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革了国产综艺的命?中国观众为什么不爱看了?(组图)



文 | 传媒圈

“没想到已过去10年了!”

最近黄忆慈(多多)、田雨橙(森碟)等明星二代频上热搜,人们突然发现原来《爸爸去哪儿》这节目至今已10年。

当年那些呆萌可爱的孩子,如今已蜕变得落落大方,但网络舆论也逐渐对他们变得严苛起来——以往怎么看都是喜欢,现在她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皆逃不过争议。

当然善变的不止舆论,观众的喜好也是日新月异。2013年《爸爸去哪儿》打开了中国综艺节目的黄金时代,之前绝无人能料到,一档节目的总广告收益可达到十几亿元,而2023年,综艺节目却落魄到只要不裸播便是成功,更有甚者如《半熟恋人》一般,明明有着不菲的热度,却始终没有收获广告主的青睐。

这1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般云泥之别的变化?国产综艺是不是到了需要全面革新的时候?

观众为什么不爱看综艺了?

一个文娱产品不怎么受观众宠爱了,怎么想,应该也是屏幕前观众的口味变了。

据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全网综艺累计正片有效播放276亿,同比下滑14%;2022年上新季播综艺(不含衍生、晚会)274部,同比增加7部;2022年上新季播综艺有效播放169亿,同比下滑18%。

节目数量增多,但播放量大盘却下滑,可见综艺节目的市场已有萎缩。

网播数据不理想,电视收视也不容乐观。据CSM63 4+数据显示,2022年卫视综艺TOP100榜中,头部综艺数量整体减少,破2%综艺降幅45%,1%-2%综艺降幅7%。

由于观众的闲暇时间相对固定,那么不看综艺的观众是转去看剧集了吗?

同样引用云合数据,可以看到2022年剧集流量大盘趋于稳定,全网剧集正片有效播放3059亿,同比下滑2%。

就此看来,流失的观众是被别的媒介吸引走了。

要说这10年间,或者说近5年最大的媒介变化,无疑就是出现了一个逐渐接近电视频道全国人口覆盖的,而且是免费的信息传播媒介——短视频。

据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2022年CCTV-1观众规模达10.56亿,是全国唯一一个电视观众规模超10亿的频道。另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统计,2022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超越即时通讯成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同时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

如果说极高的用户渗透率、惊人的单日使用时长是科技进步的无奈,那短视频最防不胜防的一点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观看习惯。

近期一位短视频博主在电梯里询问一名8岁男孩,“你们现在的偶像是谁啊?”

男孩答:“我没有偶像,但我有喜欢的视频博主——小潮院长”。

这个回答引起了评论区的一致好奇,“谁是小潮院长?我已经老了吗?”

其实,小潮院长是一位颇具名气的视频制作者,他全网粉丝数量达到数千万,并连续4年成为哔哩哔哩的百大UP主。

他制作的内容,诸如《不要“做”挑战》《眼“色”游戏》《谋 权 篡 位》《羊村》等,单期内容全网平均播放量都在千万以上,且能维持每周更新一期的高稳定性,同时也邀请其他知名UP主联合参演,更重要的是这些视频投稿形成了品牌化的节目单和固定的游戏形式,与许多国民级棚内游戏类、户外真人秀节目类似,几乎就相当于一个简易版的综艺节目制作公司。

是的,当80、90后,甚至00后,还在看电视或者网络综艺时,新一代10后的观众们已经抛弃这些以明星、剧本为主的国产综艺,投入了人民创作的海洋。

伴随着智能手机长大的新世代孩子们,会喜欢素人制作并参与的“综艺节目”其实也不稀奇,毕竟就在《爸爸去哪儿》火爆的上一个十年,正是主打人人选秀、想唱就唱的《超级女声》时代!

综艺节目或许本该就是素人的天下。

明星录综艺节目,怎么从趋之若鹜到避之不及?

不同于上节目会红的普通人,对一个有事业发展和艺术追求的明星艺人来说,综艺节目似乎是一道枷锁。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演艺圈就有着一条隐藏的鄙视链:电影咖>剧集咖>综艺咖。这套在内地文娱产业还不发达时期传入的舶来品,时至今日仍是粉丝们判断喜欢的明星艺人是否具备事业心的重要标准。

一位艺人如果参演知名导演的电影,对粉丝来说自然是上佳之选,要是能去内地电影节或者国际电影节,那便是演艺事业蒸蒸日上。

但如果一个艺人本来就有大量知名影视作品,如今却甘于混迹综艺节目,那对粉丝、甚至路人观众而言,都是“大逆不道、自甘堕落”的事情。

哪怕这名艺人已经“幡然醒悟”,不再录制综艺,然而观众的印象分却是一经破坏,不再回来。

这个困扰,存在李晨身上,也在孙红雷身上,不过要论对这个困境感悟最深的则应该是邓超。

上综艺之前,邓超是年少成名的《少年天子》,是首次触电便凭借《集结号》拿下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好演员。即便初上综艺不久,邓超也是《烈日灼心》(拍摄于2013年)里演绎出死刑犯在生命最后一刻教科书般恐惧感的金鸡奖影帝。

但随着《奔跑吧兄弟》成为国民爆款,人们对邓超的印象变成了“伐木累”、“动霸tua”、“喜剧谐星”……

综艺节目对邓超事业的破坏性,在今年春节放映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票房惨败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尽管这是一部邓超拿出十足十努力的诚意之作,但观众却表示“我完全无法接受《中国乒乓》内的任何设定,无法相信邓超塑造的角色,我怎么看都觉得他是在录综艺。”

这样的评价对一名演员来说,无疑是悲哀的。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杨幂同样因为上综艺节目被事业粉送上了热搜。

起因是杨幂事业粉以曾眼睛受伤、不公平剪辑为由,提议工作室拒接综艺节目的常驻录制,以放其专注谍战剧《哈尔滨1944》拍摄工作。

由于《哈尔滨1944》有着如导演张黎、演员秦昊等强大的制作班底,又是杨幂很少接触的谍战正剧,幂粉们非常看好该剧给杨幂带来的事业裨益,更何况其中很多人认为录制综艺对“85花顶流”杨幂来说完全是无效曝光。

当上综艺成为明星艺人的“原罪”,国产综艺的收视衰落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在综艺节目成为了明星艺人的“烫手山芋”、在新世代年轻观众改变了综艺收看习惯,但或许最终决定国产综艺未来形态的是像“小潮院长”这样的素人创作者们。

这些多才多艺的网红们,原本有可能成为综艺节目亮眼的选手、嘉宾、搅局者,但通过短视频平台,他们可以跳过“中间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直接向十几亿潜在观众输出才华并将之变现。

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正大综艺》《幸运52》主打普通人的时代,国产综艺的话语权似乎又一次交到了草根群众的手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