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外星球圈地! “嫦娥”落月地命名“天河”(组图)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19年2月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

2019年2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及其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命名影像图

图2 织女坑影像图

图3 河鼓坑影像图

图4天津坑影像图

图5 泰山影像图

天河在中国古代是对银河的一种别称,其在中文中又可隐喻“开创天之先河”,与嫦娥四号于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及巡视勘察开创了人类月球探测历史上的先河相契合。根据IAU的命名惯例,着陆点名称之前需加一个拉丁词语Statio,因此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的名称为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目前只有Apollo 11着陆点名称静海基地(Statio Tranquillitatis)和嫦娥四号着陆点的名称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享有基地(Statio)这一称号。

织女、河鼓和天津均为我国古代天文星图“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其中织女和河鼓属于二十八宿的牛宿,天津属于二十八宿的女宿。三个星官分别位于现代星座划分的天琴座、天鹰座和天鹅座,三个星座所包含最亮的恒星分别为织女一(俗称织女星)、河鼓二(俗称牛郎星)和天津四,这三颗明亮的恒星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命名的织女、河鼓和天津在月面上近似再现了这一天文现象。七夕夜晚的星图中,织女星位于银河的西侧,与东侧的牛郎星隔银河遥遥相对,天津四则位于北方位置,处于银河之中。天津作为古代星官其寓意为“银河渡口,跨越银河的桥梁”,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护送牛郎织女的仙女。天河、织女、河鼓和天津这四个名称与中继星“鹊桥”名称相呼应,组成了高度关联、内涵丰富、情节完整的名称体系。

泰山以我国五岳之首山东省境内的泰山而命名,位于嫦娥四号着陆点西北方向约46公里处,其“海拔”高度为-4305米,相对冯·卡门坑面高度约为1565米。泰山是我国首次获得的“山”类月球地理实体名称的自主命名,这也是自1985年后33年的时间里IAU再一次批准命名“山”这一类月球地理实体名称。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苏联。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是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并且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继2010年8月和2015年10月我国分别获得IAU批复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名称后,我国于2019年1月第三次向IAU提出了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申请,并于2019年2月4日获得IAU批准,三次自主申请命名获批的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共计12个。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对嫦娥四号任务开创人类先河伟大壮举的纪念,是开展嫦娥四号科学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原创性成果,也是我国对世界月球探测的又一贡献,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及基础数据。(冯华)


NASA飞行器两次拍到“嫦娥” 中美将继续探索合作

国家航天局网站2月15日消息,1月30日和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根据中方此前提供的信息,两次飞掠嫦娥四号着陆区域并对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成像,获得了有价值的观测图像(见图一、图二),其中第二次成像可清晰分辨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中美联合开展了月球相关探测活动,未来期待将有更多科学发现和成果。

图一 1月30日拍摄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图像 (图片来源:Iroc.sese.asu.edu)

嫦娥四号着陆前,美方提出利用其LRO搭载的莱曼阿尔法测绘项目(LAMP),观测嫦娥四号着陆时产生的羽流特征。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与NASA就开展联合观测进行了磋商,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的相关轨道信息,中方向美方提供了预计落区位置和降落时间。因嫦娥四号着陆时,LRO未能处于最佳观测位置,没有采集到相关科学数据。

图二 1月31日拍摄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及巡视器图像 (图片来源:Iroc.sese.asu.edu)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