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曾经赋予“春节”太多的意义。春节,曾经是游子对于家的追寻,是团圆的代名词,更是一年中最集中的消费狂欢,甚至造就了“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中国特色春运......
尽管在不同人群眼中——无论是父母长辈、小镇青年还是逃离北上广深的白领——对于春节有着不同的定义。
但钛媒体发现,“春节”做为一个经济和社会趋势的风向标,无论是人口迁移还是消费新动态,都在集中反映一个真相:以春节为代表,中国人的心态和“活法”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国人真的都不爱回家了吗?谁为春节消费贡献最多——是没回家的人们,还是坚持“回家过年”的你?大城市和家乡,到底哪个更值得你留下?
真实的大数据,如何定义2019年的春节长假?钛媒体从五个角度整理了春节主题大数据,告诉你不曾看清的五个真相:
真相一:“北漂上漂深漂”规模大幅收缩
被誉为“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中国春节,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了。
据位和科技(中国人口流动数据挖掘分析云平台)授权钛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春节前的返乡迁徙总量在持续减少。下面这张图颇具深意,这是2016年至2019年每年春节前十天返乡迁徙期间,北上广深迁出人流的走势(图1)和全国迁出人流的走势(图2)。
(图1)北上广深春节前十天迁出人流(2016~2019年),图片来源公号位和科技
(图2)全国所有城市春节前十天迁出人流(2016~2019年),图片来源公号位和科技
返乡迁徙出行量减少,表示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在减少——已经没有那么多“外来人口”挤在大城市生活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报告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下降。
春节前的人口流动,体现了返乡迁徙和流动人口供给。2019年的春节返乡人口数陡降,不仅与2018年整体的经济下行趋势有关,还与两方面原因有关:
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国家要求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北上广深在吸引高端人才的同时,相继出台了政策限制外来人口。城市对人口结构改善的需求,以及对人口红利进入尾声的焦虑,都通过人才政策体现出来,位和科技统计,杭州、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郑州等二线城市已经陆续出台各种政策,“抢人大战”已经在上演。
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随着国家出台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规划,“改善中西部”、“拉动内需”、“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成为未来关键词。
原因之二: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落户、购房、教育、高考以及医保等政策,都限制了流动人口的稳定。
随着年龄增长、如果无法在大城市安定下来,外迁劳动力会选择定居二三线城市或返回家乡附近就业,不进行跨省迁移。
安定下来的流动人口则逐渐在城市生根,由短住变成常住,不再流动。
此外,根据位和科技对返迁人口的调研发现:返迁人口以40~50岁、20~30岁为主。超七成返迁人口不愿再外出。
钛小编借此做个小调查:你属于上述哪一个人群呢?
真相二:过节更爱健康和颜值
春节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健康领域的支出和消费。
民众的健康消费,在春节前一个月便开始了。阿里健康联合阿里数据就春节前(2018年12月-2019年1月)阿里零售平台消费数据发布了《春节健康消费报告》。
这份报告一定程度上说明, 春节长假前夕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的规划高度相关。
例如,90后赶着在年前瘦脸和植发,80后忙着采购精美的健康礼盒,60后、70后男性们则抓紧时间减肥瘦身——一切为了过好一个春节。
(1)90后植发,男性们瘦身?
很意外的是,数据显示在医疗美容产品的消费开支上,男性不输女性。瘦脸针,成为“小鲜肉”们的剁手最爱;超二成的男性在假日前曾购买医疗美容产品。
医美消费也在春节前迎来一波小高峰。聚划算在春节前夕推出了“医疗美容服务专场”,上线当天吸引了超30万用户围观。
数据显示,60后们希望通过水光针,在春节前拥有水润透亮的皮肤。而年前购买植发医疗服务的90后占比超57%。
(2)“健身控”北京最多
不止提升颜值,各年龄段男女也开始重视节前的身材管理,并在身材管理方面体现了不同的偏好:男士们越年轻越爱健身增肌,越年长越爱减肥瘦身;女士们则越年长越爱增肌健身,越年轻越爱减肥瘦身。
