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卖6万亿 你不知道的供销社 它从未离去(组图)


供销社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更代表着那段颇为艰苦的岁月。曾几何时,无论是父亲的锄头和酒,母亲的油面与火柴,还是孩子的纸笔与糖果,都绕不开供销社。事实上,它从未消失,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起伏波动。作者 | 冯晨晨

半个月前,《湖北日报》一则“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的报道,引发热议。加之宁夏、重庆等省市也均在前不久发布过类似消息,将供销社这个淡出大众视野数十年的名字,再度放到聚光灯下。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开始“爆炒”供销社概念。截至11月3日,其中两只龙头股天鹅股份与中农联合已经收获4连板。

供销社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更代表着那段颇为艰苦的岁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人惊讶、有人兴奋,也有人好奇“供销社重回江湖,释放什么信号”。

实际上,供销社不仅未曾消失,还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市场化改革扭亏为盈,在全国建立起一个从生产到加工、再到运输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并默默搭建起一个庞大的产业版图。

民生证券11月2日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在市场化改革之后, 县及县以上供销社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主,而供销社系统内占比超过9成的基层社,大多是市场化经营的企业。正因如此,近年来加快发展供销社的重点也在恢复发展基层社。“

既然从未离去,又何谈重回江湖。

1

相当于50个国美零售

供销社的全称是农村供销合作社,归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后者100%控股的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22亿元,总资产高达1500亿元,并拥有11家全资和控股公司,其中控股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再资环、中农立华和中农联合。

截至11月3日收盘,上述3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分别为69.57亿、68亿和36.83亿元,合计174亿元,相当于青岛银行、太平洋等知名A股企业的市值。而身为供销社概念成分股的辉隆股份、新力金融,实控人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至于同样收获4连板的天鹅股份,实控人则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官网介绍,中国供销集团当前的业务重点为农业生产、居民消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电子商务及金融服务五大领域。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全系统,全年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同一年,国美零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规模为1468亿元,仅相当于前者约1/50。

实际上,供销社能创造出如此高的业绩,与中国供销集团旗下11家颇有来头的全资或控股企业有关。在这些公司的加持下,中国供销集团不仅在化肥、棉花等传统领域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还在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及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所发力。

在传统领域,主攻化肥批发等的中农集团,不仅拥有万吨级码头,还以超过2000万吨的化肥年销量,占据着约16%的市场份额,而掌控着100多家新疆轧花厂的中棉集团,是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棉花企业,至于主打资源回收利用的中再生公司,2020年的营业额就超过300亿元。

此外,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成立于2019年)的中国供销冷链物流,在2021年就取得超过160亿元的累计营收,并在全国13个省市拥有31个仓储物流基地项目,而中国供销电商打造的832平台,入驻供应商已超过2万家,累计交易额更是突破230亿元。

可以说,中国供销集团已构建起一个从生产到加工、再到运输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将整个生产流程掌控在自己手中,不仅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也有利于物资的快速调配。在经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后,供销社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很多老一辈人的认知大不相同。

2

百年供销社的发展路

供销合作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供销社不仅承担着买卖包括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等在内的生活必需品的使命,在稳定市场、保障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无论是父亲的锄头和酒,母亲的油面与洋火,还是孩子的纸笔与糖果,都绕不开供销社。

我国最早的合作社,可追溯到1922年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当时以贩卖简单的布匹和日用品为主,至今正好已有100年历史。

不过,大家所熟知供销社,来源于1950年成立的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并在不久后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其最早的定位是一种农民进行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最基础的单元是农民,也就是社员。

由于当时的百废待兴,供销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成为广大农民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到1957年,全国基层供销社就达到1.9万个,有30%的农村人口成为社员,而供销社的职工也达到168万人。

在我国农村,从来都没有一个组织,能像供销社这样,拥有如此庞大且健全的组织体系。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供销社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和系统内的成员分工,出现经营管理混乱、商品流通不畅等现象,合作制的特征和优势也逐渐丧失。

中国社会科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杜吟棠,曾在《合作社制度与供销社改革》一文中指出,供销社不是为社员代理销售农产品或购买农用物资,而是代国家供应农用物资、收购农产品和组织农业生产,体制几经变动却没有突破“国营农村商业”,或为国家代理农村商业的框架。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的计划经济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管着农民买卖几十年的供销社,不少成员思想还处于原来的收购压价,卖货冷漠等状态,且一时无法转变,便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与农民的感慨中,渐渐淡出大众视线。“院子大、房子破,一看就是供销社”的顺口溜,也开始流传开来。

虽然不再像往常一样被挂在嘴边,并不意味着供销社就此消失,此后一段时间,随着亏损与负债被陆续清理,供销社在经过多次改革后最终扭亏为盈。2000年底,供销社实现利润13.77亿元,结束连续8年亏损的尴尬局面,并在2002年实现翻番,达到28.6亿元。

3

更像一个大型连锁集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供销社也在不断成长,而供销社的改革之路,其实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代的供销社不仅不再是小商店的代名词,也早已失去过去的强行政属性,成为公司制企业,而这类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这意味着,现在的供销社更像是一个大型连锁集团,而将其与计划经济联系起来,是一种彻底的误解。

对此,有网友认为,“可以参考快递行业的邮政和其他民企,供销社的存在,无非就是多了一家商超供大众选择”、“以这两年经验来看,遇到突发情况单靠市场来解决还不够,而完善一个国家参与的供应链,就能在危机到来时快速响应,才是如今供销社的意义所在”。

网友的观点不无道理,但这其实也只是供销社存在意义的一小部分。

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看来,供销社重新发挥作用的好处有三点,不仅可以连接新兴经营主体与市场间的关系,给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提供稳定的依托,还能为小农户等提供托管经营服务。此外,供销社除“供”还有“销”,其电商平台依托自身网络在村庄的可达性,为农产品等增加流通渠道。

可不论如何改革,经营模式如何转变,供销社最初立场始终没有改变。

早在今年5月,供销社这个词还没火爆网络时,中华全国合作供销总社官微就发布一篇名为“你可以永远相信供销合作社”的文章,称不论是物资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资丰富的今天,群众有需要,就一定有供销社的服务,保证农资供得上、土地有人种,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你永远可以相信供销社的初心使命,为农、务农、姓农。

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发布的《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就指出,“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连接在一起,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依靠力量。”

中国供销集团同样在官网透露,未来将继续聚焦主业,到2025年成为“三农”领域领军企业,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发展成为综合性、规模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此,今天以及未来的供销社早已随着时代而不断进化成一个“大变样”的供销社。

推荐阅读