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5日,欧盟正式宣布联手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
限价令于5日当天生效,具体为对汽油、柴油、煤油等较贵石油产品设定每桶100美元的价格上限,对燃料油、石脑油等较便宜石油产品设定每桶45美元的价格上限。
△ 俄罗斯石油出口罐装油桶(图自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欧盟第三次在石油领域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去年6月,欧盟先是宣布禁止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去年12月,欧盟、七国集团以及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
美欧能够单方面推行限价制裁的底气,在于全球90%以上的航运保险业务被西方垄断。应该说,新一轮制裁的核心是对俄罗斯柴油价格的限制,目的是进一步“封堵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金融血脉”。但是效果能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算算账。
收紧制裁令欧盟作茧自缚
从去年6月起,俄罗斯石油先被禁运继而被限价,可年底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产量反而增长了2%,达到5.35亿吨。
反观自身能源匮乏,对俄大幅依赖的欧洲,在被美国牵着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后,其反噬效应令不少欧洲国家自身处境窘迫: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通胀高涨不退,民众不堪重负。
△ 俄罗斯石油钻井平台(图自网络)
制裁仿佛已经不再是一把双刃剑,而成为刃口向内的“反向自残”。这就意味着,欧盟一旦对俄制裁出招,似乎自身就会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双重伤害。
尽管暖冬和各国节能举措在暂时缓解欧洲能源危机的困局,但能源领域的明眼人对制裁导致的恶果却有入木三分的解读。
意大利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高级能源经济分析师德莫斯特内斯·弗洛罗斯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指出,欧洲能源危机远未结束,欧洲真正的“凛冬”将在2023年冬季到来。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俄总统普京曾对欧盟的制裁做过这样的评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反倒是欧盟自己遇到了难题。他们的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一些国家的数据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不少民众的生活早就已经苦不堪言,而通货膨胀还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出现,这完全就是他们作茧自缚。”
制裁者为俄油规避禁运另辟蹊径
此次欧美限制俄柴油的消息在去年底一经传出,就引发了欧洲一系列连锁反应。欧洲国家立即开始加大对俄柴油的进口,生怕等俄柴油限价生效后,出口商中断对欧洲国家的出口。
据报道,今年年初欧洲国家对俄柴油的采购量已经达到了每天60万桶,创下新高。而欧洲之所以会加急进口俄柴油的原因就在于,一旦俄油真的断供,欧洲将“有苦难言”。
△欧盟总部前飘扬的旗帜(图自网络)
数据显示,欧盟国家进口俄柴油数量在2022年达到了2.2亿桶,占总进口份额的一半。所以一旦俄油断供,欧洲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
△ 英国伦敦地区一家加油站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3日报道,用俄罗斯原油制成的燃料正在被印度炼油厂运往纽约。最近,英国也找到印度最大的能源公司,通过合作加紧中转俄柴油。看来制裁的始作俑者们都在通过印度和他国的炼油厂从俄罗斯抢购打折原油。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制裁者已经帮助俄罗斯找到了规避石油禁运的方法。“禁运的一个主要影响是俄罗斯柴油将不再直接到达欧盟。印度或沙特等国家从俄罗斯购买廉价石油,在他们的炼油厂进行加工,最后将柴油卖给欧洲。”
△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截图
意大利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高级能源经济分析师德莫斯特内斯·弗洛罗斯指出,西方的制裁根本无法阻断俄罗斯能源出口。
制裁游戏谁是赢家?
对于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新一轮制裁措施,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曾表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将进一步扰乱国际能源市场,同时,俄罗斯也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经济学人》指出,姑且不论西方对俄石油制品单方面限价对石油市场的扰乱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此举最令人担忧的影响是,全球经济加速“脱钩”,并进一步导致生活水平恶化。其他石油生产国将被迫卷入大国博弈,为自由贸易设置诸多政治前提。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会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戏谑地称,“欧洲制裁的脚步略有放缓,俄罗斯反而正在加快适应制裁的步伐。”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中)在基辅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会晤(图自网络)
冯德莱恩承诺,欧盟将在2月24日,即俄乌冲突一周年之前实施对俄第十轮制裁。多轮制裁过后,貌似能用的手段都用了,但是仍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欧洲政客把自己逼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这场制裁游戏的输家和赢家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