男士一边补充增肌蛋白粉一边健身,女士们则选择左旋肉碱、酵素、益生菌、膳食纤维餐等产品减肥瘦身。地域上,一线城市中最爱买减肥瘦身、健身增肌产品的是北京。
真相三:中国人越来越不爱“回家”了,
95后最甚
(1)境外游增长28%,“出境过年”正流行
中国人越来越不爱在家过年了,这句话真的不是吐槽情绪。
数据说明了一切:阿里巴巴旗下“飞猪”平台在2月10日发布的猪年春节旅游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外出旅行的整体人次比去年增长了19%(数据来源:飞猪)。其中“境外游”增长达28%,全球各地“海岛游”增长超过90%。
而出境旅行过年的人主要集中在“四小时飞行圈内”。港澳台地区、日本、泰国是大家最多选择的目的地;香港,又成为其中 TOP 1 的旅行目的地。
(2)95后增幅达40%
阿里巴巴旗下“飞猪”平台在2月10日发布的《猪年春节旅游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外出旅行的整体人次比去年增长了19%。其中,境外游的增长达28%,全球各地海岛游增长超过90%。出境旅行过年的人,主要集中在四小时飞行圈内。港澳台地区、日本、泰国是大家最多选择的目的地。
在旅行过年的人群特点上,飞猪数据显示,90后占比最高,其次是95后,二者之和超过了一半。此外,95后春节出行的同比增幅达到了40%,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的。且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
真相四:电影票越来越贵,春节档最贵
(1)总票房61亿(截止2月12日上午10点数据)
2019年的电影院线“春节档”,在争议和纷扰中逐步走向尾声。2019年春节档,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拥挤”的春节档,春节期间先后有8部电影上映,分别是《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流浪地球》、《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小猪佩奇过大年》、《熊出没·原始时代》据(xxx来源)统计数据,截止2月12日,今年春节档共产出综合票房总额 61 亿,基本与去年持平。
《流浪地球》在春节假期的票房竞赛中一举“逆袭”,大年初一(2月5日)票房仅仅排在第四,落后于《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此后一路飙升,目前已经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票房遥遥领先。
截止2月12日,《流浪地球》总票房冲到了23.88亿——这一数据,相比2018年狗年的春节档冠军《唐人街探案2》(19.1亿)增长了25%。
此外,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显示,《疯狂的外星人》成为观众最爱二刷的影片。
春节档主要影片票房数据(截止2月12日上午10点),制图/钛媒体,丛笑
(2)春节档总观影人次1.3亿
还是来自于灯塔专业版数据,2019年春节档观影人次达到1.3亿,比去年略有下降。
这一数据与去春节档的1.45亿人次相比,相差0.15亿人。整体上座率和场均人次较去年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具体来看:大年初一整体上座率为55.5%,场均人次为58.5人;而去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67.12%和71.67人。
下滑的原因业内认为,主要是春节档“高票价”策略提高了准入门槛(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今年春节电影票为何这么贵?)。
尽管观影人数下滑,不过“高票价”却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票房,今年的平均票价44.8元,同比上升13%。
真相五:微信早已不是春节红包主角
2014年由微信支付开创的“红包拜年”,早就了中国春节红包史上的第一次爆发。
从2015年起,腾讯和阿里的“红包大战”正式拉开序幕,两家轮流把持着央视春晚独家红包合作伙伴的位置,两家疯狂“撒钱”,让“边看春晚边抢红包”成为春节期间的新年俗。
今年春节的红包大战,呈现出“新老混战”的局面:微信、支付宝显得相对低调平静;百度、银联云闪付、字节跳动、快手、腾讯微视等都不甘示弱;拼多多、小红书、QQ、微博等也都在参战队列中。其中,字条跳动空投16亿元,百度10亿元,银联云闪付不吭不响地发放了20亿。
制图/钛媒体,丛笑
那么今年的红包大战,战况如何呢?来看这组最全的红包数据汇总:
红包大战的六年,是国内移动支付产业飞速发展的六年,而红包大战的目的,核心就是对移动支付市场用户的争夺。
相关报道:这个春节,大家突然不那么舍得花钱了
每一年春节,都是观察经济民生的重要窗口。
今年春节虽然热闹依旧,热门景区同样人满为患,彩礼、红包、压岁钱话题继续刷屏,风俗民俗话题不断引发争议,但也出现一些意味深远的新变化。
一是春节消费依旧强劲,但增速创下8年新低。
二是春节旅游过年势头有增无减,但旅游人次增速首次跌入个位数。
三是春节电影票房与去年基本持平,而观影人次出现下滑。
四是返乡置业基本销声匿迹,楼市热潮不再。
与以往的狂飙突进相比,今年春节显得有点冷。大家突然都不舍得花钱了,这意味着什么?
