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盛赞《流浪地球》 可杭州怎么就没了呢(组图)

《流浪地球》

已成为这个春节档最大的爆款。

很多人看完这片子之后

依旧意犹未尽要“二刷”“三刷”

也有很多人看完这片子不禁感慨:

“这电影真的是咱拍的?”

《流浪地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将不断膨胀、吞没地球,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

但是,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

拯救人类这个主题已经快被好莱坞玩烂了。以往的欧美大片,通常都是探险队出发去别的星球,探索人类新家园,比如《星际穿越》。

然而,《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当然有着中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怎么能舍得丢下生活了300多万年的“祖宅”地球呢?

于是,人们想出一办法:给地球上安装上万个发动机,用行星发动机把地球推走。



人类也为这个计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板块变动引发了滔天海啸和地震;地球人口减半,只剩35亿人口。

而幸存的35亿人被迫迁入地下城,因为地面温度已经降至零下84摄氏度了。

地球即将撞击木星

危在旦夕

《流浪地球》电影的剧情,和原著不太一样,可以说是一段原创剧情:在地球还没有飞出太阳系、飞近木星的时候,被木星引力吸引,逐渐接近,最后要撞击木星。

当人类首次如此近距离在地球上看木星的时候,木星的那颗大红斑就如死神的眼睛一般注视着人类。

《流浪地球》也绝对不是《战狼2》的太空科幻版。

最终的任务虽然是由中国人提出并实施完成,但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是全人类群策群力的结果。

中国科幻的内核: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科幻,一直都有着有别于欧美科幻的不同的文化内核。

我们看惯了“一人开挂,拯救人类”的欧美好莱坞科幻片,看腻了“不到最后一秒,绝对不剪断炸弹电线”的俗套剧情,也看烦了各种“不,为了爱情,我可以不要一切”的男主为救女主把全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的恶俗情节。

《流浪地球》带来了一股清流。

我们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

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也看到了一直期待的场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

虽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但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而是把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

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而这可能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中国硬核科幻

就只问这一句话:

我们是否有勇气,

带着地球去流浪?

影片的最后

这句话让很多观众泪奔:

不论最后结果

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

我们决定

选择希望


但是,但是,,,,《流浪地球》里的杭州,怎么说没就没了?

春节档里,《流浪地球》大火了,目前豆瓣评分仍在8分以上,社交媒体上也是好评如潮,“《流浪地球》有望率先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样的高评价都登上了主流媒体。

从特效上看,《流浪地球》确实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好开端。影片里,上海变成了冰封的死城,观众看到悬崖下冻成冰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会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

导演可能比较偏爱上海,上海的地标,有的就冻住,没有的创造出来也要冻住,比如下面这个“2044年上海奥运大厦”。

说导演偏爱上海,一大原因是片中的救援小队本是从北京出发前去救援杭州,按理说走最短路线本不用经过上海。如果要找一个原因,正好前面的剧情提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被木星影响撕裂了,把中国东南沿海的地形都搅乱了。

而杭州还是没有等到出场机会,憋了半天还没出镜,一句话就没了……

没错……要是较真起来,杭州本不该作为“行星发动机”的选址地点的。

行星发动机有多大?

讨论杭州能不能建行星发动机,我们得先弄清楚,行星发动机究竟是什么。

按照电影的描述,建在地球上、用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有两类,一类是小一些的行星发动机,另一类是更大、推力更强劲的转向发动机。建在杭州的是比较小的行星发动机。

这么大够不够大呢

(显然是不够的)

说行星发动机小一点,其实一点也不小。在电影里,北京的行星发动机高一万一千米。这可比珠峰还要高两千多米。而到今天为止人类建成的最高建筑物是哈里发塔,和这个发动机的高度完全不能比。按照电影的设定,每座行星发动机都是这么大,杭州的也不例外。

根据行星发动机的结构图,行星发动机底座是由一小一大两个高远小于直径的圆柱体叠在一起组成的,可以视作两个圆形薄片叠放,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如果发动机整体高11,000米的话,按图中比例尺,底座大“圆形薄片”直径约为33.93千米,整个发动机占地面积达903.99平方公里。

目前的杭州行政区面积1.6596万平方公里,发动机如果建成,约占杭州总面积的5.4%。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建造起来,对周边地质条件要求应该是很高的。

而杭州的地质条件,实在是不能造行星发动机。

杭州这地搞行星发动机

可不可行可不可惜

杭州西部、南部有着大片的山地和丘陵,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看上去,选择地势低平的平原区施工难度较低,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杭州曾经历过三次海侵。2000多年前市区很多地方都在海平面下,只有宝石山是一个露出来的岛。三次海侵,留给杭州大量淤泥层,杭州的平原区遍布淤泥质的黏性土,也叫软土。

上海笑而不语

在钱塘江边还分布着粉砂土,是上游富春江等河流携带下来的泥沙经钱塘江冲刷堆积起来的。软土易压缩,容易变形,受扰动后不稳定。软土层工程性能差,很容易造成沉降。粉砂土易坍塌变形,在地下水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这地基不知要打多深

这种地质条件,别说建造需要强力支撑的行星发动机,就是建造地铁,问题都很大。

杭州地铁的这个建造进度

地质条件确实是个重要原因

2008年11月15日,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基坑就曾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当时的场景是“巨大的侧向推力突然袭来,不仅瞬间冲破80厘米厚的地下连续墙,甚至把基坑中间粗大的格构柱都砸得东倒西歪。

那些直径达609毫米、设计轴力超过100吨的钢支撑,则像多米诺骨牌,一根接着一根,有的蹦到半空中,有的轰然倒下” (《王梦恕:身陷“杭州地铁门”的院士》)。2年后,相同的施工工地再一次发生了基坑土体滑落事故,又造成1人死亡。

在杭州的平原区放这么一个大家伙,建在黏性土层和粉砂土层上,估计还没建完就沉降下去了。

杭州山区难以施工

那么,在杭州的山区建设行星发动机,又会怎么样呢?

