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反水?欧洲航天局:不再向中国空间站派遣宇航员

近日,欧洲航天局官员在新闻记者会上宣布,因“预算有限”不再计划向中国天宫空间站派遣宇航员。

中国和欧洲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1年7月,中欧签署“双星计划”合作协议,这是双方开展的重大空间科学探测合作,树立了中欧航天合作典范。近年来,双方不断扩大航天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搭载了来自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仪器和设备;2021年,中国“天问一号”与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外,早在2015年中欧就签署了载人航天领域合作相关协议,中国航天员叶光富曾赴意大利撒丁岛开展训练,来自欧洲的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和马蒂亚斯·约瑟夫,也曾在烟台近海参加海上救生训练……

去年10月,欧洲宇航员在飞跃北京上空时,在社交媒体写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中国古文,在中国拉满好感。

此时忽然“反水”,原因何在?中国日报社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一语道破:“欧盟或者说欧洲航天局对美国卑躬屈膝,将科学探索政治化,这简直是欧盟的耻辱!”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航天进行封锁打压。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法案,限制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合作。美国国家航天局 (NASA)局长还多次对中国航天大放厥词,极力渲染“中美太空竞赛”,污蔑中国航天“不合作”。

有欧洲网友表示:“看到欧洲精神被如此奴役,我很伤心。我们已经完全沦为美利坚的附庸。欧洲完全可以通过与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和平合作,取得更多成就啊。”

包括英国《卫报》在内的外媒曾多次指出,中国天宫空间站可能是未来唯一可运行的空间站。因为,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预计将于2024年退役,尽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该空间站能在2028年后继续运行。

来源 | 综合中国日报、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