01
春节消费增速:创8年新低
春节是一年之内最大的消费旺季。
根据商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春节(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以短短七天万亿的消费体量,这样的增速相当可观。不过,与去年相比,这一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春节消费增速首次跌破个位数,同时创下8年来新低。
这个数据并不令人意外。
事实上,2018年以来,社消增速就出现下滑,到去年12月,增速仅为8.2%,2018年全年的社消增速则为9.0%,同样不及往年。
就在春节之前的1月28日,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涉及汽车消费、家电消费、农村消费、5G商用等多个领域。
显然,提振内需已经成为2019年的重中之重。随着个税改革和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消费增速有望回升,但其效应有待观察。
02
旅游增速:首次跌入个位数
这个春节,最为瞩目的现象,当属各大旅游景区的人满为患。
从上海广州三亚到香港澳门,从丽江阳朔等古城到黄果树峨眉山等自然景区,到处人流比肩接踵,堪比十一黄金周,这说明发反向过年、旅游过年已经成为趋势。
不过,与热门城市和热门景区的一派热闹相比,春节旅游却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变化。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4亿人次旅游过年,增速依然可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春节旅游增速相比去年下降4.5个百分点,且首次跌入个位数,创下10年以来的新低。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错峰出游的存在,摊薄了春节期间的旅游增速,另一方面则与消费大形势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增速在地区之间同样出现分化。
作为春节旅游重镇的海南,今年春节旅游接待游客582.39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实现旅游总收入143.75亿元,同比增长4.75%,远远不及去年的10%和10.3%。
其中,三亚接待游客99.65万人次,同比增长3.06%。旅游总收入103.85亿元,同比增长7.04%。增速全面放缓。
而作为网红城市的成都和西安,旅游吸引力大幅提升,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均创下新高。
2019年春节期间,成都旅游人次高达1892.3万人次,同比增长20.1%;旅游总收入达206.9亿元,同比增长47.5%。
西安共接待游客165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0.16%,实现旅游收入144.78亿元,同比增长40.35%。
03
电影:票房持平,观影人次大幅下滑
春节档电影,历来是大片必争之地。
今年贺岁电影整体评分优于往年,且涌现出《流浪地球》这匹科幻黑马,但整个春节档电影票房,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19年春节档(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总票房(含服务费)58.4亿元,同比增长1.2%。
与此同时,今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仅1.29亿人次,同比下降10.7%,平均上座率37.1%,相比去年下降12.8个百分点。
观影总人次下降了10.7%,上座率下滑了12.8个百分点,而电影总票房仍能基本打平,原因显而易见:票价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电影票价总体上涨15%左右,三四五线城市票价动辄五六十元以上,让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
显然,电影作为娱乐需求,需求弹性相当之大,价格一旦上涨,对于消费影响可谓立竿见影。不论是票补取消还是电影发行过于自信所致,所谓春节观影这一新民俗,终究难以抵挡价格上涨的制约。
票价上涨,三四五线城市必然首当其冲,票房在城市之间出现大幅分化。
今年的春节票房增速,只有一线城市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为15.3%。
二三线城市只有低速增长,分别是1.4%和0.1%;
至于四五线城市,增速双双下滑,分别是-1.7%和-2.8%。
要知道,三四线才是春节票房主力。
04
返乡置业:基本销声匿迹
很多人还记得2018年春节,返乡置业的汹涌人流,在三四线城市制造出一波抢房热潮。
然而,2019年春节,三四线楼市出奇的安静,返乡置业基本销声匿迹。在亲戚的饭桌上,房子也不再是最高频次的话题。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楼市开始下行,一二线城市首当其冲,北上广深杭厦六大热门城市量价齐跌,三四线城市虽然依旧维持在高位,但随着棚改货币化收缩,加上全国性棚改已经进入最后两年收官阶段,整个市场前所未有谨慎。
就在2019年1月份,虽然各地不乏放松措施,但楼市情绪仍未回暖。
据克而瑞数据,在过去一个月,超3成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下滑。其中,13家房企权益销售金额降幅超30%,22家房企降幅在30%以内。
这其中,作为龙头房企且深耕三四线的碧桂园,1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仅为330.7亿元,与去年同期约459亿元相比,下滑28%。
这种背景之下,返乡置业遇冷再正常不过。失去了棚改刺激,三四线城市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05
结论
大家突然不舍得花钱了,这意味着什么?
其一,提振内需已成当务之急。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拉动经济效力日趋减弱,大放水刺激效应边际递减,提振内需就成为唯一选项。而提振内需的第一要务,则在于减税降负。只有提高收入预期,才能提振消费需求。
其二,买房投资要更加谨慎。政策宽松,货币宽松,楼市或会迎来复苏时机。但基于提振内需的重要性、六个钱包的匮乏以及金融风险的出现,楼市高位盘整是大概率事件。基于稳楼市的总体政策基调,如何防范大跌,将成为重中之重。
其三,2019年,不要轻易加杠杆。在下行周期,一切都将变得更加不确定,这个时间点,现金流将会变得无比重要,加杠杆的风险也会变得无比之大。所以,请拿好手中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