答案是,施工难度太大。

且不说在地形条件上,山区本身就比平原难于施工,杭州的山地丘陵区域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容易发生滑坡。

根据俞布等(2012)《杭州市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评价》,滑坡中、高危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杭州中、西部山地丘陵区,包括临安市中部,富阳市西北部,富春江、分水江沿岸,以及新安江流域。

这些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为主,受地层岩性及河谷切割深度控制,滑坡后缘高程平均海拔不足300米,以河流中心线为基准线,高危险性区域较多的分布在河谷两岸500 米缓冲区内。

新安江在建德附近的一段河谷

这一地区受河流季节性的涨落引起岸坡带动、静水压力发生变化,加之岸坡带风化作用较强,岩石变得相对的不稳定。另外由于迎风坡面对暖湿空气的抬升作用较为明显,常常在坡面南侧形成强降水中心,短时或持续性强降水极易致使边坡失稳,如天目山、昱岭南部,以及白际山脉东南侧区域等较危险。

山地丘陵局部地段存在软弱岩层,诸如泥岩,粉砂岩等,风化层剥蚀严重,受水土流失动力作用影响,顺向坡山体极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

更不用说某些山区,如飞来峰一带还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大量溶洞,石灰岩本身质地就不坚实。在这种地下遍布溶洞,地下水渗透侵蚀的山区,根本不可能建设行星发动机。

不过既然电影发生在科技发达的未来,我们不妨按电影里的科技水平来设定。电影里人类掌握了“重元素聚变”的技术,这种技术能为地球的移动供能,说明能够提供可靠而丰富的能源。

有这么多能源,削平杭州西部山地也不是什么难事,滑坡之类的,也都是小意思。但是,在杭州建行星发动机,还有一个大隐患,那就是,杭州在断裂带上。

真是说崩就崩

根据汪承松(2002)的《杭州市地震灾害地质背景及抗震设防建议》,三条较大的地层断裂交汇于杭州附近的闻家堰一带,其中有北东向的球川-萧山大断裂、北西向的孝丰-三门湾大断裂及东西向的昌化-普陀山大断裂。1998年8月17日的嵊县4.5级地震时,沿昌化-普陀山大断裂附近反应特别明显,这说明这条断裂目前仍有一定活动性。

现在的杭州断裂带活动不多,4级以上地震很久没出现了,但是如果在杭州建造行星发动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很有可能诱发断裂带活动。

然而电影中行星发动机不但建好了,还运作了很长时间,三十年从未熄过火,直到靠近木星时才因为引力作用导致断裂带活动,毁掉发动机,撕裂地下城,致使熔岩倒灌,杭州地下城内35万人不幸遇难。

源源不绝

片中角色对此深感痛心,但其实完全在意料之中。能造完并开30年已经是给杭州地下城和行星发动机开了挂。

总之地球联合政府选择在杭州建行星发动机,是很不合理的,工程前期没有做好安全评估。他们忘记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安评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北京第三交通区温馨提醒

还是选择希望

得知杭州救援无望后,电影中主角一行人又改变方向,奔赴赤道上位于苏拉威西的转向发动机。

等等,转向发动机在苏拉威西???

是的,而且搞了很多

印尼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那里的火山活动和地震都比杭州频繁多了。如果行星发动机不能在杭州稳定存在,那么比行星发动机还要大号的转向发动机选在苏拉威西就是作大死……

很密集的

就在前一阵,苏拉威西岛东北一百来公里的锡奥岛上的卡兰格唐火山开始喷出岩浆和气体。2月4日,火山灰波及方圆300米的范围,简直是用实际行动发出呐喊:“别!别在我这建转向发动机!你们这些地球人坏得很!”

然而在电影里,杭州的行星发动机毁灭了,苏拉威西的转向发动机还好好的,大概是电影给人类开了金手指了吧。

我本来是这么想的,直到想起下面这一幕……

发动机能提供150万亿吨的推力,这谁顶得住啊?!真要是建好这么一万座发动机,全功率运行起来,怕是各版块都要剧烈活动,这么一来,地球上似乎没什么地方能放发动机和地下城。

所以承认吧,带着地球跑出太阳系的主意本身就不现实。

可是,这个主意太浪漫了。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小小的、蓝色的地球,冒着被吸入的风险靠近木星,试图借助其引力最终脱离太阳系,当这一幕出现在银幕上时,给人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而且尽管电影对《流浪地球》的小说原著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以至于除了世界观之外和原著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了,但还是极大保留了刘慈欣作品中那种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想要了解原著中的精神内核,请看“非凡油条”的《离开太阳的流浪地球》。

所以,尽管电影里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这仍是一部值得为它挑挑毛病、抠抠细节的电影。“《流浪地球》有望率先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而它也确实值得人们为之选择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只不过,请在看完之后,多关心你身边的杭州人。比如有时间多陪陪他,约他聊天,请他吃饭,K歌、shopping时你来买买单都是不错的选择。理解他偶尔的情绪异常、包容他突如其来的坏脾气。

因为这个地方的居民是要承担人类命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