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工厂招聘工人抢着进 国内工厂为何招工难?(组图)

国内工厂招工荒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外资工厂,更能被打工群体所接受?

打工群体需要的是什么?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更多需要的,实际上是工资水平有所提升,或是以提升福利形成的变相收入。

海外工厂更受欢迎

以日企为例,一般情况下,我国境内的日企,会更贴合国内劳动法的要求去进行工作生产,并且根据业内人士表述,每月的实际收入与面试时得知的数据,并不会产生差距。

且工作时间也较为稳定,虽然偶然会出现加班的情况,但在加班费方面,也比国内的同级企业更有优势。

一部分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职位升级,以及相关的技能培训,这就导致了更多的社会人员,愿意在符合应聘的条件下,进入到外资企业。

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这类型外企并不会给到中国人更多的尊重,但我们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以及工人的实际情况去看,或许这些平均学历程度不高的普通工人,收入情况才更为重要。

但是上述内容中,并没有过多的表明外资企业,存在特异性的优势,反而对于打工群体的基本诉求产生了满足,那么国内企业难道无法做到么?

企业发展决定了做法

我国工厂工人的工资,普遍以名义工资3000元~10000元不等。并且大部分的工种主要以时间或是计件的形式来计算收入。

这就导致即使工资划定了一个大范围,但仍然主要依靠劳动力生产价值,来决定收入的现象。

虽然这符合社会竞争情况,但如果与同级别的外企相比,或许就会产生落差。

公开资料显示,实际参与实际工作的人,一般情况下,工资条内除了收入之外,还会有多种罚款的现象产生,例如工作时长不足,工作时间中处理个人事情等,都会成为罚款的理由。

而这也使得舆论方面,更倾向外资企业。但这是真的么?准确的讲,人们现在看到的外资工厂状态,实际上是国内工厂此后的可能性现象。

从产业级别出发,严格意义上我国的工业体系,实际上还有很多东西是没有的,甚至是存在竞争劣势的。

工人的工资以及福利,难以保障的原点也基于此。换一句话讲就是,我国的工业体系实际上仍是处于培养状态,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对立明显也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工厂方面或许应该优先考虑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劳动力的质量。如果没有办法使得企业正常运转,那么产业陷入不发展的状态将会继续提升。

虽然专家层面,不断的呼吁年轻人再就业时,应该选择以培养能力为主,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可以陪着工业体系发展而发展,但是社会体系是否能够接受年轻人需要低物价的想法呢?

显然并不太可能,工业效率与商业结果存在挂钩,但过于追求商业结果的行为,也是在将劳动力驱赶到外企的一种做法。

合作关系还是雇佣关系

严格的讲,外资工厂与国内工厂的差距,还有一个原因,之所以外资工厂的待遇以及福利情况,好于国内工厂,其实在于关系有所不同。

外资工厂实际上是与我国地区是一种合作关系,劳动力在合作环节中产生了决定性的价值。

工人群体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的保障,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实际上是在企业与地区关系之上建立的。

正如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表的看法一样,马斯克的认可实际上是认可了合作关系的正确性。

但是反观国内工厂的企业与员工关系,实际上还是建立在雇佣的基础上的。

虽然这样的关系是社会普遍关系,但关系的确立,并不代表劳动力要被完全支配,如果真的想要完全支配,那么在收入方面也要比外资工厂高很多才能成立。

虽然我国人口众多,这使得企业方面认为会有无数的劳动力,来填充到企业的需求中,但如果现有劳动力已经产生了对于产业的失望,那么在舆论的扩散之后,此后的劳动力或许并不会主动选择这个产业。

即使概率不是100%,但留在产业内的劳动力,或许仅是少部分,没有选择余地的劳动力而已。

雇佣与合作的不同,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结果,但两者关系其实存在一个共性的前提,那就是尊重与认可。

尊重劳动力本身,认可劳动力价值,才是正确的,如果仅是以企业效益来要求工人,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劳动力外流并且产业萎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