油得很。”

姚女士和丈夫今年花了30万元买了一台多功能收割机,除了收麦子,也能收割玉米等杂粮。每年的收割季,夫妻俩要在外奔波数千里,历时四五个月,一路从河南、陕西辗转宁夏、甘肃、内蒙古,收完麦子,再收玉米。“每年就指望收割季挣钱,没想到今年一出来就不顺。”

姚女士和丈夫原计划先到唐河,朋友电话说高速不好下,还下着雨,两人就从内乡县下了高速。“一下高速,就下雨,我们在车里睡了一夜。”外出收割作业的20年里,两人每年都要在收割机上吃住四五个月。

割一亩麦子收费50元,地块干的话,一亩地收割机烧柴油加尿素的成本在24元左右;地湿的话,一亩地的成本在28元左右。“10天只在内乡,邓州割了不到160亩。”姚女士说。

按照往年的小麦成熟期规律,整个收割季,姚女士和丈夫在河南境内,从南阳到驻马店、漯河、周口等地一路割过去。现在因为下雨,所有地方都在“抢收”,收割机也多,活就少了。“正常年景一个月可以收入四五万元,一家人全靠这台收割机,今年看来要‘烂包’了。”

想起外出经历的一切,和眼前的收成,姚女士流下了眼泪。她希望接下来的玉米收割季,自己能有一个“好收成”。


连夜抢收

人休息机器不休息

政府工作人员每天值守



5月31日上午11点,太阳直射,气温升高。收割机仍在张楼乡下鞠村的田间飞奔,烟尘中,麦秆碎屑翻飞。

来自甘肃张掖民乐县的陈姓夫妇一夜未睡。“昨天晚上7点多一直割到现在。”16个小时,割了差不多100亩地。正常情况下,陈姓夫妇的收割机一小时能收割8亩地左右的小麦。“地湿,麦秆就要割得低一点儿,费油。”

↑5月31日,邓州市张楼乡下鞠村,收割机已经通宵作业12小时

姚女士和丈夫也忙到凌晨三点才睡,早上八点不到又开始作业。由于麦子湿,新收割机秸秆吐不出来。每收割一小时,姚女士和丈夫就要花半个多小时清理收割机。

“人休息,机器不休息。”40岁的张楼乡政府工作人员鞠子星这两天一直守在地头。

捧起一户人家刚收的麦子,鞠子星和村民一起细细查看,“还好麦子没有出芽,只是稍微有点儿变色,产量应该还可以。”跟新野、唐河、桐柏等地相比,邓州少下了一两场雨。“位于风口的少量地块,麦子倒了一些,有些发芽,大部分都还好。”

鞠子星介绍,张楼乡全乡有75000亩耕地,当地入夏第一轮降雨时,麦子还没有彻底熟。“比唐河等地晚熟三五天。地薄的地方熟得早。”整个张楼乡在最近的两轮降雨中,没有出现水涝,只是地湿。

“如果麦子收回去没有地方晾晒,可能会减产。放晴的话,影响不大。”鞠子星说,往年收麦季,天气正常的话,割麦期比较长,在七八天左右,收完麦子后要等着下雨才能播种玉米,“今年收完之后就可以种,因为地比较湿,也算因祸得福。”

根据天气预报,6月4日,南阳当地又要迎来大范围降雨。鞠子星说,当地正在组织“抢收”。5月30日晚上11点,邓州市领导还在各村视察。根据市长办公会要求,每个村5月31日晚上12点前必须“大头落地”,6月1日完成90%,“不能再等了。”

张楼乡政府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到田间地头,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村里沟通,“如果出现收割机不到位、晾晒等问题,要统一调配资源。”鞠子星介绍,下鞠村基本耕地有1000多亩,正常情况,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180亩,目前的地块较湿,一天收割150亩。“要求三天之内全部收完。今天凌晨两点左右,张楼乡主要领导还在村支书的微信群里关注麦收进度。”

与此同时,姚姓女收割机主也在计划着下一站去哪里,“这里不可能再多待了,顶多两天,就要赶往下一个地方。”


种粮大户:

不收有雨,收了又没地方晾

更多的寄希望于秋季收成

5月30晚上10点,下鞠村一名洪姓女村民一直在地头等着收割机。五十多岁的她和丈夫以五六百元一亩的价格包了五十亩地。当天收割了六亩七分地,“刚割的麦子,一看就不行。去年的麦粒跟小胖娃一样,今年的麦粒又黑又瘦。”

↑5月30日深夜,邓州市张楼乡,村民连夜抢收

她一直烦恼的是,不收的话,收割机不等人,过两天又有雨;全部收了的话,又没地方晾晒。“今年的麦子必须要晒。湿麦子堆在家里还是坏。”

洪女士说,村里年轻人多在外务工,不少土地闲置,自己和丈夫无法外出,只能包些地来种。往年收成好的话,夏季麦子的收入可以够一年的成本,秋季的收入就是利润,五十亩地,一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今年的麦子肯定是挣不到什么钱了。”

120多里外的新野县溧水镇周营村,5月31日下午1点多,村民周长福刚刚卖了2亩地的麦子,收入1520块钱,单价6毛1一斤。“麦子全都发黑,长芽了,卖不出价钱。”这里是南阳此次降雨集中的地方。田野里还有大片的麦田没有收割,远远看过去,麦浪发黑。周长福带着红星新闻记者前往自己还没有收割的一块麦田,刚刚经过水涝的麦子倒伏严重,秸秆麦穗全部发黑,麦子长着长长的已经枯干的黑芽。

↑南阳唐河县,一户人家晾晒的麦子发黑发芽

距离周营村90多里的唐河县刘洼村,种粮大户李旭东心情低落。

5月31日,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12小时不停,四台收割机割完了李旭东的320亩麦子。“雨前一点都没有收,想着等干一点再收,没想到雨下得大,庄稼下坏了。”320亩地收获的麦子全部出芽,还没有卖,“亏损大了。”

李旭东以均价500元左右在当地承包了300多亩地。一亩地成本1100元左右,包含施肥200元左右,种子100元左右,农药100多元,此外,耕地、种地、机收、运粮都要雇佣设备和人力。

按照3公里外的一个收麦点6月1日下午给出的价格,水分28(麦子含水的百分比)、没有出芽的一斤麦子价格是1元零五分。李旭东的麦子全部发黑出芽,干一点的麦子价格一斤不到八毛。平均一亩地收800斤左右,顶多卖60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最低亏500元。算下了,这个夏季至少赔十五六万。”

李旭东租地种粮始自2008年,面积逐年增加。去年是一个“难得的好年景”,麦子质量好,亩产在1200斤到1300斤,价格可以卖到1.3元到1.4元。附近像这样的种粮大户还有四五家,最多的一家种了1000多亩。“今年种粮大户都要赔钱。”

附近多位村民介绍,由于面积大,收割了之后也无处晾晒,降雨前全都没有收割。

为了种地,李旭东找私人借钱,信用社贷款,用信用卡周转,目前还欠外债20多万元。幸运的是,去年给麦子买了保险,目前还没有顾上谈理赔的事情。“种粮食的风险主要在天气。像这次,天气好的时候麦子还不熟,等到熟了又下雨了。”

去年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一亩地政府补贴10元,今年一亩地补贴20元。他不知道这次遭灾后相关部门是否会有补贴。

不过,李旭东还顾不上想这些,6月1日一早,他已经联系好了几台旋耕机和播种机,趁着地里还湿着,他想抓紧把花生种上。这是他今年的希望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