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起了?多家银行向员工“追薪” 将常态化?



图 / 视觉中国银行机构正在向自家员工“追薪”。

南都·湾财社记者日前梳理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发现,部分银行在2022年度报告中首次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相关数据。

有银行追回薪酬超5800万元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均在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其中,招商银行、渤海银行和九江银行则是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细节。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称,2022年该行对2876名员工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若以该行去年员工总人数11.3万人计算,被追回薪酬的员工数量占比为2.55%。

渤海银行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追索扣回370人绩效薪酬1760万元。以此计算,相当于人均被追回4.76万元。

城农商行中,在港上市的九江银行也在年报中披露了金额数据,报告期内该行绩效追索扣回总金额为163万元。

不同于前述银行,江西银行在其年报中透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事由。报告显示,2022年该行主要对不良资产形成负有责任的人员,按不良责任本金大小进行认定,并追索扣回相应绩效薪酬。

95%以上银保机构已制定相关制度

和薪酬延期支付一样,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也是金融业薪酬调整的重要内容。

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是指金融企业的高管和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在自身职责内未能勤勉尽责,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金融企业不仅可以止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并且可以对已经发放的绩效薪酬予以追回。

不难看出,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意在将员工薪酬与风险相挂钩,从而约束金融企业高管和员工从事高风险的投机行为。

早在2010年,原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首次提及,商业银行应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规定。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对这一制度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

2022年8月,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金融企业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并明确适用于离职和退休人员。

此后,部分银行公开表示已建立相关制度。例如,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曾在该行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近年来,该行持续优化高管薪酬约束机制,完善绩效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机制,督促高管尽职履责。

今年3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一文,透露了相关制度的实施情况。文章称,截至目前,95%以上银保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银保监会指出,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机构,相关制度为追究违规高管责任、挽回资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山西5家城商行合并重组期间,对61名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359万元。

“追薪”会否常态化?

针对相关机制的建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具有约束作用,能够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促使银行高管和重点岗位员工注重合法合规、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合规行为。

而从长远来看,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建立薪酬追索扣回机制肯定会成为常态,但要使得银行员工尤其是高管的薪酬体系与其审慎性风险承担行为有效挂钩,仅建立这一机制是不够的。

“根本在于要加快推出并运用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手段,完善银行薪酬结构,避免因短视行为导致银行风险的积累、影响银行的长远利益,增强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部分银行管理层薪资“腰斩”

2022年“限薪令”下,除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多家银行2022年年报还公示,已建立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股份制银行高管薪酬从2021年高于400万元,降至2022年200万元以下。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4家股份制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下降幅度大于30%。此外,部分银行正在将薪酬分配向经营一线倾斜。

股份行薪酬变动分化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国有银行人均薪酬整体有小幅度提升。

其中,交通银行人均薪酬42.85万元,建设银行人均薪酬35.99万元,邮储银行人均薪酬35.01万元,中国银行人均薪酬33.54万元,工商银行人均薪酬33.56万元。

上述银行人均薪酬相比2021年依次提高2.10万元、2.28万元、1.71万元、1.09万元、1.46万元。

从股份行看,薪酬变化产生分化。Wind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人均薪酬2022年62.32万元,相比2021年增加4.25万元;浙商银行人均薪酬54.73万元,相比2021年增加1.66万元。

部分股份制银行人均薪酬相比2021年下降。

例如,Wind数据显示,民生银行2022年人均薪酬50.24万元,相比2021年下降1.25万元;

招商银行2022年人均薪酬56.46万元,相比2021年下降0.19万元;

兴业银行2022年人均薪酬54.69万元,相比2021年下降0.78万元;

光大银行2022年人均薪酬47.01万元,相比2021年降低1.23万元。

上市银行中,城商行、农商行与股份制银行相似,人均薪酬变化出现分化趋势,部分城商行人均薪酬增长。

部分机构高管薪酬大幅下跌

Wind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2022年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相比2021年变动不大。

两大国有银行2022年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相比2021年下降。农业银行、邮储银行2022年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分别为1184.02万元、1005.10万元,分别同比2021年降低0.81%、3.49%。

部分股份行管理层薪酬变动区间较大。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4家股份制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下降幅度大于30%。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2022年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分别为3897.34万元、1918.80万元、1239.42万元、2942.08万元,分别同比2021年降低34.46%、34.68%、47.49%、50.15%。

Wind数据显示,多个股份制银行高管薪酬从2021年高于400万元,降至2022年200万元以下,收入“腰斩”。

2022年8月,财政部针对国有金融企业发布了“限薪令”,要求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近九成上市券商薪酬下滑

除了部分银行管理层薪资有所调整,券商行业的“降薪潮”已多次引起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披露年报的券商中,在有可比数据的22家券商中,有19家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降,占比达到86.36%,百万年薪已成过去式。

不过头部券商仍然维持了相对高薪。其中,中信证券以83.64万元位列第一,国泰君安以人均年薪74.19万元位列第二;申万宏源、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以67.49万元、64.78万元和62.97万元位列第三至第五。

2022年,“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人均薪酬下调,降幅为11.68%,其人均薪酬为83.64万元。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缩水规模最大,对比2021年人均薪酬减少了34.5万元。

2022年部分券商员工人均薪酬和高管年度薪酬总额变化幅度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值得关注的是,降薪带来的影响在管理层尤为明显。有18家券商管理层薪酬下调。

以中金公司为例,管理层报酬由上年的9441.6万元降至4126.3万元,其中执行董事黄朝晖的年薪降幅近56%,由795.3万元降至348.4万元;监事会主席高涛的年薪更是由794.3万元降至164.2万元,降幅超79.3%;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下降56.6%。

此外,申万宏源管理层薪酬下调近54.16%,东兴证券更是达到惊人的61.24%。

2022年,有7家上市券商金额前三的高管合计薪酬超过1000万,而在2021年开出同等高薪的上市券商有17家。

业内人士表示,从经营角度看,受市场波动影响,证券行业2022年度经营业绩承压,因此薪酬整体会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是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券商降薪下调员工人均薪酬和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也是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响应。

多位券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业薪酬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降薪方案范围将是整个金融行业,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需要行业的持续探索。监管层一直在积极引导行业回归本源,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