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能战胜德国,我们的足球能战胜自己吗?(组图)






作者|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日本队在卡塔尔世界杯上逆转德国队,新华社发表一篇“记者手记”称,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在东京街头遇到的一个孩子,一个快乐如小鸟一般、飞翔着去踢球的孩子。从这个孩子身上,你或许能发现日本队击败德国队的原因。”

这篇手记介绍,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每年有超过4000所学校的球队参加,决赛现场能吸引近5万名观众,全国40多家电视台转播。

在沙特爆冷击败阿根廷后,日本爆冷战胜德国,亚洲球队给了球迷太多惊喜。



|2022年11月22日,卡塔尔多哈,2022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E组首轮。

虽然足球是圆的,足球场上的爆冷总有运气成分,但是,这种爆冷绝不只是“意外”,日本足球的长足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得益于日本在上世纪末提出的“日本足球百年计划”,遵循足球运动规律培养足球人才。

日本“足球百年计划”是指为提高日本整体的足球水平而制定的长远计划,于1996年提出。内容涵盖了联赛的创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训,国家队的训练等一系列措施。

根据国际足联的统计(2010),日本足球总人口为480万,其中在日本足协注册的球员有104万。18岁以下球员的人数达到63万。

在日本,高考升学竞争也十分激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学校、家长对待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并不存在“唯升学”问题。原因在于,政府教育部门并不以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办学,而是关注学校给学生的整体教育,升学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而家长并不认为升学与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矛盾的,均鼓励并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日本的高中足球联赛吸引很多学生、家长观看,可见家长对孩子参加足球联赛的支持态度。


|2019年6月19日,日本东京,姆巴佩现身日本足球学校。



我国也提出建设足球强国计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足球协会)、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规划指出了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公布了中国足球的近、中和远期目标,并提出未来发展的七大任务,包括: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施全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提高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招收足球专项学生的比重,鼓励吸引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足球方向,依托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设立足球学院,积极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足球专业。

近年,为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并带动学生体育发展,我国正加大力度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建设足球特色学校,举办足球联赛,开展足球夏令营活动,高校足球队招收足球特长生等等。但是,从近年来校园足球的具体发展看,与日本遵循足球规律,踏踏实实抓校园足球,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不同,我国的校园足球建设则存在功利倾向。

地方教育部门把学校足球队参加比赛获奖作为校园足球的政绩;学校把开展校园足球,培养足球特长生,作为提升名校尤其是清北录取率的抓手,在高中尤其高三阶段,除了专攻体育的学生,普通学生的体育课被其他高考科目教学挤占颇为普遍;学生家长把学生参加比赛获奖,评为国家二级、一级运动员,被名校的足球队录取,作为进名校的“跳板”。也就是说,追求的不是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与成为职业球员的志向,而是“曲线上大学”。

这不但导致校园足球很难通过体教融合向竞技足球、足球产业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还使校园足球发展出现各种乱象。

我国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就一直存在“打假球”,裁判“吹黑哨”等质疑。如有地级市学生足球比赛,打出篮球的比分;还有人在足球联赛、足球夏令营中,对最佳阵容人选做手脚。

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评选中,就出现了最终誊录的时候有人做手脚,把入选最佳阵容的孩子拿掉,把没有入选的孩子加进去这样闻所未闻的情况。



|2019年12月9日,广东珠海,2019“世奥杯”珠海国际足球锦标赛休赛日,中国男足U22 8名队员走进珠海体育运动学校。



必须遏制校园足球发展中这种功利化的倾向。目前我国已明确,从2024年开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所有项目将全部实行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统一规则、统一评分标准。

此外,将报考资格由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提升至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并要求高校要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复查,对于体育专项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录取资格的学生以及违规录取的学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事实上,要切实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日本就是很好的借鉴,但借鉴的不是推出“足球计划”,而是回归足球运动与足球人才培养规律,重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足球兴趣,而不是把参加足球比赛、训练作为升学手段。

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要摆脱功利化思维,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而这也需要整体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我国基础教育摆脱唯分数,唯升学,给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